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高温水热强化的高含固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
针对我国污泥高含砂、高含固等特点,对我国低有机质污泥尤其是高含固(TS>10%)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路线领域开展研究,从厌氧消化的可行性、物质流特征、微生物种群及强化调控、热/碱强化水解预处理技术、污泥/餐厨协同消化技术等方面,特别是加强在污泥厌氧消化体系中物质流转化机制的研究工作,突破针对我国低有机质污泥提升厌氧降解率与产气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机理研究,为我国污泥高级厌氧消化研究提供支撑。 提出适用于我国低有机质污泥泥质特性的高温水热强化预处理技术,突破高温水热对污泥强化水解的作用机制与最佳反应条件,技术成果形成成套化装备,并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转化与运行优化;突破高含固污泥高级厌氧消化的物质强化转化关键技术,对含固率、温控、搅拌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开发,技术成果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转化与运行优化。1.目标及意义 1)提出适应于我国低有机质污泥泥质特征的污泥高温水热强化预处理技术,并与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关键技术相耦合,形成基于高温水热强化的高含固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实现技术成果的在长沙污泥厌氧消化工程中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阐明在污泥厌氧消化新技术中有机质在固-液-气相变体系中的物质流特征,基于有机质的定向转化,进一步对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新技术进行优化开发,进一步提升甲烷产率和降解率,为污泥厌氧消化的效率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物质流和微生物特征的研究,在技术层面,从“易降解物质定向转化”、“难降解单元分质活化”和“微生物分相调控”三方面入手,开发强化物质转化的水热、生物酸化等预处理新技术,确定关键技术单元组成、关键技术参数和条件;在工艺层面,从强化固相溶解-液相高速甲烷化入手,开发高效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开发适用于我国高含固污泥物料特点的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提出可靠的搅拌和保温方案以及反应器构造等关键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形成高含固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集成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进一步提高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的物质转化效率与资源化利用水平。1)预期的经济效益  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能力,增强污泥产期效率,降低污泥处理处置能耗。工程效益可望达到1亿元以上。2)预期的社会效益  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能力,增强对污泥的处理处置能力,有效缓解污泥处理处置压力,进一步提高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的物质转化效率与资源化利用水平。
同济大学 2021-04-11
提高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效率的多级微生物强化技术
畜禽养殖废水的污染在我国农业污染中占主要部分,该废水具有高COD、高氨氮、高悬浮物、难处理的特点,经过常规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后,往往很难买现达标排放,给畜禽养殖业主带来很大的困扰。 该技术是一种可以在不改变污水处理流程和设施的情况下,通过人为在不同污水处理单元中投加不同配比的高效微生物菌种,改善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并提高污泥活性,从而最终提高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效率的简单、高效的方法。 该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1) 该技术所使用的配套污水处理装置,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处理装置或单元,均含有活性污泥; (2) 该技术可以使COD和BOD5的去除率提高10一40%,氨氮和总氮去除率提高20一50%; (3) 该技术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应用,相比其他增加污水处理流程或设置的技术而言,投入成本更低,更具经济性。 国家对环保的政策日趋严格,未来十年,是环保的黄金十年,也是畜禽养殖行业在环保压力下重新洗牌兼并的十年,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市场前景广阔。 转化条件:菌种活化相关设备:曝气装置 成果完成时间:2014年10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高阶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核酸检测技术。然而,由于主流荧光PCR仪器检测通道数目的限制,单个反应所能检测的靶基因数目很难超过6个,限制了该技术在检测涉及多靶点的复杂疾病上的应用。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23
一种基于自适应采样的实时视觉跟踪系统(技术)
成果简介:视觉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在智 能交通、人机交互、视频监控和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 视觉跟踪方法通常需要处理一些复杂的目标运动如运动突变和几何外观急 剧变化等情况,传统的跟踪技术无法满足跟踪要求。我们提出基于自适应 MCMC采样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实际应用中复杂运动目标的跟踪提供了保障。 项目来源:自主研发。 技术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卫星序列图像中点目标实时检测与跟踪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序列图像中点目标实时检测与跟踪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图像数据接收模块、图像帧头检测模块、单帧图像目标检测模块、序列图像关联检测模块;图像数据接收模块,每次从卫星红外图像生成系统接收预设 N 字节长度的数据包,并缓存到环形缓冲区中;图像帧头检测模块在环形缓冲区中对图像的起始位置与结束位置进行位置检测,并将帧图像数据缓存到图像缓存区中;单帧图像目标检测模块,用于处理图像缓存区的图像数据,获取疑似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污染水体修复,运行,监测技术及耦合平台
