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养殖环境微生物监测及其传染效果与气溶胶的发生、传播和感染机制
针对规模化畜禽生产中动物健康、环境卫生和牧场的废气排放造成的社区环境污染,以及动物源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和“超级细菌”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受17个国家、省部和国际合作项目资助,申请人系统地对畜禽场舍内外环境微生物监测,在国内首次阐明密集的畜禽饲养使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升高、环境质量变坏、并向场舍外扩散;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病毒气溶胶传染模型,揭示了禽流感等4种病毒气溶胶的发生、传播及感染机制,认识了疫病气源性传染的过程与规律,丰富了流行病学理论。 从事该领域工作20余年,37名博、硕研究生参与,发表SCI论文35篇,总影响因子116,他人引用536次;检测技术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验收为优秀。 (1)确认了畜禽场舍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来源及其传播。即对养鸡猪牛兔等场舍(共126个场)及场舍外不同距离的气载需氧菌、厌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内毒素、真菌及真菌毒素监测,获得了其含量及不同菌群的构成成分;揭示了养殖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向场舍外包括社区居民环境的扩散,在200m之内污染严重。借此,评估了畜禽舍环境卫生和疫病流行风险及对从业人员的传染危害,制定了防控措施;创立了规模化生产“环境性疫病学说”;提出了舍微生物气溶胶既是环境质量指征,又是病原传播感染媒介的学说。 (2)阐明了源于畜禽舍的微生物气溶胶向场舍外扩散,在国际上首次把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畜禽舍的微生物气溶胶溯源鉴定。采用PFGE、ERIC和REP-PCR对牧场舍内外环境中分离的指示细菌溯源发现,从牧场舍外下风方向(10-200m)分离的多数微生物来源于舍内空气或粪便(粪便中分离到的与舍内空气中的部分大肠杆菌(鸡舍34.1%、牛栏41.8%)来源相同)。揭示了牧场动物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不仅在畜禽群内扩散,而且能向场舍外环境传播。首次构建了气源性传染病的传播模式,有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意义。 (3)发现了源于动物体携带毒素基因的病原菌气溶胶的发生与传播。对养鸡猪牛场(共33个)舍内、舍外环境分离的380株气载大肠杆菌携带主要毒素基因的解析发现,鸡舍携带LTa基因的菌株最多为53.85%(63/117)、猪舍携带LTa和STb基因的分别35%和30%、牛舍58.74%大肠杆菌携带1至4种毒素基因。探明了畜禽传染病病原的传播过程。 (4)验证了畜禽饲养中“超级细菌”和泛耐药菌的出现及扩散。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养鸡猪牛场舍内、舍外环境分离的426株肠球菌和149株金葡菌耐药基因鉴定,发现了传统的超级细菌:在养鸡场舍内外8株金葡菌为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并携带耐药基因;36株肠球菌携带耐万古霉素vanA或vanB基因。14.55%(62/426)的肠球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等。揭示了养殖环境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状况和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危害风险。 (5)确认养殖环境3%-13%气溶胶粒子属于PM2.5。在鸡猪牛舍分别为3.7%、4.9%、13.4%的粒子Dae50<1µm,这些粒子能够到达肺泡,对动物及饲养员的感染危害更大。该结果为养殖环境饲养卫生管理及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丰富了感染理论。 (6)建立了AIV、NDV等病毒气溶胶的发生、传播及感染模型,阐明其气源性传染的机制与风险。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4-23
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本发明在现有闲置养殖棚加温、通风和降温设备的基础上,增加喷水雾线,棚内立体层架在双孢菇栽培架的基础上增加了LED照明灯带,提高了养殖棚的空间利用率;菌袋制作采用液体接种方法,缩短了菌袋培养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菌袋培养采用低温后熟的方法,增加了菌丝体的营养积累,出菇管理采用拉大温差变温出菇的方法,提高了长根菇的现蕾率和整齐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株可降低大规模肉鸡养殖中粪臭素、吲哚释放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可降低大规模肉鸡养殖中粪臭素、吲哚释放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分离自自然发酵酸牛奶样品中,其发酵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降低大规模肉鸡养殖过程中粪臭素、吲哚的释放,从而减少了感染急性肺水肿和肺气肿的风险,同时降低了肉鸡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提高禽类养殖技术和舍饲环境,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光伏发电与鱼类露天式集约化养殖一体化复合生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与鱼类露天式集约化养殖一体化复合生产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和鱼类集约养殖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支架、防雷汇流箱、逆变器集成工作箱、升压变压器、电网、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组和逆变器;鱼类集约养殖系统包括提水增氧推水机、底增氧设备、吸污设备、增氧推水区、养殖区、粪便收集区、水质净化区、拦鱼栅网片、养殖设施墙体、水流导向设施,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在整个鱼塘上部,增氧推水区、养殖区和粪便收集区占鱼塘总面积的1%~5%。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水面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水面面积的经济效益,为河网地区水域资源利用提供一种重要途径。
浙江大学 2021-04-13
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筛选鉴定及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土壤环境中的重 金属(尤其镉和铅)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存在 着以下缺点:(1)成本高;(2)破坏土壤生态环境;(3)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一般很难在大面积中-轻程度污染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中实际 推广应用。 本成果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周启星, 刘维涛, 魏树和. 一 种筛选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方法,授权日期:2012 年 12 月 12 日, 专利号:ZL200810229329.X),通过筛选和培育排异和低积累土壤镉、 铅、砷等有害元素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一种在重金属中-轻程度土壤 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法,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对土壤干扰小,原位绿色和安全高效的技术途径,利用本方法可以达到边安全 生产边修复土壤污染之目的。 本项目初步制定了低积累品种筛选标准(1)该植物的地上部和根 部的污染物含量都很低或者可食部位低于有关标准,尽管其它部位可 能污染物含量较高;(2)该植物的富集系数(BFs)小于 1.0,即植物体内 污染物浓度低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3)该植物的转运系数(TFs)小于 1.0,即植物吸收的污染物主要累积在根部,向地上部转运较少;(4)该 植物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耐性,在污染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且生物量 无显著下降。 该方法与传统的污染土壤治理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少、工作量小、 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且作为一种污 染土壤的安全生产技术,所收获作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相关 标准,食用该作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以通过出售该作物获得较 高的经济效益;对作物根进行集中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固 定修复进程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改善因重金属污染 而引起的土壤退化和生产力下降,恢复并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因此, 在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土壤种植低积累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 生态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1
