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监测设备
CSM4A系列多功能C-V测试系统,经国家“七五”、“八五”两届重点科技攻关,已在我校研制成功,并被多个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和研究所使用。该项目由陈光遂教授主持完成。原电子工业部鉴定认为:该C-V测试系统具备八项测试功能,数据可靠,实用性强,人机界面良好。总体水平已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并有独创性,可以替代进口设备。主要测试功能有:MOS高频CV,M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酰亚胺基有机半导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NDI聚合物现已经成为最成功的N-型高分子半导体,取得了极其优异的晶体管性能并保持着多项全聚合物电池的效率记录。郭旭岗同时深入研究了酰亚胺单体家族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员:双噻吩酰亚胺(Bithiophene imide, BTI),并构建了一系列基于BTI的聚合物半导体(J. Am. Chem. Soc. 2011,133,1405;J. Am. Chem. Soc. 2012,134, 18427;Adv. Mater. 2012,24, 2242; Nature Photonics 2013,7,825;J. Am. Chem. Soc. 2014,136,16345;J. Am. Chem. Soc. 2015,137,12565)。与NDI和PDI相比,BTI具有更高的化学活性和大幅度减小的位阻,从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对其结构进行拓展优化。在前期工作中,郭旭岗团队利用稠环策略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半)梯型有机半导体,并在晶体管和全聚合物电池中取得了可比于NDI和PDI聚合物的器件性能(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9924;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5304; J. Am. Chem. Soc. 2018,140,6095.)。但是,噻吩相对于苯环更富有电子,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半导体的电子亲和力。因此通过拉电子基团功能化BTI不仅会产生更强的电子受体单体,同时还能解决NDI和PDI结构上的缺陷。基于此,郭旭岗团队克服了合成上的挑战,成功制备出新颖的氟取代的酰亚胺及其聚合物半导体。理论计算表明,相对于没有氟的单体f-BTI2,氟取代的单体f-FBTI2表现出更低的能级,有助于提升聚合物的N-型性能。 相比于f-BTI2-T和之前报道的s-BTI2-FT和f-BTI2-FT的全聚合物电池,以f-FBTI2-F为电子受体材料的电池实现了性能的巨大提升,能量转化效率达到8.1%(图2),同时实现了高达1.05V的开路电压值和低至0.53eV的能量损失。与NDI和PDI有着不同的结构和电子特性的新型受体单体f-FBTI2的出现将衍生出更多高性能N-型聚合物,为发展高效的全聚合物电池提供了全新的材料体系。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MEMS惯性测量单元
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简称IMU)是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度)以及加速度的装置。IMU属于捷联式惯导,该系统由两个加速度传感器与三个速度传感器(陀螺)组成,加速度计测量物体在载体坐标系统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而陀螺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信号,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在导航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单位 型号 UESTCME-1 UESTCME-2 UESTCME-3 轴数 个 3 3 3 加速度量程 ±10g ±35g ±35g 加速度精度 2.8 5.5 11 加速度灵敏度 mV/g 100±2 20±1 40±1 加速度零点稳定性 mg/hr 15 60 40 加速度温度漂移 % <2% <2% <2% 角速度量程 o/s ±150 ±300 ±300 角度精度 度 0.1 0.2 0.1 角度灵敏度 mV/o/s 6±1 6±1 25±1 角度零点漂移 o/hr 0.3 1.0 0.3 角度温度漂移 % <2% <5% <2%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MEMS惯性测量单元
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简称IMU)是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度)以及加速度的装置。IMU属于捷联式惯导,该系统由两个加速度传感器与三个速度传感器(陀螺)组成,加速度计测量物体在载体坐标系统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而陀螺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信号,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在导航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水貂体型测量设备
