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站式建设绿色智慧档案馆解决方案
智慧档案馆管理总平台(以下简称:管理总平台)主要包括了档案管理系统、RFID管理系统、密集架控制系统、环境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八防感知系统、指纹门禁系统、智能灯光系统、库房布局系统九大子系统。各子系统数据相互共享、既独立运行又互相协作联动运行,让档案库房环境更合理、档案存放更安全、档案管理更高效、人员身体更健康。真正把现代科技完美的融入到档案信息现代化事业建设中来,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努力为推动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智慧档案馆管理总平台是以库房为核心、以服务为基础的 C/S 结构的系统架构,系统运行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性更好。基于 Windows 服务提升了智慧档案馆管理总平台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从系统架构层面为复杂多变的档案管理、档案环境安全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  智慧档案馆管理总平台以服务为基础,所有的服务都是围饶库房这一核心进行。其中服务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服务、密集架控制服务、八防感知服务、环境管理服务、视频监控服务、门禁管理服务、灯光管理服务、库房架构服务、短信服务、网络通讯服务。各服务之间协同运作确保高效管理档案、库房环境安全、档案存放安全、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充分体现了智慧档案馆管理总平台实现库房环境安全管理的先进性和必要性。
河北因朵科技有限公司 2022-01-04
吉星微录仪微课制作利器无线、有线二合一
广州市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XM-FT332B全功能一岁儿童高级模拟人
XM-FT332B全功能一岁儿童高级模拟人 (急救+护理+听诊+除颤+心电监护)   XM-FT332B全功能一岁儿童高级模拟人(急救+护理+听诊+除颤+心电监护)是根据新一岁儿童的解剖特征而设计,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皮肤柔软有弹性、关节灵活,由一岁儿童护理模型、电子显示器、听诊模块、除颤起搏以及心电监护模块组成,可进行心肺复苏、护理、听诊、除颤起搏以及心电监护操作训练。 一、功能特点: ■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 CPR心肺复苏操作训练:支持口对口、口对鼻、简易呼吸器等多种通气方式,电子监测吹气频率、吹气量、按压次数、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吹气和按压可单项训练。 ■ 胸外按压时,由动态条码指示灯显示按压深度: · 按压深度正确由条码绿灯显示。 · 按压深度过小由条码黄灯显示。 · 按压深度过大由条码红灯显示。 ■ 人工口对口吹气时,由动态条码指示灯显示潮气量大小: · 吹入的潮气量正确由条码绿灯显示。 · 吹入的潮气量过小由条码黄灯显示。 · 吹入的潮气量过大由条码红灯显示。 ■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单人或者15:2双人。 ■ 操作频率:100-120次/分。 ■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考核操作。 ■ 瞳孔观察示教:一侧瞳孔散大,一侧瞳孔正常直观对比。 ■ 气管切开护理。 ■ 气道管理技术:逼真的口、鼻、舌、牙龈、咽、喉、食道、会厌、气管、气管环,可以练习经口气管插管、吸痰、吸氧。 ■ 插胃管:可进行洗胃、胃肠减压操作,支持腹部听诊检测插管位置,插管成功后可抽吸出胃液。 ■ 静脉穿刺输液练习,包括手臂静脉、股静脉、足背静脉。 ■ 肌肉注射练习,包括双侧三角肌、双侧股外侧肌、大腿外侧。 ■ 骨髓穿刺训练:可经胫骨穿刺,有模拟骨髓流出,可注入模拟药物。 ■ 导尿和灌肠:可更换男/女生殖器,可进行男/女导尿术操作,操作成功后可导出模拟尿液。 ■ 回肠、直肠、膀胱造瘘口护理。 ■ 检查肱动脉反映:手捏压力皮球,模拟肱动脉搏动。 ■ 一般护理:皮肤护理、穿换衣服、口腔护理、耳道清洗、包扎训练、更换尿布、冷热疗法等。 ■ 听诊功能:可听诊心音、呼吸音、肠鸣音。 ■ 除颤起搏功能:可进行模拟除颤起搏,可与用户自备的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真实除颤起搏器配套使用,实现真实除颤起搏。 ■ 心电监护功能:可进行模拟心电监护,可与用户自备的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真实心电监护仪配套使用,实现真实心电监护。 二、标准配置: ■ 高级全功能一岁儿童护理模型:1台 ■ 电子显示器:1台 ■ 听诊模块:1套 ■ 除颤起搏:1套 ■ 心电监护:1套 ■ 护理用物:1套 ■ 电源适配器:1个 ■ CPR操作垫:1条 ■ 一次性呼吸面膜:1盒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青白散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大鼠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系统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青白散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大鼠骨骼肌一氧化氮合酶系统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成都体育学院 2015-02-26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暨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教学体系建设成果
我校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智慧化建设的理念、目标和方式方法已形成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 2022-07-22
中国科大研制一种可替代塑料的仿生可持续结构材料