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筛选鉴定及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尤其镉和铅)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存在着以下缺点:(1)成本高;(2)破坏土壤生态环境;(3)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般很难在大面积中-轻程度污染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中实际推广应用。 本成果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周启星, 刘维涛, 魏树和. 一种筛选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方法,授权日期:2012 年 12 月 12日, 专利号:ZL200810229329.X),通过筛选和培育排异和低积累土壤镉、铅、砷等有害元素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一种在重金属中-轻程度土壤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法,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对土壤干扰小,原位绿色和安全高效的技术途径,利用本方法可以达到边安全生产边修复土壤污染之目的。 本项目初步制定了低积累品种筛选标准(1)该植物的地上部和根部的污染物含量都很低或者可食部位低于有关标准,尽管其它部位可能污染物含量较高;(2)该植物的富集系数(BFs)小于 1.0,即植物体内 污染物浓度低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3)该植物的转运系数(TFs)小于1.0,即植物吸收的污染物主要累积在根部,向地上部转运较少;(4)该植物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耐性,在污染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且生物量无显著下降。 该方法与传统的污染土壤治理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少、工作量小、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且作为一种污染土壤的安全生产技术,所收获作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食用该作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以通过出售该作物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作物根进行集中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固定修复进程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改善因重金属污染而引起的土壤退化和生产力下降,恢复并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因此,在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土壤种植低积累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2-01
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筛选鉴定及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尤其镉和铅)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存在着以下缺点:(1)成本高;(2)破坏土壤生态环境;(3)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般很难在面积大、程度轻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中实际推广应用。 本成果筛选和培育排异和低积累土壤镉等有害元素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一种在重金属中、轻程度土壤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法,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对土壤干扰小,原位绿色和安全高效的技术途径,利用本方法可以达到边安全生产边修复土壤污染之目
南开大学 2021-04-14
地方品种鸡种质特性的分子评估与优质基因的挖掘利用
一、成果简介 拥有鸡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基因组覆盖率10倍以上,100~300kb基因组插入率达到90%以上,文库的嵌合体率为5%~6%,为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平台。对鸡重要经济性状QTL座位的大尺度定位,在10条染色体发现19个QTL座位影响体重性状;在18条染色体上发现52个QTL座位影响不同的屠宰性状和屠体测量性状;在12条染色体发现21个QTL座位影响胫长性状。开展了包括茶花鸡在内的鸡蛋白质组功能基因表达研究,通过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蓝莓全基质栽培品种选育及标准化管理模式研发
项目背景:蓝莓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 品之一,其果实中含有花青苷、熊果甙、黄酮类等多种具有 抗氧化生理活性成分的物质,具有促进视红素再合成、抗炎 症、提高免疫力、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等多种生理保 健功能。青岛蓝莓,特别是“黄岛蓝莓”目前已成为国内蓝 莓产业的高品质名片。青岛西海岸作为我国蓝莓的三大优势 产区之一,是国内蓝莓产业化发展最早的地区。随着对蓝莓 产业经验不断积累,对品种的需求和管理有了更高的希望,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目前我区蓝莓产业化发展 早,相比较全国其他地区,品种杂乱、管理不当、产量低等 严重问题相对更加突出,西海岸蓝莓这张名片遇到了发展瓶 颈。因此为青岛蓝莓发展选育推广适于当地物候特点的品 种,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探索一种建设 健康美好生活、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用工难和发展高效智慧农 业互惠共赢的农业发展思路成为我区蓝莓高质量发展的重 中之重。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确定及选取青岛地区的本地 适应性高产、高品的实生种,通过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确 保性状稳定,然后进行本地适应性重复实验,选育优良后代, 再进行推广。2.采用全基质栽培创新模式,标准化管理,全 面提升农业亩均效益,达到正常常规栽植模式的 2 倍以上, 同时,可显著缩短投资收益时间,实现当年栽植当年收益的目标。3.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1 个,种植盆栽 3000 株,占地 5 亩。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所有技术为自有知识产权,科 研人员具有相关领域 5 年以上的研发经验。2.在相关领域取 得过成熟的科技成果,拥有丰富的实际案例。 
青岛森咖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21-09-01
技术需求:编制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审核验证新品开发焊接方案
编制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审核验证新品开发焊接方案;及时对公司内的焊接作业指导书进行跟踪、指导及改进,工程机械类相关专业
山东东宇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21-08-1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