水貂体型测量设备包括车架、貂筒、貂筒固定架、貂筒挡板、貂筒挡板控制机构、长度测量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控制屏和电源,在平台的后端设置有貂筒固定架,在貂筒固定架的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貂筒挡板控制机构包括驱动元件和联动杆,在平台上设置有缝隙,在缝隙的下方设置貂筒挡板;在貂筒的前方设置有立板,长度测量传感器固定在立板上;控制屏包括触摸显示屏、启停按键、貂筒挡板动作按键、当前清零按键和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水貂体长和体重的快速精确测量,减小了养殖户的劳动量。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吸声系数测量系统
准确把握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是演艺厅堂声学设计的基础,同时各个单元吸声材料 与厅堂的建筑结构共同决定演艺厅堂的声学属性。因此准确把握吸声材料的声学属性对 于演艺厅堂的设计及建设都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吸声系数测量通常分为三个过程:首先通过实验测量混响室内空室和放入材料 后的混响时间,再人为的通过两个工况的混响时间计算出吸声材料各个频带的吸声系数, 最后整理数据编辑打印报告。传统吸声系数测量系统不能在测量现场直接反应材料的吸 声性能,这对一些可变吸声体以及背衬调整空腔的吸声材料通过测试寻找最优的声学属 性的工作显得很低效,无法在测试现场及时做出调整,从而进一步寻找最优工况。 本系统通过脉冲相应法分别测量混响室内空室及放入材料后的混响时间,再进一步 计算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在两个工况的混响时间测试结束后,利用内存数据存储技术, 可以直接获得材料的吸声系数以及获得测试报告,将混响时间的测试、吸声系数的计算 以及报告输出集成于一个系统内连续作业,在测试现场可以立刻获得材料的吸声系数, 方便及时调整测试方案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吸声性能。
同济大学 2021-04-13
齿轮测量机
目前齿轮厂家在提高齿轮质量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对齿面进行测量才可以得知如何修正齿面误差,而测量齿面无非采用两种方式:(1)三座标测量(2)齿轮测量机。三座标的测量范围广,可以测量各种类型的零件,但如果仅用于齿轮测量,则用齿轮测量机具有优势,因为齿轮测量机速度快且精度高。目前国内的轮测量机,但由于精度和软件和美国MM的有较大差距,因此销售量不大,国内齿轮厂一般买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MEMS惯性测量单元
成果简介: 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简称IMU)是测量物体三轴姿态角(或角速度)以及加速度的装置。IMU属于捷联式惯导,该系统由两个加速度传感器与三个速度传感器(陀螺)组成,加速度计测量物体在载体坐标系统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而陀螺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信号,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在导航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单位 型号 UESTCME-1 UESTCME-2 UESTCME-3 轴数 个 3 3 3 加速度量程 ±10g ±35g ±35g 加速度精度 2.8 5.5 11 加速度灵敏度 mV/g 100±2 20±1 40±1 加速度零点稳定性 mg/hr 15 60 40 加速度温度漂移 % <2% <2% <2% 角速度量程 o/s ±150 ±300 ±300 角度精度 度 0.1 0.2 0.1 角度灵敏度 mV/o/s 6±1 6±1 25±1 角度零点漂移 o/hr 0.3 1.0 0.3 角度温度漂移 % <2% <5% <2%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高精度、便携式三坐标测量机。这种测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测量范围大,通常为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在全量程内的测量精度可以保持在微米级。整个系统的典型重量为20kg左右,非常便携。由于可以和多种形式的合作目标(也叫目标镜或目标测头)配合使用,因此不仅能对点、线、面等简单的几何特征进行测量,而且能够对内部特征、隐藏特征或曲面等复杂特征进行快速、高精度的测量。
天津大学 2021-04-14
水貂体重测量设备
水貂体重测量设备包括车架、貂筒、貂筒固定架、貂筒挡板、貂筒挡板控制机构、称重传感器、控制屏和电源,在平台的后端设置有貂筒固定架,在貂筒固定架的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貂筒挡板控制机构包括驱动元件和联动杆,在平台上设置有缝隙,在缝隙的下方设置貂筒挡板;控制屏包括触摸显示屏、启停按键、貂筒挡板动作按键、当前清零按键和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水貂体重的快速精确测量,减小了养殖户的劳动量。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