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秋玉梨
杂交育种,新梨 7 号×中香梨,2000 年杂交,2007 年选出。中晚熟白梨品 种。果实圆形,果形指数 0.98,平均单果重 331.0 克,比对照品种鸭梨高 14.5%; 果面光洁,底色黄绿,阳面有红晕,果点较大、密;果肉乳白色,中细,脆, 汁多,酸甜,可溶性固形物 12.4%,可滴定酸 0.18%,果肉硬度 7.5 公斤/厘米²; 果心小,可食率 73.5%。果实发育期 150 天左右,在青岛地区 9 月中下旬成熟, 比鸭梨早熟 5 天左右。采用 1.5 米×2.5 米高密度栽培,建园第 3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狼疮清颗粒
【项目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风险基金项目。 【类    别】中药新药六类。 【剂    型】口服液。 【处方来源】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临床经验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滋养阴液,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主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狼疮性肾病。 【主要技术指标】 1.药学研究:选择制粒效果优良、操作效率高的流化床制粒技术,制得的颗粒成型性好、粒径分布集中,是一种高效、先进的颗粒剂成型方法。 2.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缓解症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主动型 Heymann肾炎大鼠模型肾功能保护作用;对红斑狼疮小鼠具有降低血清IgG、抗dsDNA抗体水平,降低尿蛋白含量,改善肾脏病变的作用;同时发现狼疮清颗粒与西药泼尼松有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作用与下调肾组织NF-κBp65蛋白相关。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出LD50。 【推广应用前景】目前治疗红斑狼疮主要以甾体类药物,如泼尼松为主。但是,这类药物只能减轻SLE的症状,而且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短,长期服用甾体药物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中药的优势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红斑狼疮的中药品种较少,因此如果该药能够上市,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进展情况】已完成药学和药效学主要研究工作;申请发明专利1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清瘟颗粒
【项目来源】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病毒感染类热病中医学术传承及临床应用研究-流行性感冒中医辨治方案及临床应用研究”。 【类    别】中药新药六类。 【剂    型】颗粒剂。 【功能主治】清气化湿、凉营解毒,主治病毒感染性高热疾病。 【处方来源】清瘟颗粒是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床经验方,先后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腮腺炎脑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主要技术指标】 1. 药学研究:(1)已经完成清瘟颗粒的制剂研究,经三批中试生产实践证明本工艺适合工业化大生产,产品质量稳定;(2)完成质量标准研究,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制定了定性、定量方法、含量限度范围及该质量标准可以控制的产品质量;(3)完成稳定性试验,按照临床用质量标准(草案)和卫生学标准检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室温自然条件下质量稳定。 2. 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1)开展了系统的动物实验,进行了体外抗病毒、抗菌、退热、止咳化痰、抗炎及镇痛试验。抗病毒试验结果表明,清瘟颗粒具有体外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且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降低肺部病变,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菌试验表明清瘟颗粒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临床分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退热、止咳化痰、抗炎等试验证明清瘟颗粒具有良好的解热、镇咳、增加气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及抗炎的作用。镇痛试验无明显镇痛作用。(2)已进行毒理学研究,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大鼠一般体征、体重、进食量、血液学指标、脏器系数及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甲状腺、胸腺、肾上腺、垂体、前列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等组织形态学基本无明显影响。 3. 临床研究:临床用清瘟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高热103例,总有效率达97.07%,高于对照组的86%(P<0.01);治疗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复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清瘟口服液能改善症状,减轻肾衰,改善微循环,对机体免疫呈双相调节作用,从而迅速控制病变发展。 【获奖情况】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 【推广应用前景】周仲瑛教授带领本项目研究团队此前在对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病毒性高热等临床和科研过程中发现,清瘟颗粒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作用优势不是针对病原微生物,而是从整体上调整机体抗病毒能力,具有直接或间接杀灭病原体或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循环、镇痛抗炎、减轻病理损害等综合功效,可以缩短或阻断病程,减轻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菌毒并治,促进病情平稳过渡,减轻后遗症,减少并发症和西药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研究对有效保障人民健康、保证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展情况】已获发明专利一项,已按照中药复方制剂新药要求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杨清彪
个人简介 辽宁阜新人,现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在有机合成与功能材料领域,1995年9月进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04年6月毕业,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6年11月,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6月留校任教,2011年9月被聘为教授,2012年12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13039100528;Email: yangqb@jlu.edu.cn 研究方向 [1] 有机荧光探针及生物成像:合成基于金属离子、阴离子、生物分子检测的特定结构的有机荧光探针和造影剂,研究其在细胞成像、生物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2] 功能性纳米纤维: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研究纳米纤维在环境、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3] 有机硅及碳纤维油剂:特定结构有机硅油的合成及在T300、T700碳纤维油剂中的应用。
