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广州生物院发现靶向PD-L1的CSR提升CAR-T细胞疗效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鹏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o-expression of a PD-L1-specific chimeric switch receptor augments the efficacy and persistence of CAR T cells via the CD70-CD27 axis的研究,为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抗肿瘤活性提供了新策略。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2022-10-26
喜迎二十大 | 管培俊: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亿万人民的期待
我们热切地期望二十大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人民政协报 2022-10-12
基于CT图像的胰腺肿瘤诊断算法、基于钼靶图像的乳腺癌淋巴转移诊断算法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开发了新颖的深度学习算法,准确识别患病部位,准备诊断患病类型,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益。自主独立开发。已经在两家大型三甲医院做测试,算法和程序代码完整,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4-10
一种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缓释NT-3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的构建
本技术成果涉及一种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缓释NT-3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的构建方法,尤其是一种含 有干细胞的缓释NT-3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应用时将种植有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 缓释NT-3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移植到横断性脊髓损伤处,可更好地促进受损伤中枢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
中山大学 2021-04-10
来自南海真菌的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xyloketalB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本研究的对象为来自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的命名为Xyloketals的系列化合物,其结构新颖,体内实验表明 Xyloketal B有突出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阳性药辛伐他汀相比其作用更明显,同时表明Xyloketal B 具有降压、逆转心肌肥厚的疗效,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同时具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相对于目前临床 用药更有优越之处。 在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本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抗氧化应激、调控钙内流、促NO生成、保护血管内皮 损伤和抗缺血缺氧特性。急性毒理学实验发现xyloketal B毒性非常低,给小鼠单次口服、静脉注射或腹腔 注射给药,Xyloketal B的最大耐受剂量>1.4g/Kg(该剂量为降压及抗心肌肥厚治疗剂量的100倍),极有可能发 要的作用。因此,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已经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重要靶标之 展成为突出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一。三七属于五加科植物,是我国一味传统中药。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功能。研究已证实三七 皂苷是其发挥一系列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我们本次研究成果发现,三七皂苷Rb2和Rd2可以抑制血小板 活化、粘附和聚集功能,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一种下缘同时含有偶氮和希夫碱基团的新型衍生物的合成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克服杯芳烃类化合物下缘修饰结构单一的缺点,将希夫碱和偶氮基团结合于杯芳烃下缘的同一支链中,合成了一种下缘同时含有偶氮和希夫碱基团作为下垂螯合臂的新型杯[4]芳烃衍生物。利用希夫碱基团易与金属离子络合的功能,并结合杯芳烃特有的空穴可以增加识别的选择性,同时利用偶氮基团在反应中的色变将这种识别转换到视觉,达到选择性变色识别金属离子的目的。
辽宁大学 2021-04-11
基于CT图像的胰腺肿瘤诊断算法、基于钼靶图像的乳腺癌淋巴转移诊断算法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开发了新颖的深度学习算法,准确识别患病部位,准备诊断患病类型,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益。自主独立开发。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5-11
面向产业化的舌压触发舌肌电刺激的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舌在食物搅拌、食团形成和运送中起重要作用,是进食的动力源泉。各种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常伴有 舌肌功能受损。目前治疗方法有限、效果欠佳,亟待探索更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手段。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一种阈值电压可调的薄膜晶体管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阈值电压可调的薄膜晶体管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用途,薄膜晶体管的顶栅、阻挡层、存储层、隧穿层及沟道层构成了顶栅型存储器;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层、底栅氧化层及底栅构成了底栅型TFT。通过对顶栅型存储器进行操作实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编程/擦除”操作,通过对底栅型TFT进行操作实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读”操作。“编程/擦除(Program/Erase,P/E)”和“读”操作的分离,提升了存储器的存储窗口、可靠性以及工作速度等的性能。
东南大学 2021-04-11
在二维极限下的高温超导体中对零能束缚态的研究
通过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术,在SrTiO3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宏观尺度的单原胞层(厚度小于1纳米)高温超导体FeSe与FeTe0.5Se0.5单晶薄膜,其超导转变温度大约在60 K左右,并通过原位扫描隧道显微镜和隧道谱技术对其中的超导配对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原位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表明沉积的Fe原子处于薄膜上层的Te/Se原子间隙处。由于沉积密度极低,Fe原子以孤立吸附原子形式存在,且吸附位附近无近邻Fe原子团簇。系统的原位超高真空(~10-10 mbar)扫描隧道谱实验发现,对特定的吸附原子/单层FeSe(FeTe0.5Se0.5)耦合强度[数量占比约13% (15%)],Fe吸附原子上可观测到尖锐的零能电导峰(图1)。该电导峰紧密分布在吸附原子附近,衰减长度~3 A,且远离吸附原子时不劈裂。变温实验表明,零能电导峰在远低于超导转变温度时即消失,可初步排除Kondo效应、常规杂质散射态等解释(图2A和图2B)。进一步的控制实验和分析显示,零能电导峰半高宽严格由温度和仪器展宽限制、在近邻双Fe原子情形不劈裂、服从马约拉纳标度方程,这些结果均与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唯象学特征吻合(图2C-图2G)。对沉积于单层FeSe薄膜与FeTe0.5Se0.5薄膜上的Fe吸附原子,结果基本相同。相比于单层FeSe,统计结果表明单层FeTe0.5Se0.5上Fe吸附原子中观测到零能束缚态的几率更高且信号更强。波士顿学院汪自强教授和合作者曾在理论上提出,无外加磁场时,强自旋-轨道耦合s波超导体间隙磁杂质可产生量子反常磁通涡旋。理论上如果单层FeSe和FeTe0.5Se0.5由于空间反演对称破缺而具有较强的Rashba自旋-轨道耦合, Fe原子的磁矩局域破坏时间反演对称,可以使量子反常涡旋“承载”马约拉纳零能模。对单层FeSe和FeTe0.5Se0.5有些理论也预测存在拓扑非平庸相。在二维拓扑超导体中,马约拉纳零能模也会产生于Fe原子诱导的量子反常涡旋中的束缚态。因此,实验中观测到的零能电导峰可归因于Fe吸附原子引起的局域量子反常涡旋。更深入、具体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探索。这一工作将探索马约拉纳零能模的超导材料从三维拓展到二维、从低温超导拓展到超过40 K超导转变温度的高温超导体系,同时无需外加磁场,观测到的零能束缚态原则上可操纵、“存活”温度明显提升。这些优势为未来实现可应用的拓扑量子比特提供了可能的方案。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65 966 967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