塑料制品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正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塑料来自于石油产品,由于其极端的稳定性,废弃后在环境中长时间也难以降解,最终造成持续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研发一系列可持续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该问题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现有的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都受到机械性能较差或制造过程的过于繁琐的限制,这些因素从成本和生产规模上制约了这类材料的应用。因此,引入先进的仿生结构设计来制造新型的可持续高性能结构材料将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类材料的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加速可持续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进程。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将仿生结构设计理念运用于高性能生物基结构材料的研制,发展了一种被称为“定向变形组装”的新型材料制造方法,实现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材料的规模化制备。通过这种定向变形组装方法,团队成功地将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和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TiO2-Mica)复合制备了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结构材料。所获得的结构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机械和热性能,有望成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该工艺过程宜于放大,产品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丰富多变的色彩和光泽,使其可以作为一种更加美观和耐用的结构材料有望替代塑料。 该材料具有仿珍珠母的结构设计,这种仿生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珍珠母所具有的砖-泥结构,使其可以基于普通的天然物质构筑高性能的材料,并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优良特性。研究人员通过多尺度的仿生结构设计和表面化学调控,成功构筑了这种兼具高强韧特点的天然生物基可持续结构材料。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作为仿生结构中的砖块,一方面为结构材料提供了远高于工程塑料的强度,另一方面,还通过裂纹偏转等仿生结构原理,大幅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抗裂纹扩展性能,为该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材料替代现有的不可降解塑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一种基于高程等值线法量测树冠体积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程等值线法量测树冠体积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不用伐倒立木的情况下,通过免棱镜激光全站仪获取树冠三维空间坐标,以此绘制树冠的等高线,运用等高线建立树冠的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出树冠的体积,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尤其是避免了由于传统的树木体积过程中,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以获取区分断面直径,对森林造成损伤大的现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一种邻井平行间距随钻电磁探测系统
本成果发明人自主研发了邻井平行间距随钻电磁探测系统软硬件。自2012年以来,该系统已在新疆重油油田多个区块SAGD双水平井钻井工程中获得显著应用实效,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36万元,为石油公司提高油田单井产量及最终采收率做出了贡献,提升了定向井公司的技术能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1-02-01
一种结合光子晶体的分支滚环扩增检测miRNA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光子晶体的分支滚环扩增检测miRNA的方法。该方法由四个部分组成:a.制备点状光子晶体;b.5’端磷酸化的锁式探针的两末端与靶标miRNA互补配对后利用T4RNA ligase 2连接成环;c.以成环的锁式探针作为模板,靶标miRNA作为引物,在phi29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发生线性滚环扩增,通过加入二级引物,使线性滚环扩增沿着支链方向扩增,达到信号进一步放大;d.往滚环扩增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加到点状光子晶体上进行检测。本发明通过利用光子晶体效应对发光的调控,增强荧光强度,从而增强检测的灵敏度,降低检测下限,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aM‑1pM,miRNA的检测限低至1aM。本发明无需对循环miRNA进行分离提取,可直接用于实际样本中循环miRNA的检测。
武汉大学 2021-02-01
一种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制备螺旋藻粉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藻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方法。本发明以新鲜螺旋藻为原料,经过培养、采收、预冻、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最终得到螺旋藻粉。干燥得到的产物通过感官品质、水分含量、流动性等物性参数以及藻胆蛋白的含量的测定,表明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螺旋藻粉不仅具有优良的品质,而且大大降低了能耗,可作为最佳干燥工艺应用于螺旋藻的生产中,且可应用于保健食品开发领域。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41 742 743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