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微细凹凸结构的电解加工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383939.0) 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细凹凸结构的电解加工方法,属于电解加工领域。该方法利用一个带有贯穿孔和盲孔结构,且由金属层A、绝缘层和金属层B组成的模板;将工件阳极与金属层A分别与电解电源Ⅱ正、负极相连接,将工件阳极与金属层B分别与电解电源Ⅰ正、负极相连接;金属层B与工件阳极相隔一定距离,并经模板上的贯穿孔喷射电解液;接通上述两电解电源,模板向工件阳极适量进给,进行电解加工,在工件表面可得到微细凹凸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燕麦大宗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及装备创制
(1)提出了"裸燕麦双涡流研碾分层破壁"生产燕麦胚芽米策略,创制了横型双涡流裸燕麦研碾装备,实现了裸燕麦分层破壁、精准剥皮、保留胚芽等功能,实现了燕麦胚芽米好米率 90%,脱皮率 90%的目标 (2)以燕麦麸为原料,提出了"超声辅助亚临界流体萃取燕麦油技术",并创制了智能化热泵型超声辅助亚临界流体萃取装备,实现了大规模、高效、节能、经济的燕麦原油生产过程,且燕麦原油品质好,燕麦粕利于进一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仙草胶提取及其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
发榜企业:河源市吉龙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悬赏金额:15万元 需求领域: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植物产品加工 技术关键词:仙草、凝胶、提取、加工技术 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
河源市吉龙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2
一种牛蒡发酵茶的加工方法
普通牛蒡茶一般都是在切片以后采用室外晾晒,使其自然晒干然后再加工, 虽然节省了成本,但是存在质量隐患与风味不好的状况,普通晾干的牛蒡茶往往 容易卫生指标不合格并且口感发涩,淡而无味,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我们发现市场上这一类牛蒡产品处于空白状态。如果能够对普通牛蒡片进行发酵处理,改进生产工艺,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稳定生产质量,使其具备普通牛蒡茶没有的风味与口感,并且增加一些功能性成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牛蒡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一种新思路,推动牛蒡这一种健康食物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发酵的方式使其具有一般牛蒡茶不具有的风味,同时去除了生牛蒡片的腥味,牛蒡中还原糖和总黄酮等活性物质的含量得到了 10%~20% 的提高,使得产品在有营养的同时品质更稳定。同时利用接种发酵与渥堆发酵相结合的方式,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成品,并且规范了生产加工工艺,具有生产规范,操作简单的优点,能够推广至牛蒡茶的规模化及规范化的生产。   
江南大学 2021-04-11
水产食品增值加工过程品质调控关键技术
针对不同国内外需求,依托 7 个纵向课题资助和产学研横向联合研发,开发 了两大类 20 多个高品质水产加工创新产品,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水产食品加工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劣快、不稳定等难题。申报了 15 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 3 项已授权;申报和授权了 1 项新型实用专利;申报和授权了16 项外观设计专利;在国内外相关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47 篇,其中 SCI 收录 9 篇;出版了 2 本相关专著;4 个子课题通过了同行专家鉴定或验收。 创新要点 水产品干燥前预处理技术;水产品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水产品微波冷冻干燥新技术。
江南大学 2021-04-11
功能性米线加工及保鲜关键技术
"米线又称米粉、米面条或米粉丝,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米制品消费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主食的消费需求更加趋向于追求方便、营养和健康,同时适用于糖尿病人、肾病患者以及肥胖人群食用的功能性(中低 GI、低蛋白、高纤维等)米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传统米线行业原料标准缺乏、加工技术落后(粉碎不均一、糊化不充分、老化难控制)、产品品质低(断条率、糊汤率高,质量不稳定等)、保质期短、系列产品匮乏等突出问题,通过原料标准化、精准配米、回生调控、栅栏保鲜等关键技术突破,成功开发了品质优良、方便营养的速食米线、适用于糖尿病人、肾病患者以及肥胖人群食用的系列功能性(中低 GI、低蛋白、高纤维等)米线产品。该项目对于推进我国米线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产品创新性: (1) 基于米线原料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精准配米技术,实现米线原料的标准化。 (2)革新了传统米线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开发的半干法柔性粉碎-回流增压自熟-回生精准调控技术,显著提升了米线产品的品质; (3开发了物理-化学栅栏保鲜关键技术可有效抑制鲜湿米粉的微生物增殖、水分流失,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货架期在 6 个月内以上,成本低,绿色安全。 (4) 通过植源性活性成分适度调控内源性消化酶,控制淀粉的消化速率,结合功能性多糖,调控葡萄糖释放速率,使得米线可以在肠道内缓慢消化,保证血糖平稳,避免血糖骤升,适合糖尿病及控制体重人群食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牙科小型五轴加工中心专用雅歌电主轴
