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物联网多媒体教学一体机TL5060
产品详细介绍VGA,HDMI信号源切换功能音频切换及音量调整功能高拍仪功能内置功放功能投影机控制码下载与投影机控制
帝能(广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系统I型(CES-IOT210)
物联网技术是在传统互联网技术基础上拓展及延伸的,由于其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几乎涉及各行各业,因而为了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申请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物联网技术类课程,海天雄公司为了满足学校教学需要,结合实际产品开发经验,研发了海联·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系统。海联·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系统侧重于物联网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应用层三层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该系统中的感知层由各类传感器、RFID射频模块组成,实现了不同物理特性的信息采集,网络层则由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ZigBee短距离实现数据信息的通信任务,以及WiFi、蓝牙BT、3G等技术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传输的功能;应用层是物联网三层技术的最上层,则由高级物联网网关构成,实现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上层应用的开发。 CES-IOT210 物联网系统倡导 “产品化学习” 理念,该系统的设计是结合成熟物联网产品方案,以实际的产品技术导入该实验系统,学生透过对点、块、全局系统的学习,全面掌握物联网前沿技术,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点与产品知识点的完美结合。CES-IOT210 实验系统提供多达数十种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提供开放的软件及硬件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实现教学、科研等物联网相关课题。系统关键技术点:局域网络通信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RFID射频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技术、软件工程技术。适合高校院系包括: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及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深圳市海天雄电子有限公司 2021-12-08
云端经济驱动龙江乡村计算性设计
本项目立足行政管理部门视角,设计平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提供优质住宅方案,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减少住宅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三赢”模式领跑产业革新(图 1)立足乡村住宅业主视角,设计平台从实际生活需求着手,基于大量乡村住宅案例研究,提供兼顾功能与造价的户型方案。立足装配式部品企业视角,设计平台整合市场优质建筑部品信息,向厂家提供部品直销平台,促进市场发展,同时建立企业间信息交换渠道,促进产业良性竞争和技术更迭。立足行政管理部门视角,设计平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提供优质住宅方案,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减少住宅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2-08-15
湖南大学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基地
高质量的建筑单体,可以达到“局部发展,整村收益”的成效。湖南大学在实践基地建设中,以民居更新、公共建筑、景观建筑三大板块为主,遵循“质量的高标准、技术的高集成、细节的高精度”的特点,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发扬地区的传统文化、凝练百姓的地方认同、促进当地产业转型、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湖南大学 2022-08-10
景润学堂:乡村童伴行动者
厦门大学“景润学堂”项目,定位于乡村“童伴”公益组织,针对当前乡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痛点问题,重点开展“数学之美”宣传教育活动,推行“兴趣陪伴”素质教育,专注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吴蓉 数学科学学院/统计学 2021/2024 吴金榕 数学科学学院/统计学 2021/2024 李文婷 教育研究院/ 国防教育学 2020/2023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于正伟 数学科学学院/行政管理 团委书记/讲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洪素燕 四、项目简介 乡村要振兴,教育当先行。厦门大学“景润学堂”项目,定位于乡村“童伴”公益组织,针对当前乡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痛点问题,重点开展“数学之美”宣传教育活动,推行“兴趣陪伴”素质教育,专注留守儿童全面发展,通过线下深入宁夏、云南、福建乡村地区开展实地支教,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线、援鄂医疗队子女,线上开展战疫“云”辅导项目,进行精准教育帮扶。目前已摸索出一套良好教学机制及志愿者选拔机制,并且不断完善融资机制等,进行组织建构和品牌推广。
厦门大学 2022-07-27
青选至乡村茶农增收帮扶项目