课题组研发的新型污染水体修复,运行,监测技术及平台集成了污染水体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技术,尾矿污水处理技术和先进的监测及数字模拟技术,旨在进行污染水体修复的全过程管理。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课题组研发的新型污染水体修复,运行,监测技术及平台集成了污染水体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技术,尾矿污水处理技术和先进的监测及数字模拟技术,旨在进行污染水体修复的全过程管理。现在已经在加拿大,非洲,中国的天津建成了多个污染水体处理及修复项目。天津的两个人工湿地项目面积均超过4万平米,日处理量可达8000吨。 市场分析: 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水十条》,为创新环保投融资机制,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是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政策文件。针对水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将呈现指数规模的增长,这为水污染防治和社会资本都带来了极大的市场机遇,同时也为新型污染水体修复技术及全过程管理平台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市场机遇。PPP项目更关注的是后期的运行管理,该平台的对运行的优化可以为后期运行节约大量的运行费用。 投资估计: 污染水体的修复属于基础建设项目,主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科研技术优势: 解决了高浓度污水的处理问题(例如,进水总磷5.5mg/L可处理至0.4mg/L,) 解决了冬季低温运行问题 全过程监控和数字模拟平台解决了运行中不稳定的问题,同时优化运行可以在保证处理目标的实现,同时节约大量水处理的运行费用。
南开大学 2022-08-11
暖通空调系统模糊智能监测控制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效果的优劣与建筑使用状况、天气等因素密切相关,现有中央空调系统中90%以上没有控制调节功能,导致系统运行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40~60%,节能潜力巨大。我国北方集中供热系统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有效的供热调节手段,热力失调严重,局部过热、局部过冷问题突出,循环水泵消耗巨大,初期设计也不尽合理,导致供热能源消耗巨大,单栋建筑采暖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30~50%应用范围。 为此,我们针对中央空调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提出了系列化的节能集成控制技术,包括:中央空调水系统变水量变温度模糊智能节能集控技术;中央空调风系统变风量变温度模糊智能节能集控技术;新风、排风与建筑正压模糊智能协同集控技术;既有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检测、评价和节能改造方案;既有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网热平衡与供热量计量;集中供热锅炉房、换热站、供热管网的模糊智能节能集控技术;中央空调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规划与施工图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高支模施工安全监测设备及系统成套技术
高支模是工程结构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之一,尽管出台了多项管理文件,高支模垮塌事故仍时有发生(2019年发生了5起),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研发高支模的施工安全监测设备及系统极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状态予以把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个工程的监测为模板支撑体系规范编制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团队于2019年3月研发了高支模施工安全监测设备及在线釆集与分析系统,已在多个工程项目中进行试验测试。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新型污染水体修复、运行、监测技术及耦合平台
本项目研发的新型污染水体修复、运行、监测技术及平台集成了污染水体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技术,尾矿污水处理技术和先进的监测及数字模拟技术,旨在进行污染水体修复的全过程管理。现在已经在加拿大,非洲,中国的天津建成了多个污染水体处理及修复项目。天津的两个人工湿地项目面积均超过 4 万平米,日处理量可达 8000吨。 项目特色: 1) 解决了高浓度污水的处理问题 (例如,进水总磷 5.5mg/L 可处理至 0.4mg/L); 2) 解决了冬季低温运行问题; 3) 全过程监控和数字模拟平台解决了运行中不稳定的问题,同时优化运行可以在保证处理目标的实现,同时节约大量水处理的运行 费用。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种强化粉丝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粉丝的制备方法,将豌豆经过两次浸泡后进行磨浆,豆浆经过过滤除渣后进行两次沉淀得到纯豌豆粉,将纯豌豆粉温水调匀、加入纳米纤维素晶体和纳米甲壳素后热水急冲并加入食盐水制成粉团,将粉团通过真空和面机抽去空气,通过螺旋输送,送入打瓢机漏丝,微沸后出锅并以凉水冷却,后自然冷却,再经过冷库冷冻、温水喷淋解冻、沥干水分、烘干机烘干程序,便可检验包装、成品上市。以此方法生产的强化粉丝,食用方便,保持了豌豆原有的品质,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常食还可提高人体膳食纤维量,是天然保健食品。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931 9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