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无人机教学管理云平台
平台功能 1.日常教学管理 2.教学考核 3.学习情况查询 4.工学结合 5.支持自由组课 6.招聘就业
西安天翼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2022-07-09
基于智能环境感知的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
该项目主要应用于车辆安全辅助驾驶领域,可以在车辆有危险趋势时及时向驾驶员提供警告信息,减少或避免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可以应用于车辆的辅助驾驶和智能自动导航领域。该项目利用灰度图像中道路边缘处存在的灰度特征、梯度特征作为识别道路的特征,运用群智能算法实现对道路边界的快速识别,最终得到车辆行驶道路信息。根据道路识别结果,利用前方车辆在图像中底部边缘存在灰度特征、方差特征和梯度特征,运用鱼群算法实现对前方多车的快速识别。项目采用转向动力学连续模型,车辆前轮转角和道路曲率作为系统输入,根据系统的采样频率将连续模型离散化,运用Kalman滤波理论设计状态观察器,实时观测前方车辆侧向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从而获得车辆运动轨迹,为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提供准确信息。     该项目对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提供信息的频率在5Hz之内。在复杂情况下通过使用本项目研究的系统进行车道识别,其准确率大于95%。该项技术于2009年初成功应用于新疆冰雪灾害防护系统的养护车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该系统由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建设,采用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复杂冰雪环境下道路识别和前方车辆识别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同时增强了在不同光照等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该技术应用后,有利于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燕山大学 2021-05-04
L2-L4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搭建多模态以及全视角环境感知平台,研发复杂环境下多模型车辆状态多源信息融合估计技术,研发高精度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研制高鲁棒性自适应车辆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系统,研发基于车路协同V2X的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与自然人机交互界面,研发智能卡车编队控制技术,形成融合感知、定位、决策、控制、车路协同的L2-L4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东南大学 2021-04-11
L2-L4智能驾驶控制系统
成果介绍ADAS/AD系统核心是决策算法,团队在这方面掌握全套的核心控制算法,并通过实车封闭赛道测试。在实车控制方面,选用农机测试是针对农田复杂环境判断决策后的实车控制效果,实际效果有很大优势,应用到铺装路面的乘用车属于向下兼容。技术创新点及参数搭建了红外成像、彩色可见光成像、多线激光雷达成像等技术组成的车载超模态光学传感;研发高精度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研制高鲁棒性自适应车辆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系统;针对车路协同的基于4G网络的专用LTE-V直联通讯技术;市场前景1、实现车道线实时检测和可行驶区域的识别;2. 多目标交通场景的准确识别和定位;3. 实现全局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4. 超模态低辨识度目标识别,构建超模态低辨识度目标同步拍摄系统;5. 组合导航技术;6. 红外感知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3
列车驾驶员疲劳监测预警系统
本系统首先通过摄像头设备采集视频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快速定位驾驶员脸部,进而准确地进行驾驶员眼部定位、跟踪,通过记录驾驶员眼睛开闭状态曲线判定驾驶员疲劳状况,最后对一定时间内眼睛缓慢闭合所占时间比例满足疲劳上限的驾驶员进行预警。     技术创新点为采用主动人眼定位、跟踪方式进行列车驾驶员疲劳检测,在不干扰驾驶员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疲劳驾驶员发出预警。     同类技术多采用让驾驶员定时按动按钮等操作性设置来检验驾驶员是否疲劳,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驾驶员的正常工作。能为列车驾驶安全提供一项保障。应用范围:    所有列车及公共交通工具。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面向轻轨辅助驾驶的高精度实时定位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驾驶员安全舒适性的驾驶工作负荷评价理论、方法及在路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无人机中继通信天线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中继通信天线,包括安装座、第一伺服电机、底座、升降机构、通信天线本体,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顶部的下筒体、顶端与通信天线本体连接的上杆体,下筒体的外壁焊接有一横板,横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下筒体内沿下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竖直齿条板,下筒体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套,上杆体的底端穿过限位套并与竖直齿条板连接,竖直齿条板上啮合有一齿轮,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延伸至下筒体内并与齿轮连接的转轴,安装座的顶部固定有一电控盒,电控盒内安装有电控装置,电控盒的外壁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头,红外线接收头通信连接有红外线遥控器。其有益效果是:精确度高、使用方便。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中继通信天线,包括安装座、第一伺服电机、底座、升降机构、通信天线本体,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顶部的下筒体、顶端与通信天线本体连接的上杆体,下筒体的外壁焊接有一横板,横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下筒体内沿下筒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竖直齿条板,下筒体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套,上杆体的底端穿过限位套并与竖直齿条板连接,竖直齿条板上啮合有一齿轮,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延伸至下筒体内并与齿轮连接的转轴,安装座的顶部固定有一电控盒,电控盒内安装有电控装置,电控盒的外壁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头,红外线接收头通信连接有红外线遥控器。其有益效果是:精确度高、使用方便。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灵鹊Ⅱ”高原高寒应急测绘无人机
“灵鹊Ⅱ”高原高寒应急测绘无人机是西北工业大学以国家应急测绘项目为契机、针对高原高寒应急测绘应用环境和行业需求研制开发,是国内第一型可同时满足垂直起降、长航时、大载重、高海拔起降、高升限、耐低温等指标要求的适宜于高原高寒环境下开展飞行作业的无人机,填补了该应用领域的空白。 该无人机在便携性设计、高原型ECU、高效气动布局、高海拔起降、耐低压元器件、耐低温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灵鹊Ⅱ”高原高寒应急测绘无人机达成了无人机起降方式、航时、载重、起降高度、升限、工作温度等多个技术指标的整体平衡。经过概念设计、关键技术验证、方案论证、详细设计、样机制造、地面联试、环境试验、飞行测试、产品鉴定等过程,技术成熟度已达9级,性能稳定可靠。 最大起飞重量80kg,最大起降高度≥4500m,实用升限≥7000m,飞行半径不小于100km,续航时间>3.5h(20kg载荷状态),任务载重20kg,抗风能力在≤10m/s下安全起降,起降方式旋翼垂直起降,飞行方式固定翼巡航飞行,工作温度-40℃~+55℃。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5-11
无人飞行器飞控系统MBIT设备
MBIT(维护性自检测)设备,是对飞机飞行控制系统各个部件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故障检测、提供维护检测信息,并对在测试进行日常维护和部件更换,确保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主要功能是对飞行计算机测试、导航传感器状态监控与标定、作动器的测试、交联系统、的测试,发动机性能测试和下载飞中,飞前自检测故障等。主要应用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由维护人员在地面通过此设备对'飞机部件进行检测。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19 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