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化学信息采集桌
  采用进口实芯理化板台面,具有防静电、防水、防火、耐刮、耐磨、抗击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铝木框架结构,壁厚1.4㎜,表面采用环氧树脂粉末喷涂,由教师统一控制电源,并设有电教数字信息采集等功能。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校园信息发布系统
校园信息发布系统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量的校园资讯与社会信息需要健康、规范、严谨、高效地从信息平台传递到学生群体,单纯依靠传统的网站宣传及校园黏贴画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及时传递和分区域、分内容管理需求,校园信息发布系统为校园信息发布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 更多资讯及相关产品讯息可点击登录信昇达教育官网www.eduxsd.com进一步了解!
福建信昇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湿法磷酸生产高纯度工业级磷酸一铵的节能工艺技术及其产业化
成果描述:结合我国节能农业和今后化肥生产滴灌肥的发展需要,本项目针对磷矿贫化及现有工业级磷铵生产过程存在的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不高等现状,以湿法磷酸为原料,化学法净化湿法磷酸为技术核心,以三效浓缩和稳态结晶生产高纯度工业级磷酸一铵为主产品导向实现磷资源高效利用,建设高纯度工业级磷酸一铵示范装置,实现工业MAP其纯度大于99%,磷收率大于75%的目标,增加磷元素附加值,具有较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对我国磷肥产业化解产能过剩,产品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带动示范效应,完全符合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方向和支持的重点。5万吨/年工业级MAP装置,现已安装完成,正在调试。市场前景分析:应用领域:湿法磷酸生产高浓度磷肥,急需新产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企业。 市场需求分析:目前我国基础磷复肥比重过大,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随磷矿贫化和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磷肥产品竞争力持续下降,走精细化发展(如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道路是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必由之路。湿法磷酸的梯级利用及净化生产各类高效磷肥符合磷酸盐以及磷复肥产业“做大、做强、做精”的要求,不仅是国家支持民族工业振兴、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局的要求、更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1
【央广网】高博会上长春工业大学亮出“硬核工科”形象
在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上,长春工业大学的志愿者正向各位游客介绍学校的科研创新成果。展会现场,长春工业大学展出了从碳纤维原丝到碳丝再到成品的产业链式原创科研项目成果,这些项目在吉林省内实现了转化和产业化。
央广网 2025-05-24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⑨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关于数智赋能沉浸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基于大数据与AI建设而成,是一个集成的、体验化的创新性教学空间。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电力变压器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承担着电能传输、变换等重要职能。随着先进传感和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评估诊断与在线预警,实现电力变压器的智能化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成果围绕“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电力变压器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问题,深入研究了变压器关键状态劣化故障的发生机理与特征信号的传播规律,发明了适用于电力变压器状态信息探测的多种新型传感装置,研制了变压器状态信息监测智能组件(IED)、变压器冷却智能控制单元及充氮灭火等装置,开发了集智能监测与传输、智能评估与诊断、智能决策与调控的变压器智能化监控系统,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15项;发表SCI/EI论文35篇;本项目可有效实现电力变压器的智能化监控,提高变压器面对未来智能电网复杂工况的应对能力,支撑河北省输变电装备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获201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技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规范科技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提升科研诚信水平,营造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环境,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等,制定本办法。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12-18
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 实训系列产品
双元职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3-05-22
专家报告荟萃⑳ | 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明耀:新工科2.0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科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一步,长春工业大学将继续以新工科建设为引擎,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为抓手,以应用型、研究型人才分类培养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7-04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万余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项目4项、二期项目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本科专业(含方向)92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全国前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全国前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20年3月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55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19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并列中国大陆高校第43-70位;2020年2月,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28位;2019年8月,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国大陆高校第40-58位。 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37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3名,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重要人才145人次,重要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加强“新工科”建设,20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出1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0多位两院院士、5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工信部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级科研机构6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5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220项,其中主持项目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现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人。 学校坚持扎根大地,贡献社会的特色发展理念,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学校加强校企融合,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9860余项,科技经费33.5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成为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分别合作举办 “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6个,其中化学、金融数学、机械工程、制药工程等4个项目入选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1+2+1”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法国勃艮第大学合作举办机器视觉“1+2”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十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近500名海外留学生。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永恒主题,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创建,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286 2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