杨清彪 2021-06-23
慈姑新品种“慈玉”
慈姑新品种“慈玉”( 苏鉴慈姑 201202) 是由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以“苏州黄”为材料, 利用辐射诱变(γ-射线) 处理慈姑顶芽, 在被处理后代中筛选得到抗黑粉病、 株高90-100 厘米,植株紧凑、叶色深绿,单球茎重 35-40g,球茎表皮淡黄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新品系,经连续多年进行单株和系谱选育而成。属黄白皮类型慈姑新品种。2012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扬州大学 2021-04-14
周玉: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当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中国科技产业》2024年第11期 2024-11-27
糖瘀清胶囊
【项目来源】 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 【类    别】 中药5类新药。 【剂    型】 胶囊剂。 【功能主治】 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降血糖的功能;临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血瘀患者。 【主要技术指标】 1、药效研究:不仅做了动物降血糖研究,还研究了大鼠血清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不仅做了各部位群对大鼠急性“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影响,还从分子水平做了对细胞核因子-kB结合活性的影响。 2、首次采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建立了糖瘀清胶囊的质量标准,以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确定制剂中多糖的分子量范围,为多糖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 3、特色: (1)与西药单纯降糖相比,本品不但降糖且可抗凝血。 (2)本品兼有补气阴两虚,调节免疫的作用。 (3)与目前市场公认降糖疗效的“消渴丸”(内含西药成分,无活血化瘀作用)相比,降糖效果相当,但服用量少,且具活血化瘀作用。 【推广应用前景】糖尿病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对糖尿病的研究表明,血瘀证表现普遍存在,贯穿于本病的始末,常是本病加重和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病程在半年以内的非糖尿病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按第二届年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诊断标准,有瘀血征象的占91.69%。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制剂多以单纯降糖为主旨,而对其血瘀证候尚无令人满意的药物。糖瘀清胶囊是针对糖尿病血瘀证而研制的纯中药5类新药制剂,其主要组成为中药的有效部位提取物,既可降血糖,又具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功效。根据我国人口总数初步估计本病发病人数约为4410万,且病程较长,多需常年长期服药,用药量较大。本品是治疗糖尿病疗效高、见效快、方便价廉、无毒副作用的中药新药,可满足众多患者的治疗需要,故有必要投资生产,若能推广应用,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获发明专利1项,申报2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复方降糖清胶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双根清脑颗粒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双根清脑冲剂对血管性痴呆ICAM-1表达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编号:H-01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颗粒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家经过长期临床与实验研究认为精亏髓空,气血不足,脑府失养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基础,瘀血阻滞,痰蒙清窍,脑络不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痰瘀久滞,化毒损髓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确定清毒活血化痰法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治法之一。据此组方,临床用于急性期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0%。 【功能主治】清毒活血化瘀。主治血管性痴呆。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研究:治疗血管性痴呆(VD)(急性期)70例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双根清脑颗粒可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降低痴呆患者血中ICAM-1含量,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总有效率达90%,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2.实验研究:本品能够使大鼠的反应时间和3分钟内错误次数明显下降,潜伏期明显延长,并可改善或部分改善其空间分辨反应能力;能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脑海马组织及血清MDA、NO、NOS含量,升高或部分升高SOD的活性及SOD/MDA的比值;能有效降低VD大鼠模型脑组织内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推测其有下调VD大鼠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的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本品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本品血清药理具有下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细胞ICAM-1表达的作用。 【推广应用前景】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且不同国家及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欧美等国,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痴呆。然而,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超过了AD。研究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中痴呆的发病率为3.9%,其中血管性痴呆占68.5%而居首位,平均病程在5年左右,存活率低于普通人群和AD患者。由此可见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痴呆造成病人记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能力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故本产品的开发上市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玉米品种华甜玉4号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该品种熟期中熟偏早,从播种至吐丝约70天。幼苗叶鞘绿色。株高240cm,穗位高94cm,株高与穗位适中,正常株型,根系发达。空秆率低(2.4%),略有双穗(3.2%)。对大斑病的抗性为抗-中抗(1-3级),对小斑病的抗性为抗至中抗(1-3级),抗青枯病(1级),抗穗腐病(1级),抗-中抗玉米螟(1-3级),抗倒性中等。该组合鲜果穗较大,苞叶长度适中,果穗覆盖好,穗长19-20cm,,穗粗4.6cm,穗行数14-16行,鲜籽粒百粒重30克,籽粒深度1.0cm。在中等肥力及管理水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