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油田固井材料研究
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姚晓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油田固井用水泥基多功能复合材料”,在油田固井用水泥基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生产工艺、过程控制方法和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所开发的油井水泥晶体膨胀剂(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94587.8)和油井水泥防漏增韧剂(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94588.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具有晶体双膨胀、增韧、低滤失和防漏等多种功能,可提高油气井的防窜能力和水泥环的抗裂性能,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内油田固井材料的传统观念和产品格局,成为油田固井材料的更新换代产品,成功地在大庆、胜利、大港、中原、吉林、长庆、江苏、青海、河南、吐哈、玉门、华北、冀东、塔里木和延长油矿等十多个油田的近600口天然气井、地质勘探井、调整井、水平井、小间隙侧钻井、欠平衡井和开发井等不同类型的油气井中得到推广应用,解决了老油田调整井和国家发改委“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西气东输)青海涩北气田(西气东输气源区)长期存在的固井窜、漏技术难题,固井质量显著提高,有效地减少了油气资源散失,延长了油气井开发寿命,提高了油气资源利用率。为油田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新型硼基锂电负极材料
首先设计合成了 Fe2B 间隙化合物,其中包含一维硼链结构和高导电的 Fe 主体网络,该化合物表现出与纯硼截然不同的电化学性质, 1400 次循环后基于 B 计算的容量可达 10700 mA h/g 。高导电的 Fe 基质和高分散的一维硼链结构首先激活了部分 B 的储锂潜能,并且在循环反应过程中 Fe 基质不断将硼链分散成单原子,从而实现了更高效的储能。然而,由于间隙化合物中 B 的质量含量过低,材料整体容量不符合实际需求。研究者随后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 B2O3 与锂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仅为 -489 kJ/mol ,即发生该反应的逆反应发生仅需克服 489 kJ/mol ,远小于可逆负极材料 Fe2O3 和 SnO2 。
北京大学 2021-04-11
新型节能装饰软瓷材料
软瓷是一种新型建筑节能装饰材料,具有轻、薄、柔、阻燃、抗老化等特点,能够弯曲自如,任意造型,逼真表现木、皮、石、砖、布、金属等装饰材料的纹理和色泽,且生产工艺绿色环保,特别适用于建筑内、外墙饰面工程,旧城改造,外墙保温体系的饰面层以及弧形墙、拱形柱等异形建筑的饰面工程。技术特点: (1)利用无机粉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接枝有机反应基团,提高了与有机物的相容性 (2
南京大学 2021-04-14
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材料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奕课题组与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在新型半导体异质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成功制备并表征了二维卤化物钙钛矿横向外延异质结。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半导体异质结精准制备是半导体器件的起点,是现代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重要基石。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类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兴半导体,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在构建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异质结的道路上,有两个科学难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一方面,该材料易发生离子扩散,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原子级平整的异质界面;另一方面,卤化物钙钛矿对空气、水分、电子束辐照等因素十分敏感,其微观结构解析特别是原子结构成像困难重重。缺乏原子结构信息的指导,材料的精准构筑与性能设计难以开展。于奕课题组与合作团队在这两个前沿难题的解决上取得了突破。研究人员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引入刚性有机配体来抑制离子扩散,成功制备了二维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横向异质结;发展了低剂量像差校正电子显微技术,首次揭示了二维横向异质结的界面原子结构,直接证实获得了原子级平整界面。同时,于奕团队找到了一种优化的低剂量成像方法,首次实现了辐照敏感的二维横向异质结原子结构解析。这一突破提供了界面原子结构、缺陷构型以及晶格应变等准确信息,为这类新型半导体异质结的微观结构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指导。在这些研究发现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合作,展示了新型异质结原型器件中的整流效应,验证了这类新型半导体走向应用的前景。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219-7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4-11
新型术后防粘连膜材料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术后粘连是有手术史以来国内外亟待解决的重要医学难题之一。在外科领域开展的手术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到防止组织之间粘连的问题。术后粘连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腹部、盆腔等均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甲状腺手术后引起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因盆腔组织粘连而导致的女性不育症。90%的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产生,60%的患者需要采取一定的防粘连措施。 目前防止术后粘连国际上采用较多的是“短期屏障"法,即术后在容易发生粘连的部位植入隔离材料。随着 70 年代后美国医用材料方面的突破,可生物降解吸收材料已得到医疗市场的认可。现有的美国 FDA 批准的术后防粘连产品有三种。本课题组设计和研制了一种结构独特的可抛型防粘连膜材料 AntiTriplex。它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无毒、无刺激、可降解吸收的薄膜材料,其独特的表面结构特性可以将手术创面和周围组织有效隔离开,有效地保护好手术创面。