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接受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业务指导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最早举办广播影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并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1984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面向全省招生。2002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文忠路与淮海大道交口西北,现有占地面积618.89亩,建设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及后勤服务综合楼等15万平方米,满足8000人办学规模。其中,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影视制作中心、动漫制作中心、实验电台、实验电视台、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射中心、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120多个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00多万元。学校的电台、电视台初具规模,能自办节目和现场直播节目,网络通往学生每个宿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在我院建有继续教育教学点,学生可以继续“专升本”。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2.2万平方米,设有艺术书库、传媒书库、语言文学书库、综合书库一、综合书库二等5个借阅藏一体化全开架式书库,设有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声像阅览室,设有无线网络覆盖的自习室,馆藏纸质图书46.96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中文报刊1000余种,光盘1.6万张,各类阅览座位1000多个。学院建有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学生公寓整洁美观,学生食堂宽敞明亮,后勤服务优质高效,为学生提供优美、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设置教学管理和党政管理机构6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总务处、纪检监察室、保卫处;设有教学管理及辅助机构9个:新闻系、影视艺术系、信息工程系、播音主持系、管理系、基础教学部、实训中心、成教中心、图书馆。另设有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 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前堂后台,工学融合”的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有在职教职工255人,专任教师总数达232人,其中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151人。教授8人,副教授43人,教辅系列副高职称11人;讲师70人,教辅系列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53人。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院级专业带头人32人,院级教学名师17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1人,双师素质教师94人。目前,学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含MOOC)6门,省级特色(示范)专业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及校企合作实践基地5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个。近几年来,我院教师承担省级以上课题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省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6项)28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8项)17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项)7项、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重点项目2项)6项;先后获全国广播电视金帆奖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60多项;出版教材共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50多篇。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传媒、面向社会、注重素质、强化技能”的办学思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校企融合的合作理念,推进 “订单式”、“双证制”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学生中“双证书”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达90%以上。学院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多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学院有完善的优秀大学生奖励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遍及全国各地,目前从安徽省电台、省电视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级网络公司的很多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均是我院毕业生,其中一部分毕业生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成长为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名编辑、名记者。 目前,全院师生正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发展战略,秉承“德技并重,知行合一”的校训,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为把学院建设成一流的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隶属于安徽省卫计委主管的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合肥卫生学校,创建于1955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构建了“医、药、护、技、管”五大专业群,形成了以普通全日制专科教育为主,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为补充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格局,现已成为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培养培训基地。 学校拥有芜湖路和芙蓉路两个校区,设有6个系,2个公共基础课程部,21个专业,3所附属医院和7个教育、培训与科研机构,馆藏图书60余万册,教职工439人,各类在校生11500余人。 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安徽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在安徽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暨人才培养个性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传染病护理》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安徽省省属高校中唯一被认定的课程)。