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灵敏度有机污染检测用声表面波传感器
团队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及纳米结构研究,在长期纳米结构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基础上,与我国XX工程结合,开展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运行环境污染检测方法研究,基于各种纳米结构制作的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灵敏度高达pg/mm2(10‑12g/mm2)量级,实现了高精密测试,并且针对装置运行环境中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复杂情况,实现了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测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已通过在线测试并在XX工程中应用,实现订货。同时在高灵敏度声表面波传感器的研究基础上,团队在声表面波传感器的敏感芯片区建立了不同的敏感薄膜,如氧化硅薄膜、氧化锌薄膜、SiO2/ZnO复合薄膜,实现了对环境污染气体的高灵敏度响应,特别是在声表面波传感器芯片上建立了三维纳米结构敏感材料,同时对其化学修饰,以实现化学、生物毒剂的高灵敏度监测,目前正在和中电集团进行相关的联合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硅基缝隙耦合式的间接式毫米波信号检测仪器
本发明的硅基缝隙耦合式的间接式毫米波信号检测仪器是由传感器、模数转换、MCS51单片机和液晶显示四大模块组成,传感器由共面波导、缝隙耦合结构、移相器、单刀双掷开关、Wilkinson功分器、Wilkinson功合器以及间接式热电式功率传感器所构成,整个结构基于高阻Si衬底制作,上方的两个缝隙耦合结构实现信号的频率测量,下方的两个缝隙耦合结构实现信号的相位测量;Wilkinson功分器和Wilkinson功合器主要是由共面波导、非对称共面带线和电阻组成;间接式热电式功率传感器由共面波导、两个电阻以及热
东南大学 2021-04-14
硅基缝隙耦合式的直接式毫米波信号检测仪器
本发明的硅基缝隙耦合式的直接式毫米波信号检测仪器是由传感器、模数转换、MCS51单片机和液晶显示三个大模块组成,传感器是由共面波导、缝隙耦合结构、移相器、单刀双掷开关、Wilkinson功分器、Wilkinson功合器以及直接式热电式功率传感器所构成,该结构制作在高阻Si衬底上,上方的两个缝隙耦合结构实现信号的频率测量,下方的两个缝隙耦合结构实现信号的相位测量;Wilkinson功分器和Wilkinson功合器主要是由共面波导、非对称共面带线和隔离电阻组成;直接式热电式功率传感器主要由共面波导、两个
东南大学 2021-04-14
硅基缝隙耦合式的间接式毫米波信号检测器
本发明的硅基缝隙耦合式的间接式毫米波信号检测器是由共面波导、缝隙耦合结构、移相器、单刀双掷开关、Wilkinson功分器、Wilkinson功合器以及间接式热电式功率传感器所构成,整个结构基于高阻Si衬底制作,其上有四个缝隙耦合结构,上方的两个缝隙耦合结构实现信号的频率测量,下方的两个缝隙耦合结构实现信号的相位测量,在前后缝隙之间有一个移相器;Wilkinson功分器和Wilkinson功合器主要是由共面波导、非对称共面带线和电阻组成;间接式热电式功率传感器由共面波导、两个电阻以及热电堆所构成,热电
东南大学 2021-04-14
硅基缝隙耦合式的直接式毫米波信号检测器
本发明的硅基缝隙耦合式的直接式毫米波信号检测器是由共面波导、缝隙耦合结构、移相器、单刀双掷开关、Wilkinson功分器、Wilkinson功合器以及直接式热电式功率传感器所构成,该结构制作在高阻Si衬底上,其上有四个缝隙耦合结构,上方的两个缝隙耦合结构实现信号的频率测量,下方的两个缝隙耦合结构实现信号的相位测量,在前后缝隙之间有个移相器;Wilkinson功分器和Wilkinson功合器主要是由共面波导、非对称共面带线和隔离电阻组成;直接式热电式功率传感器主要由共面波导、两个热电偶和隔直电容所构成
东南大学 2021-04-14
王建波
王建波,男,1975年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于兰州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兰州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到2002年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访问研究,2007年至2008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访问研究。2008年被聘为凝聚态物理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聘教授,曾任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1年起任中国穆斯堡尔谱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巨磁阻抗传感器、高频磁性材料和高频磁性的测量、磁性纳米结构的微磁学模拟、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磁性材料中的磁共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过的重要纵向项目包括国家863项目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留学基金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6项,多次担任国际专业会议分会主席并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目前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作为研究骨干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项。在Nanotechnology, 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24篇,H因子20,引用次数达1100余次。已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
王建波 2021-12-31
余小波
余小波,男,1961年出生于湖南安乡,汉族,教育学博士,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人民政府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教育督导与评价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大学教育科学》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近年来,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项(重点项目一项),主编“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系列丛书八部,独著或主编学术著作十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一百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资料复印》等转载,研究成果获得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湖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研究成果等奖励多项。
余小波 2021-12-31
刘静波
刘静波,男,1985年9月生,四川德阳人,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副院长,负责科研工作、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实验室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实验室安全。对口联系科学技术发展部、国资与实验室管理处、基建处。分管科研办公室、生物学实验中心。联系动物科学专业。 刘静波教授长期从事单胃动物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和营养代谢调控的研究。明确了饲粮养分消化率评定的影响因素以及饲养模式和益生素对猪肠道健康和养分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 刘静波教授是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兼任任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静波 2023-03-14
王晓波
个人简介   王晓波 作物耕作与栽培专业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王晓波 2021-06-23
罗惠波
罗惠波,男,二级教授、副校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自 1993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科学研究及教学,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不断总结育人经验,为学校形成鲜明的“白酒”学科特色、建成 20 余个服务于百酒产业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校地合作共建“中国白酒学院”、“五粮液白酒学院”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办学声誉显著提升,被誉为“中国白酒人才培养的摇篮”,2018 年个人优秀事迹入选“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列”,带领的酿酒工程教师团队被授予全国“一人先锋号”,并且在中国白酒行业领域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为泸州老窖、五粮液,郎酒、丰谷等名优酒企提供了制曲、窖池养护、发酵过程控制、酒体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支撑,相关科研成果在企业中得到了落地转化,为企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于 2017 年荣获了“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大师”荣誉称号。 (一)教学方面 坚持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改革,突出特色办学,闯出了一条地方院校的办学之路。负责建成了“生物工程”国家一流专业、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固态酿造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酿酒工程”四川省一流专亚、卓越农林工程师试点专业、四川省食品与发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和省级育人平台。主持的教学改革“面向传统酿造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一流白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一探索生物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均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发了全国首个“白酒工艺学”视频教学示范课程及“浓香型百酒生产工艺”VR 仿真教学软件,出版了特色教材 5部,发表教改论文 10多篇。充分利用平台优势,面向行业需求,举办了多期酒类培训班,培训人员数千人。教书育人成效显著.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办学特色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广泛交流,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同,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 (二)科研方面 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融合校外资源,牵头建成了“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酿酒生物技术及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10 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中国生态酿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校企合作平台。带领团队深入企业一线扎实开展科研工作,在浓香型大曲核心微生物群落解析、制曲机械化及曲虫治理方法、浓香型白酒生产技术及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在泸州老窖、古商郎酒等公司应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 100 亿元。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20 余篇,承担及完成科研项目 40多项,授权专利 20 多项,科研成果产业化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5 项,市科技进步奖7项。受聘为多个名优白酒企业高级专家,荣获学校“十天优秀科技人才”、首批高层次创新人才等。
罗惠波 2023-03-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71 1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