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便携式激光通讯机
空间激光通信是以激光为载波,在自由空间中全双工传输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通信方式。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速率高、抗干扰、保密性好、体积小等优点。在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的今天,可为各行业提供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通信速率高、抗干扰、无辐射、不需要铺设电缆等技术特点。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4-26
正交多载波调制太赫兹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太赫兹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正交多载波 调制、峰均比抑制、信道编码以及利用压缩感知和凸优化的新型信道 估计等关键技术。构建太赫兹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基带处理实验平台, 用 FPGA 硬件验证具有上述关键技术的基带系统,并对其性能做出评 估。探索出一种更加适合于太赫兹通信系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不仅 为具有全新通信方式和频谱管理模式的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提供新 的解决方案,也能为其它宽带高速无线通信技术提供有效的方法。
南开大学 2021-04-11
一种利用轨道角动量提高无线通信容量的方法
一种利用轨道角动量提高无线通信容量的方法,属于无线通信 方法,利用轨道角动量作为数据信息载体,解决现有无线通信所存在 的频谱资源紧张,通信容量提升有限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构建发射天 线步骤、设立接收天线步骤、获取信道矩阵步骤、发送数据步骤和接 收数据步骤。本发明利用轨道角动量中拓扑荷相互正交的物理特性进 行通信,充分利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潜力,复用轨道角动量,无需 增加新的频段即可有效提升容量;只要接收端天线的方位角满足一定 等式关系,不改变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可以得到最大的容量提升, 所需的代价较小,且对其他通信系统无影响,可应用于现有的各种无 线通信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动态频谱资源共享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验证网络关键技术
项目“动态频谱资源共享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验证网络开发”属于国家863重点项目“频谱资源共享无线通信系统”的子课题。该项目目标是开发与现有系统共存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验证网络,并在694~806MHz频段进行演示验证。在不影响现有系统业务的前提下,为固定和移动用户提供语音和其它宽带业务。 项目所开发的动态频谱资源共享实验验证网络支持8个网络节点,可通过配置构成集中、分布和混合网络架构。与现有业务共存的情况下,在694~806MHz频段完成实验验证;单节点的覆盖范围>1km2;支持20Mbps的峰值传输速率,并支持可变速率传输;可接入Internet网络,支持VoIP、交互式视频业务;工作频段的整体频谱利用效率达到30%以上; 本课题对动态频谱资源共享网络的体系架构、系统设计、协议栈开发、演示验证以及相应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级研究,完成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软件无线电平台和协议栈开发的相关工作,成功搭建了具有认知功能的、能够在694-806MHz频段内动态使用频谱资源的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实验验证网络,并在多种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际测量,获取了大量实验数据,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课题搭建的具有认知功能的三种不同架构验证网络能够正常完成预期功能(如协同感知、动态获取可用频谱资源、组网、切换、保护主用户、多跳传输等),并能够实现较好的网络性能(如吞吐量、网络时延、丢包率等)。同时,本课题还对动态频谱资源共享网络的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物理层频谱感知技术、传输技术、MAC协议设计、频谱接入策略研究、网络层路由协议设计等发面均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动态频谱资源共享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我国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该系统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尤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在移动环境下,在任何地点建立起高速无线数据链路,处置紧急、突发事件,或建立临时信息采集网络。该类型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指挥、油田监控、水文调查、地质勘探、野外抢险作业以及特种行业的实时移动数据传输和监控。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无线移动终端的快速应急救援系统(卫星通信与 定位技术)
项目简介: 快速应急救援关键:第一时间获得灾区的实时信息。利用现有移 动互联网技术,系统可在灾后获得授权情况下迅速激活客户端获取其 位置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后台服务器。根据人员分布配合 GIS 地理 信息系统统筹调度,做出合理救援策略。 该系统可以有效弥补应急救援系统的不足,为消防、公安、地震、 水利等部门提供广泛的地震、洪灾应急救援支持、日常紧急求助、失 踪人员定位等服务。该系统可以满足目前社会和市场上对应急救援系 统的强烈需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项目是一项极具应用前景和良 好的产业化前景的研究课题,将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1
第一代基于WIFI无线通信控制的自动连续流系统
第一代基于WIFI无线通信控制的自动连续流系统将连续流技术与无线远程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手机和电脑端化学反应的远距离操控,提高了制药设备的集成化、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与传统釜式反应相比,该连续流设备需要的设备占地面积更小;可实现实时产品质量监控;操作灵活,生产规模易于调节,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供应需求;同时可以减轻一些审批后的监管任务,进一步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4G移动通信MIMO通信系统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于2006年3月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移动通信系统试验,实现了移动互联网多业务演示,其主要技术指标频谱利用率达到了3.3bps/Hz,物理层峰值速率达到4.272Mbps。
东南大学 2021-04-10
量子通信技术
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钥分配( QKD)、量子安全直接通信(QSDC) 、量子秘密共享( QSS) 等3个方面。通信双方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基于量子力学相关原理及量子特性,利用量子信道,在通信收发双方之间安全地、无泄漏地直接传输有效信息,特别是机密信息的通信技术。量子秘密共享旨在对重要的密钥进行安全保护,使即便部分或全部密钥被第三方窃取也难以恢复出真实的密钥。
东南大学 2021-04-11
气象通信系统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来自于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通过协调器来汇聚,通过USB或RS232接口与PC机、ARM等系统连接的必备部件。在两者之间,通过采用路由器来扩充能够容纳的网络节点数据、延长通信距离、维持通信网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4-26
量子保密通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徐飞虎、张强,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多伦多大学Hoi-Kwong Lo等,应邀在囯际物理学权威综述期刊、美国物理学会的《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题为“基于现实器件的安全量子密钥分发”的长篇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阐述了量子密码的原理、理论和实验技术,并指出,经过全球学术界三十余年的共同努力,现实条件下量子密码的安全性已经建立起来,尤其是测量器件无关等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提出,彻底关闭了量子密码在物理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风险,为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60 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