团队研发出一款适用于会议接待、日常接待、外出旅行等多个场景的带茶泡杯,泡杯内使用团队通过实地考察甄选得到的优质助农茶叶,茶叶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茶叶产区。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青选至(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胡柏许 注册时间 2020年6月19日 注册所在省市 福建厦门 组织机构代码 91350200MA343DP667 经营范围 其他未列明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从事报关业务;从事报检业务;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物品运输);经营对台小额贸易业务;中药零售;粮油类预包装食品零售(不含冷藏冷冻食品);糕点、面包类预包装食品零售(不含冷藏冷冻食品);酒、饮料及茶叶类预包装食品零售(不含冷藏冷冻食品);其他未列明预包装食品零售(不含冷藏冷冻食品);;科技中介服务;新材料科技推广服务;贸易代理;果品零售;蔬菜零售;肉、禽、蛋零售;水产品零售;通信设备零售;其他电子产品零售;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供应链管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其他未列明运输代理业务(不含须经许可审批的事项);其他仓储业(不含需经许可审批的事项);其他贸易经纪与代理;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不另附进出口商品附录),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纺织品及针织品零售 ;鞋帽零售;化妆品及卫生用品零售;钟表,眼镜零售;箱、包零售;厨房用具及日用杂品零售;其他日用品零售;体育用品及汽器材零售(不含弩);文具用品零售;日用家电设备零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五金零售;灯具零售;家居零售;卫生洁具零售;木质装饰材料零售;陶瓷、石材装饰材料零售;互联网销售;教育咨询;(不含教育培训及出国留学中介、咨询等需经许可审批的项目)。(以上经营项目不含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范围内的项目) 企业地址 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翔安南路4211127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学生活动中心A101—04 获投资情况 暂无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胡柏许 管理学院 2020/2024 游丽华 管理学院 2020/2024 赵娅妮 管理学院 2020/2024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彭丽芳 管理学院 教授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服务 揭上锋 管理学院 讲师 无 戴蓥 管理学院 讲师 无 吴育辉 管理学院 教授 公司财务、 公司治理、公司债券市场、信用评级 高祥 药学院 副教授 生命有机磷化学及生命分析化学 贾艳丽 管理学院 副教授 消费者行为学 高瑜聪 管理学院 讲师 无 曹惠真 管理学院 讲师 无 洪素燕 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 工程师 创新创业教育、在线教育 钟杰 教务处 科长 创新创业教育 叶江华 武夷学院 副教授 茶树生理与分子生态 五、项目简介 团队研发出一款适用于会议接待、日常接待、外出旅行等多个场景的带茶泡杯,泡杯内使用团队通过实地考察甄选得到的优质助农茶叶,茶叶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茶叶产区。产品的外观由公司团队自主设计,目前已经申请 13 项外观设计专利,正在申请 2 项实用新型专利。带茶泡杯已开发出 5 款带茶泡杯,分别为福建永春佛手茶、福建长汀客家藤茶、福建福州茉莉花茶、湖南永顺莓茶和湖南古丈毛尖。并且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外观定制设计。 团队创新“促销售-新产品-挖故事-用科技”四轮驱动帮扶模式,让小众好茶走向大众,让大众“喝得到”“记得住”,致力于将茶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坚持统筹发展“茶产业”、“茶文化”和“茶科技”。 独特的产品和有效的宣传方式让青选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截至目前,已销售出 620000+杯青选茶,销售金额达 218 万,且每杯青选茶都有较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我们已与众多乡镇签订七十多份合作协议,直采茶叶 345000 斤, 帮助种茶农户解决茶叶卖不出去、不了解市场需求的难题,扩大种茶农户茶叶的销路。同时我们不仅带动超过 7000 人就业,并且我们卖茶所得的销售额也会反哺农户,帮助解决农民的就业难、收入少的问题。
厦门大学 2022-07-27
文档数字化与资源共享平台
完成团队简介:高岭教授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流量与性能分析,以及嵌入式Internet服务、网络应用服务、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等领域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30余篇;教学科研成果多次获陕西省、西安市等颁发的优秀成果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2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陕西省科技文档数字化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体系 成果内容:文档数字化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是承载未来陕西省科技信息资源中心四大平台之一,以资源共享的方式进行全省科技文档统一建设、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其主要核心技术如下:(1)海量异构资源动态管理模型:针对服务类型和服务属性的多样性,提出了动态模型管理方法,结合数据挖掘、策略设计模式等理论,采用数据定义语言(DDL),实现资源动态定义模型。