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新加坡、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境)外以及台湾多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校际间师生交流互访,学生联合培养等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秉承“为学生铺设成才之路,为家庭点燃希望之光,为行业培养适宜人才,为社会造就健康卫士”的办学宗旨,坚持“厚德精医 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深入打造“走下去、走出去”的办学特色,坚持牢固树立错位发展战略,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卓越市场竞争力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原名安徽农业大学涉外经济职业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680亩,建筑面积29.16万平方米,图书71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80万元。现有专任教师430多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45人,外籍教师7人。学院下设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工程系、信息与计算机系、国际学院、基础部和思政部等,开设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能产品开发等39个专业。现有省级质量工程30余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立项2项、校级百余项,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项目2个,教育部高职教育行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项目2项,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69个。目前,各级各类在校生近两万人,建院以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 学院不断丰富“涉外”内涵。自2001年起,先后与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高校开展了各种学术交流和合作,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开展中澳合作办学,并与科廷大学、科文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等国外高校实行学分互认、互派留学生制度等交流合作。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与国内外近500家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在97%以上,且就业质量高,连续五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充分发挥大赛引领作用,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制定了资助奖励办法,以赛促学。近年来先后摘取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奖1个,银奖4个,铜奖3个。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先后获一等奖44个,二等奖54个,三等奖64个。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2013—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学院均荣登全国Top300名榜,始终位于同类院校首位。 学院高度重视党团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素质拓展计划为载体,设计立德树人、博学笃行、尚能立业和创意创新等四大项目,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涌现出上海世博会安徽形象大使、联合国实习生查天然,“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安徽省优秀青年”、“感动安徽十大人物之一”的好学生卢帅,“革命烈士”、“见义勇为模范”、“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合肥市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的好学生何九春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何九春烈士的英雄事迹作为中共安徽省委“两学一做”首场报告会在安徽大剧院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亲切接见学院领导,并对学院立德树人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 2021-02-01
安徽厂家供应医用煮沸槽,价低质优
产品详细介绍 煮沸消毒器 医用数控浸油煮沸槽 医用煮沸消毒槽 医用数控煮沸消毒器 24小时售后维修电话:13215694991、0551-65683226 (金尼克相关产品: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医用超声波清洗器,医用器械干燥柜,医用浸油煮沸消毒槽,医用高压水枪,医用静音无油空压机,不锈钢检查打包台,器械检查放大镜,物品存放架,篮筐存放架,密封下送车,器械串,不锈钢立式洗眼器等等) 商品介绍:浸油煮沸槽的工作原理是超声清洗、漂洗、后的防锈消毒,是物件经过高洁度清洗后经过高温煮沸一定时间加入适量硅油,在高温沸腾水的作用下,用强力水泡使槽内溶液形成动态翻滚,同时防护油具有极强的扩散润湿能力,在器械表面不留死角地、均匀的形成一层保护膜,令物件的细菌和微生物被杀死的同时又有效地控制了细菌的再污染,从而使物件达到防锈消毒作用。 主要性能及特点:本仪器是根据医院的特点设计成专用的煮沸消毒设备。主要适用于医院手术刀,止血钳、内镜活检钳、镊子、注射针头、各式大小注射器、试管、玻璃片、换药碗、各种盘子、圆桶、测压器等放射性、污染性、大批量、高洁度的清洗后的煮沸消毒,是医院手术室、供应室及消毒中心的必备设备。1.数显产品的出厂日期              2.数显产品的累计工作时间3.数显记忆和设定的煮沸时间        4.数显记忆和设定的煮沸功率5.数显记忆和设定的加热和实际温度  6.数显超温度、超电压、超电流保护指示7.数显无溶液保护指示              8.仪器采用电控进水、排液功能9.仪器的操作程序采用单片机软件    10.网架采用不锈钢网筛氩焊成形11.降音盖采用优质不锈钢板         12.仪器的内外壳采用优质不锈钢板主要技术指标:容量:22.5L,型号是JK-DYJ500、为台式最小容量 35L,型号是JK-DYJ600,有台式和立式 52L,型号是JK-DYJ1000,有台式和立式 69L,型号是JK-DYJ1200,有立式 86L,型号是JK-DYJ1500,为立式 103L型号是JK-DYJ1800,为立式 功率:500W                                功率可调:40-100%加热功率:4000W                            温度可调:0-98℃时间可调:1-480min                          进排水:手控/电控降音盖:手控/电控 售后服务: 公司根据客户需要负责安装、调试及相应人员培训,负责上门维修。终身维护。超过保修期,维修只收取零部件成本费。
合肥金尼克机械制造公司 2021-08-23
安徽五九六智洗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五九六智洗科技有限公司 2022-05-24
安徽省友谊电子有限公司
  我公司地处皖东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扬州,南靠古都南京,205国道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公司始建于一九八九年九月,注册资本金318万元,经营地址在秦栏镇工业园区1号,法定代表人俞启福。我公司是专业生产黑白、彩色电视机和监控显示系统用回扫变压器(FBT)、偏转线圈、(DY)、电子调谐器、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及臭氧发生器、工程塑料、机械模具和摩托车配件、五金电器等;公司占地面积16880平方米。2001年从日本和台湾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全自动平绕机、自动化真空灌封机及检测老化台,年产FBI340万只、电子调谐器100万只。并顺利通过了UL、ISO9000、CE和VDE等认证。  公司一贯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宗旨,竭诚与广大客户开展业务往来,真诚合作!
