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单人折叠代步车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单人折叠代步车。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短 途代步,是一种空间占用率小、方便携带的交通工具。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4.最 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1
武汉大学 2021-04-14
工程道路清扫车
工程道路清扫车制造商-工程道路清扫车-施卫普图片。 工程道路清扫车无故障码时ABS系统故障如何诊断?工程道路清扫车无故障码时ABS系统故障如何诊断?工程道路清扫车电子控制单元的故障诊断系统是检测它的输入、输出信号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若信号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则判定为故障
山东施卫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17
防爆柴油无轨胶轮车
防爆柴油无轨胶轮车,是根据隧道运行工况的特点,研制隧道用新型专用车辆。以柴油机为动力,采用静液压驱动方式,配置先进,工作可靠,驱动力大,爬坡能力强,仅为1400mm的超窄宽度和全轮驱动性能,提高了车辆在狭窄巷道运行能力,双向驾驶功能,解决了车辆在迎头工作面的调头难题,车辆进得顺畅,回得自由,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安全高效,运输成本低。
山东泰开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2021-06-23
锣响侧帘车
山东锣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6
多功能抑尘车
单发液驱,安全又节能 降尘防霾,喷雾距离120米 智能设计,采用静音技术,低噪不扰民
中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2021-08-27
线控底盘无人驾驶车辆
1 概述 本产品核心技术指标分为四个维度:线控技术、无人驾驶技术、通讯技术、云控技术。线控技术是底层核心技术,线控子系统系统可以做到100ms内高精度控制响应;通讯技术是规划化的前置条件,可以进行低延时远程画面回传,实现远程驾驶双备份;无人驾驶是单车载体的控制中心,基于主流无人驾驶系统Apollo二次开发,接口丰富;云控技术是构建园区场景大脑,实现多车状态的实时监测。 2 优势与特点 (1)基于Apollo开源平台,软件开发门槛低 (2)整合底盘与感知套件,硬件开发门槛低 (3)“车+云”研发模式,降低工程门槛 (4)可适配多种规格底盘,满足多样需求 3 主要应用案例 序号 应用单位 应用时间 备注 1 吉林大学(校园无人配送) 2019年12月   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2020年1月   3 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园智能示范 2020年9月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5-11
无人驾驶公交车技术
通过在公交车相关位置安装各种传感器安装,建立公交车环境感知系统。根据环境感知系统信息,结合 GPS 导航数据,根据本车自身行驶状态并结合规划路径,利用深度学习训练的驾驶模型计算出车控数据,作出准确的行驶路径规划。
扬州大学 2021-04-14
无人机安全组网系统
针对无人机面临的网络与系统层面的安全威胁,在 GF 基础科研、装备预研项目等重大项目支撑下,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安全防护系统,从无人机系统安全、无人机通信安全、无人机应用安全三大安全需求出发,突破了飞控形式化建模及代码自动生成、安全形式化验证、可信计算、区块链等关键技术,发明了满足安全与安保需求的飞控系统代码自动化生成技术,实现了符合实时性要求的无人机飞控系统安全性验证与运行监控,实现构建了“开发 - 运行 - 维护”的飞控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一体化无人系统安全防御体系。 截止目前,无人机安全防护系统已经历技术研发、原理样机开发两个阶段,技术成熟度达到 4 级,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 C919、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天脉”,持续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 主要技术指标 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开发阶段,从安全与安保需求出发,支持对无人机飞控模块进行形式化建模及关键软件组件的代码自动化生成,并且对自动生成的飞控核心代码进行自动化及组合验证,覆盖率不小于 90%;在运行阶段,基于可信计算及分区隔离技术,无人机安全防护系统的动态安全事件响应速度小于 500ms;并且,针对无人机集群以、无人机与地面站通信两种应用场景,支持机 - 站接入认证及批量认证、机群群组密钥管理,安全性至少达到 80bit 安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5-04
小型无人机辅助回收系统
针对微型无人机,由于载荷的限制无人机本身不能承担地面标识位置解算等繁杂大量的计算以及无人机在运动过程中图像特征提取精度不高导致地面标识位置解算精度有待提高,因此考虑将辅助降落/回收系统嵌入到地面回收基座中,从而辅助无人机安全降落。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面向行业应用的智能无人船
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在1974年建立的“船舶惯性导航自动控制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重点学科,在船舶控制、岸船信息系统、水下通信、舰船消磁和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 无人船团队依靠学科雄厚的科研实力,于2013年牵头建立了上海高校船舶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面向船舶救援和水下地形测绘等行业应用开发了具有动力定位能力的智能无人船。 该船系统组成包括姿态位置感知子系统、姿态位置控制子系统、推进子系统、环境感知子系统、无线通信子系统、推力分配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集成了GPS、电子罗盘、惯性导航、测深仪、气温、风速、风向、水温、水上与水下摄像头、水下声纳、水样采集仪等仪器,采用了先进控制技术、干扰预测和补偿技术、智能推力分配技术、远距离通信技术和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具备厘米级动力定位和循迹精度,20km通信和监测距离,自身姿态和环境参数动态感知能力,以及自主操作和自主避障能力。 该船可广泛用于水质监测、水文测量、水上水下监测、船舶救援和水下地形测绘等行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所开发的动力定位等高端技术还可应用于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海底施工、船舶救援、船舶动态补给、舰船扫雷和海岛布防等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43 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