对不同服务类型,根据不同类型调用相匹配的函数,实现43类不同格式服务资源自动化转换为规范格式的服务资源。(2)属性级可控访问:基于规范属性标准与RBAC模型,将资源属性信息独立保存,建立授权用户与资源属性的直接关联,实现对资源的属性级授权控制,在单次授权的基础上实现二次授权及多次授权,进一步提升权限控制的灵活性。(3)多类型径向筛选:通过对筛选条件的优化分析,构造以筛选关键字、公共信息服务类型、规范属性、属性值为筛选路径的径向筛选技术,并通过匹配用户历史筛选,主动对筛选结果进行内容过滤,返回个性化的可控筛选。 成果成熟度:中试产品阶段(已解决关键技术,需要合作进行产业化攻关)。 转化方式:合作推广。 预期成果收益:进一步市场化放大约需投入180万元,若建成覆盖陕西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以年服务人群数量10万计,每人次节约相关费用15元计,每年能够为社会节约150万元。
西北大学 2021-05-11
供配电实验研究共享智能数字云平台
智能供配电实验研究共享数字云平台(简称研究平台)由供电系统智能故障模拟系统、高低压智能供电系统、集散控制系统、云控制系统、客户端等子系统组成。实验者授权后,开展线上+线下供配电系统的操作实训、系统实验;研究者授权后开展线上“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赋能供配电行业经济数字化。 一、系统功能 研究平台提供供电一次系统故障源,如过电流、过欠电压、三相不平衡等故障种类。提供供电二次系统运行信息,包括微机继电保护输出信息和开关柜体运行信息。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电能、绝缘电阻、温度、湿度等模拟量;断路器分闸、断路器合闸、手车工作位、手车实验位、接地刀合位、储能位等开关量;短路、过流、过负荷、过压、欠压、漏电、绝缘监视、照明、闭锁等保护信息;开关的分闸、合闸、复归、试验、温湿度等控制信息。事件和故障的数据等事件记录信息。 研究平台具有人机会话、数据显示、记录查询、参数修改、控制操作等功能,设有就地操作、上位机操作、客户端云操作等操作方式,提供数据库、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云组态等功能,使分布式用户分享系统数据资源与控制资源。 二、系统特征 研究平台集供配电系统的能量流与信息流有机融合。以实验装置为中心,辐射分布式、远程众多客户端,共同分享实验平台资源。提供了一个从构思、设计、实施、验证、评价等全方位线上+线下研究场景。服务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研究生、科研人员的项目研究。 (1)、平台集成度高、安全可靠。平台硬件装备包括供电系统智能故障模拟装置与智能测试装置,智能高压进线与出线开关柜,智能低压进线与出线开关柜,组成一个有机体系。系统工作电压为交流380V,高压开关主回路为交流380V,总功率小于10KW,安全保护性高。 (2)、搭建共享智能数字研究空间。研究者在客户端自定义供电系统一次运行工况后,获取相应的二次信息,共同分享数据资源。基于数据挖掘、机器自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设计软件算法,研究供配电的运行趋势研判、故障诊断和预测、运行预警等的控制方案,提升供配电系统自主识别能力,提升供配电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 (3)、营造分布式融合教学研究空间。在不同地域的实验室、单位、高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同时,研究平台吸纳异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优质硬件资源。基础资源一边建设、一边分享,合作资源共建共享,跨区域融合,实现滚动式发展。 三、实验与研究内容 1、高低压供配电实训操作系统。完成低压供配电与高压供配电等系统操作;高压开关柜机械联动与低压开关柜闭锁联动等系统原理实训;高压继电保护与低压继电保护等系统参数整定实训;高压一次系统与低压一次系统故障模拟等实训操作。 2、研制供电+控制设备一体化无人值守系统,远程监控现场装备的运行状况、系统操作、以及运行管理。适用于油田、沙漠等野外无人值守场所,可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终端设备远程监控与操作。 3、研制无人值守变电站,用手机可以监视设备运行工况、操作设备运行。 4、研制分布式变电站集群化管理系统。实现社区、企业变电站分布式管理与远程自动化监控有机融合,能够跨区域集群化监控,完成众多变电站的运行监控、故障预判、检修预警、故障排查、远程急停电、远程送电、运行电费监管等业务。 5、研制供配电损耗分析系统。分析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有效诊断窃电、摊派电损、电价估算等。 6、研制供配电虚拟仿真系统。研究高压开关、变压器、电缆运行、继电保护、倒闸操作等虚拟仿真系统。 7、研制供用电协调控制系统。研究风光互补控制、用电协调控制系统、光伏发电+负载协调控制系统、风力发电+负载协调控制系统等协调控制系统。 8、研制设备远程控制系统。如农业灌溉、供排水、抽油机、景观灯等远程控制系统。 四、适用对象 1、实验教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机械设计专业等本科专业。 2、实训与培训:电气控制技术人员、供配电技术人员、供配电运行人员等。 3、软件系统开发:自动控制系统软件、供配电系统软件。 4、算法验证:自动控制系统算法,供配电调度系统、协调控制系统算法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5-10
文档数字化与资源共享平台
项目成果/简介:完成团队简介:高岭教授及其领导的科研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流量与性能分析,以及嵌入式Internet服务、网络应用服务、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等领域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30余篇;教学科研成果多次获陕西省、西安
西北大学 2021-01-12
青小鹿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平台
广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322 3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