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该术后防粘连膜由多糖分子、多肽大分子和合成大分子组装而成的三元膜。该三元膜综合了三种材料的优点,使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水稳定性、降解速率、临床可操作性、防粘连效果等得到全面提升。主要工 艺流程如下: 多肽大分子 ↓ 合成大分子 → 反应器 --→成膜 → 后处理 → 干燥 → 成品膜 → 包装 → 灭菌 ↑ 改性多糖大分子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该新型术后防粘连膜独特的结构设计代表了当今该领域国际先进水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不管是传统的腹腔、心血管、椎板外科手术,还是新兴的微创手术,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现象。现阶段欧美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防粘连材料市场,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腹腔、盆腔粘连的费用高达约 12 亿美元。美国在 2000 年有 750 万例出现术后粘连,预计到 2006 年将增加到 2000 万。虽然美国 FDA 已批准了 3 个防粘连材料,但均有缺陷。中国人口众多,医疗水平不及美国,如以 1500 万人保守数字计,每人需要防粘连材料一份(至少),每份约 200 元,市场容量将是 30 亿,利税近 10 亿,是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应用领域: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制品、组织工程制品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原材料均为国产,价格低廉。所需设备为常用设备,投资不大。常规医药行业的厂房基本上能满足要求,主要生产车间 150 平方米。投资规模依生产规模而定。 合作方式及条件:面谈平, 目前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天津大学 2021-04-11
活性纳米复合生物材料制品
一、 NHA/PA复合材料制品(纳艾康)应用。 二、 NHA/PA复合材料制品外形设计改进。 三、 新型复合材料体系制品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报告。 四、 编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注意事项等临床应用手册。 五、 人才队伍建设,发表论文,申请国家专利。
四川大学 2016-04-21
杭州艾特力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艾特力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5-02-19
新型纳米材料干扰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形成并促进小胶质细胞介导清除
南开大学刘阳研究员与天津医科大学康春生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Letters(DOI:10.1021/acs.nanolett.8b03644)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NC-KLVFF),可有效清除Aβ毒性寡聚体,并减轻Aβ诱导的AD小鼠的神经毒性。该纳米复合材料为表面集成有Aβ捕捉肽(KLVFF)的小粒径纳米颗粒(图2b,14±4nm)。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将KLVFF通过原位聚合交联在血清蛋白质分子表面(图2a),与Aβ共培养可显著改变Aβ寡聚体的形貌,进而形成Aβ/NC-KLVFF纳米团簇而不是Aβ寡聚体。随着病理性Aβ寡聚体的减少,纳米复合材料减轻了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并恢复了脑内小胶质细胞吞噬Aβ的能力,最终保护了海马神经元免受凋亡。研究人员考察了NC-KLVFF在减轻神经毒性和促进小胶质细胞清除方面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NC-KLVFF通过与Aβ作用形成纳米团簇体,显著减轻了Aβ对神经元细胞膜的黏附,进而减小了对神经元的损伤(图3a,b)。在小胶质细胞对Aβ的吞噬实验中,也观察到Aβ/NC-KLVFF纳米团簇体展现出更易被内在化的特点(图3c,e)。
南开大学 2021-04-10
新型多门控超导纳米线逻辑器件
为了追求极限性能,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需要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例如,在量子计算机、高性能传感器、深空观测以及一些经典信息处理系统中,通常使用工作温度为2K甚至是mk温区的低温器件,从而在噪声、速度和灵敏度等方面实现接近量子极限的性能。对于这一类低温系统,信号读取与处理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超导数字电路SFQ(单磁通量子技术)来实现高性能计算和处理;第二种是将信号传送至几十K的温区,再采用低温CMOS技术对进行信号处理。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技术路径,数字电路的功耗都必须控制在极小范围之内,从而保持极低温的工作环境,维持低温器件的高性能。随着应用需求的提高和低温阵列器件规模的扩大,低温电子系统性能受到信号处理和传输技术的制约,急切需要新的方案进行解决。 图1. (a) 采用超导纳米线结构实现的12门控或逻辑门;(b) 超导纳米线数字编码器芯片照片。针对此问题,南京大学吴培亨院士领导的超导电子学研究所团队,赵清源教授和康琳教授课题组设计出新型多门控超导纳米线逻辑器件(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cryotron, nTron),并利用此器件搭建经典二进制数字编码器;在1.6K的温度下,成功实现数字信息编码,总功耗小于1微瓦(10-6瓦)。同时,他们还利用此编码器对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阵列实现数字化读出,为低温阵列探测器的信号读出和处理提供第三种解决方案。图2. 超导纳米线逻辑芯片实现对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数字化读取。半导体数字电路,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混合集成电路至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每一代技术的升级变革,其核心推力都是基础逻辑器件的更新换代。前沿技术领域对超导电子器件的应用需求,也正将超导电子技术推向数字化的发展时代。南京大学吴培亨院士团队基于超导纳米线技术,开展了新型超导逻辑器件(nTron)的研究工作。nTron为单层平面器件,利用局部超导相变,实现高速低功耗的开关逻辑。
南京大学 2021-04-11
新型硅基环栅纳米线MOS 器件
已有样品/n在主流硅基FinFET集成工艺基础上,通过高级刻蚀技术形成体硅绝缘硅Fin和高k金属栅取代栅工艺中选择腐蚀SiO2相结合,最终形成全隔离硅基环栅纳米线MOS器件的新方法。并在取代栅中绝缘硅Fin释放之后,采用氧化和氢气退火两种工艺分别将隔离的“多边形硅Fin”转化成“倒水滴形”和“圆形”两种纳米线结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31 3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