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鸡病原细菌耐药性研究及在安全高效新兽药研制中的应用
成果描述:项目针对猪鸡病原菌耐药性导致细菌病难防控、用药量大、产品药残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重大理论和方法创新成果。 项目揭示了我国近12年猪鸡病原细菌耐药性变化规律,建立菌种库和耐药数据库,创立了5种细菌耐药基因分子检测新方法;改进了7种动物专用抗生素及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创制了非生素免疫增强剂4种。获国家2类新兽证书6个,3类2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参编专著6部,发表论文123篇,包括本专业权威SCI论文AAC(IF:4.672),JAC(IF:4.659)等35篇。成果应用使猪鸡抗生素用量减少30%-70%,细菌病降低50%,节省用药成本30%,为有效控制猪鸡细菌感染及耐药,减少抗生素使用,保障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市场前景分析:应用领域:本项目的应用领域主要为兽药、疫苗生产企业以及大中型猪鸡养殖生产企业。可共同企业合作开发新型兽药、生物制品等,同时也可为大中型猪鸡养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保障产品安全,打造高品质放心品牌。市场需求:猪鸡细菌性疾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如猪链球菌、猪鸡沙门氏菌引起人感染发病的公共卫生事件。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细菌性疾病呈多发趋势如大肠杆菌等,畜禽因细菌性疾病致死或生产性能下降等造成全国年直接经济损失400亿元(畜牧业年鉴2010)。病原细菌产生耐药性是致细菌疾病难控治、用药量大(每年畜禽抗生素原料药用量多达10万吨)、产品药残高的关键技术难题,如近年来出现耐多种抗生素的结核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超级耐药菌”,引起了极大关注。本项目通过产学研结合12年联合攻关,创立了细菌耐药基因的分子检测新方法,揭示了细菌耐药性变化规律,创新了耐药性控制理论和应用技术,并在安全高效新兽药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图1),可为保障我国猪鸡养殖健康、公共卫生和产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其市场需求极大。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该项目已在国内多个省市规模化猪场,鸡场、示范区、饲料厂、兽药厂等进行了推广应用,成果应用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丰富了病原菌耐药基因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病原菌的耐药性分子检测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项目选题技术路线合理,研究手段先进,数据可靠,结果可信,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其成果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四川大学
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