产品详细介绍Jager高速电主轴:Alfred Jager公司提供丰富的电主轴产品线,完整的精密切削解决方案。Jager高效电主轴具有决定意义的优势在于强有力的技术:精密陶瓷球混合轴承(标准)/免润滑轴承/主轴长度总体偏短/高刚性原于特殊的轴承布局/高的运行精度/通过气封避免内部被污染/静音运转、低震动原于好的电气设计/电机自行设计/三相感应异步电机耐用免维护德国雅歌产品包括手动、有气缸设计和刀柄安装的电主轴。另外Jager公司提供诸如驱动器、冷却机等附件用于电主轴运转。Jager高速电主轴直径从33毫米到150毫米,应用多样化的夹紧系统,也提供客制化的法兰。电主轴功率从80瓦到67千瓦。更大功率的电主轴可以根据需求制作。
东莞市烨宇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档优质香稻新品种鄱湖香的选育与应用
外引七号(赣晚籼38号)是上世纪70年代我省从国外引进的高档优质稻品种,在江西省已种植近40年,其稻米品质为广大消费者认可,目前仍是我省生产高档品牌稻米的主要品种。但外引七号美中不足是没有香味,广大稻米消费者非常希望外引七号能有香味就更理想了。选育一个有香味的品种,而粒型、外观、品质等与外引七号一样就非常必要。为达到这个目的,项目组用外引七号做母本,自育香稻品种赣晚籼31号做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至2014年选育成功籼型香稻新品种外七香稻,同时以15万元人民币转让给成新米业有限公司生产万家香牌大米。2019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190029,审定名称:鄱湖香。同年以30万元人民币将江西省内的(成新农场除外)生产经营权转让给江西省知名品牌企业鄱阳湖米业有限公司。 鄱湖香在外引七号的米质基础上保持了赣晚籼31号的香味,其粒型长宽比、稻株叶形态均与外引七号相似,米饭清香爽口,香润油光有嚼劲,鄱阳湖米业有限公司已形成良种繁育、订单生产、专机加工,并申请到鄱阳湖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正在为提高我省稻米市场占有率,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做出贡献。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大白菜抗根肿病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
  大白菜根肿病已成为严重制约辽宁省乃至全国大白菜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辽宁省的发病面积约占年播种面积的 20%。农业防治和农药防治尚不能有效的防治根肿病的危害,因此抗根肿病育种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研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根肿病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展了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 首次挖掘出一个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并阐明了其遗传规律,即表现为单基因显性遗传,该基因命名为 CRb。CRb 对根肿菌生理小种 2、4 和 8 号均表现出抗性。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极端混合池分析方法,开发了与 CRb 连锁的实用新型分子标记。    2. 利用开发的 CRb 基因连锁标记,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了大白菜 A3 染色体的末端。通过精细定位,将 CRb 基因定位在 83.5 kb 范围内。此外,自主开发了均匀分布于大白菜 10 条染色体上的 2000 余个 SSR 标记。首次利用开发的标记,建立了大白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发表相关论文 16 篇,其中 SCI 论文11 篇,一级学报 2 篇,核心期刊 3 篇,参编《中国大白菜》专著一部,获得专利一项。    3. 按照上述理论和技术,以 4 个大白菜优良自交系为母本,通过全基因组的标记选择,进行了 CRb 基因的定向转育,经回交三代和自交二次代选育出 4 个抗根肿病大白菜亲本。通过杂交组合配制、配合力测定、评比、区试等方法选育出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大白菜系列新品种—‘沈农蔬 17’、‘水师营 15 号’、‘水师营 18’和‘连白 10’,并获得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登记备案。    4. 选育的大白菜系列新品种除了抗根肿病以外,还具有高抗病毒病等常见病害,园艺性状优良,商品性好,以及耐贮藏和运输等特性。系列品种包括早、中、晚熟品种,适合春、早秋和秋季栽培,基本能够满足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球型有叠抱、合抱,中桩直筒和卵圆型,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截止到 2015 年,4 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 50 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 4.0 亿元,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杜仲新品种选育与次生代谢物深度开发利用
我校在杜仲优良品种选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以及深度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选育的“秦仲1、2、3、4号”高胶、高药型优良品种,解决了大面积繁殖的技术瓶颈;研制出“杜仲籽剥壳机”,解决了杜仲籽油开发技术瓶颈;确定了杜仲生产中一次投料、连续生产活性物质的高效工艺技术;研发出以杜仲叶、杜仲雄花、杜仲籽为原料的系列产品,获得国家食药监局颁发的批准证书20余个,并全部实现产业化。该成果突破了制约杜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8 49 50
  • ...
  • 81 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