安徽省友谊电子有限公司 2021-01-15
安徽盈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盈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是一家独立的法人机构,注册资金 500 万。公司坐落于合肥市高新区中科大国祯大厦,现有员工 300 余人,其中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持证上岗,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公司致力于建设一流的物业服务管理品牌为目标,以“让业主满意、不断超越”的服务理念,坚持“练内功、树形象、创品牌、求发展”的经营方针,积极推进“发展精品物业,创建盈晟品牌”的企业发展战略,以优质的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满足于广大业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管理服务的项目涵盖了办公楼、工业园区、学校、住宅小区等多种物业类型,服务面积达 300 万平方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安徽盈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2022-02-24
安徽煜安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安徽煜安教学仪器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坐落在美丽富饶的皖东明珠-安徽省天长市,依南邻六朝古都南京,东接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紧连接宁连高速,宿扬高速,宁淮高速。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开发,制造,销售人体解剖学模型包括:运动系列(人体骨骼和人体肌肉模型),消化系统系列,呼吸系统系列,泌尿系统系列,循环系统系列,感官系统系列,人体躯干及胚胎与妇科系列模型,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模型,动物模型,植物模型,医药物促销类模型,生物教学切片以及人体和畜牧标本等。
安徽煜安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07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议
三方将紧密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重要举措的落实,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中国科大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把中国科大建设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办公厅 中国科学报社 2023-07-11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是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隶属于天津市教委具有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学院2008年9月奠基,2010年10月正式启动。学院以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和“高质量产教融合平台、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高效能社会服务平台”(简称“一基地三高平台”)为目标,将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串联,打造了从工程实践到创新创业的软件人才培养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软件人才培养新路。   学院率先在全国提出“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理念,依托79所本科院校组成的“高校联盟”和150余家协同育人企业组成的“企业联盟”及300余家行业用人单位,形成高校办学资源和产业行业资源开放共享、高校学科与产业深度融合、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了信息技术行业实践教学资源孤立分散的问题。学院先后获批滨海高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天津市外国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市商务局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天津市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基地,承担了区域营商环境和产业人才“蓄水池”职能,培养了大批软件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年常驻在校生7000余名,年实训人次稳定在10000人次左右。设立天津场外交易市场(OTC)高校板服务中心,牵头成立天津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技术应用协会、天津市科学与艺术学会,引进天津市大数据协会,成立天津市软件行业协会人才工作专业委员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入选“天津市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和“天津市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两个联盟,为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学校被京津冀三地政府授予“京津冀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称号,已与60余家企业、13所高校签订“京津冀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协议,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打造高质量产教融合平台,有效解决产教“两张皮”问题 学院集合全市优质科技、教育、行业资源进行平台建设探索并实践政府引导的产教深度融合培养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产教共同体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同频共振。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40个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项目实训室和创新中心,与奇安信、麒麟软件等14家信创头部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二)打造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校企协同助力创新策源能力提升 学院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先后推出“协同创新计划”和“天软创业育成计划”,建设了国家级和市级众创空间“天软·创魔方”“中北·天软创业学院”、市级大学科技园“天软信创大学科技园”三个园区,构建了“校企协同开发-校企协同研发-产学研协同攻关”三层校企协同创新模型。同时,构建了科技资源成果库与产业需求项目库,精准服务各兄弟院校师生技术创新,并努力促进高质量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三)打造高效能社会服务平台,城校共生促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学院通过“管家+专家”的众创空间管理服务,以及自研的“十步问道创业成长力模型”创业辅导方法论,帮助来自天大、工大、师大、理工、城建等高校的数十家大学生初创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通过“先联合培养人才,再落地注册”的高等教育服务区域产业路径,直接促成了中汽数据从北京亦庄迁徙落户天津西青,带动洪荒科技、齐物科技等一批产业链上的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179 1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