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耦合熔融结晶制备高纯联苯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煤焦油回收洗油减压精馏后的富集联苯馏分制备高纯度联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液态联苯馏分加入悬浮熔融结晶器内,按照(0.5~6)℃/h降温,终温为(20-40)℃。2)过滤:液相进入减压精馏塔进行分离,固相作为3)步骤原料。3)将2)步骤得到的固相熔化后,加入层式熔融结晶器内,按照(1-4)℃/h降温,降温至(60-64)℃,恒温0.5h,母液返回步骤1)作为原料;对晶体进行发汗,升温速率为(2-6)℃/h,升温至(68-69)℃,恒温0.5h,排出母液返回步骤3)作原料;对晶体全部熔化后作为产品。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产品纯度高、成本低、收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天津科技大学 2021-04-13
提高连铸机结晶器振动装置效能技术
由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攀枝花钢铁公司开发的提高连铸机结晶器振动装置效能技术已在攀钢1350mm板坯连铸机上应用多年。这项技术使结晶器振动装置寿命提高近十倍,连铸机作业率由64.18%提高到76.85%,铸坯合格率由99.08%提高到99.33%。本研究属国内首例,处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通过了四川省科委组织的鉴定。 该项目采用“板坯连铸机结晶器振动装置仿弧误差三维在线同步测试分析”技术;“系统频谱特性三维多点在线分析”技术;“平台弹性地基频率特性影响测试分析”技术和“四偏心轮振动装置四连杆静不定受力在线同步测试分析”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取得经济效益1000万以上的经济效益。 应用范围:连铸机振动装置。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连铸结晶器智能监控集成系统
近年来高品质钢种开发和高效连铸技术的快速进步,对结晶器过程在线监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连铸坯质量控制、事故预报、工艺优化、设备运行维护和连铸机设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团队开发出了具有特色的系列核心技术,包括结晶器传热与铸坯凝固进程实时计算、结晶器过程数值模拟并行计算方法、连铸坯-保护渣-结晶器多维可视化、连铸坯纵裂纹在线预报等。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自乳化阿霉素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乳化阿霉素纳米药物,是由阿霉素上8-羟乙酰基的羰基通过体内可降解的化学键与亲水基团连接而成的;该药物前体通过将亲水性小分子基团或亲水性聚合物短链量引入到疏水的DOX分子上使其成为亲水-疏水型分子,在水中能自组装纳米大小的颗粒或囊泡,可利用EPR效应靶向肿瘤组织,具有载药量高、毒副作用小、保留了阿霉素本身的高细胞毒性的特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乳化阿霉素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载药量高,产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两性霉素 B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两性霉素 B 是大环多烯类抗生素,能与真菌细胞膜选择性结合,导致胞内物质外漏 而致死。但由于其毒性较大且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提高包裹率和降低毒性是提高疗 效的必要条件。为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减少血药水平的峰与谷,降低全身药物水平, 可以利用生物降解材料作为药物载体。 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两性霉素 B 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药物载体为可生物降解的 聚合物,得到的缓释微球粒径为 120nm 以下,稳定释放 80 小时以上,聚合物重均分子 量 5000-50000。制备方法为:油相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和两性霉素 B 溶解与共溶剂的 丙酮溶液,水相为加入乳化剂的蒸馏水、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的一种将油相加 入水相中,搅拌,自然挥发除去丙酮,透析后冻干成粉,即得所需药品。
同济大学 2021-04-13
低水溶性结晶V型聚磷酸铵
低水溶性结晶Ⅴ型和结晶II型一样,具有相当稳定的热力学区间,是一种带有三嗪环支链的缩聚物,主要用于聚丙烯的阻燃,在聚丙烯中的添加量仅为5~15%时,可以达到结晶II型添加量达30%同样的阻燃效果,由于添加量小、阻燃性能好,因而其力学与机械性能在达到同样的阻燃效果的同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是聚磷酸铵系列阻燃材料中最具前途的新品种,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与工业生产报道。本项目采用创新的聚磷酸铵的制备工艺,利用非五氧化二磷原料路线,制备的结晶V型聚磷酸铵具有低水溶性和优异的阻燃效果,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及磷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所制备的低水溶性结晶V型聚磷酸铵中,创新性的原位聚合了具有高耐热性的三嗪环,使本产品作为阻燃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密度过碳酸钠结晶新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过碳酸钠(SPC),也称过氧化碳酸钠或过氧水合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 加合物,因产品为固体,也有人称之为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目前国内过碳酸钠 生产厂家由于结晶工艺以及设备比较落后,产品的稳定性、堆密度、收率、产品 12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3 的粒度以及颗粒的圆整度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尚有差距,产品的竞争力较小。为适 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本项目开发了生产高密度过碳酸钠的结晶新技术。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以双氧水和碳酸钠为原料,添加特定配比的稳定剂, 在一定温度下直接反应制备高密度的颗粒过碳酸钠产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试验产品达到如下质量指标: 1、18 目~80 目粒度范围的产品质量分率大于 98%; 2、产品容重大于 1000g/L; 3、产品中氯化钠含量小于 0.3%。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过碳酸钠无味、无毒、易溶于水,呈白色颗粒状, 是一种无机氧化剂。其水溶液性质与具有相应组成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的水溶液 相似。由于过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能分解放出活性氧,所以具有很强的漂白、洗 涤能力,是一种新兴的碱性漂白剂。主要用于洗涤剂行业,在其他行业如纺织, 印染,造纸,食品和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还尚未打开,即使是洗涤剂行业,在洗衣 粉中的添加量不足洗衣粉总产量的 0.30%,发展十分缓慢。目前,我国洗涤剂的 年产量为 200 多万吨,若按其中添加 5%-10%的过碳酸钠计算,仅洗衣粉一项就 要消耗 10-20 万吨,我国过碳酸钠的年产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应用领域:过氧化物的结晶生产。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具体面谈。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转让
天津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混凝土结构因其脆性大的弱点,在工程应用中往往不可避免产生开裂。混凝土结构 因开裂导致混凝土结构水密性下降、渗漏,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甚至无法正常使用。 目前,防水材料众多,可分为柔性防水与刚性防水两大类。从国外内多年的实践证明, 传统的柔性防水材料虽然具有柔性特点,耐久性也较好,但与基面混凝土粘结力弱,尤 其在基面潮湿或有渗水的情况下无法使用,不宜作背水面和潮湿基面的防水。刚性水泥 基防水材料具有柔性材料无法比拟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但目前普遍使用的水泥基防水材 料大部分属表面密封防水剂,存在防水效果只作用在表面,不能自动、深入地渗透到结 构内部;防水效果不持久,随着时间开始持续的退化过程;一旦防水涂层遭到破坏,防 水能力随之丧失等弱点。从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工程应用特点与防水特性分析认为, 开发出具有微细裂缝自愈合、渗透结晶、可在背水面施工等特点的永久性水泥基渗透结 晶型防水材料十分必要,而且应是无毒、无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水利、水电、桥梁、隧道、地下、建筑等工程中水泥、砂浆、混 凝土防水、防渗漏的高性能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层材料。 本发明是一种由活性化学物质、硅酸盐水泥、石英砂等配制而成的粉状防水材料, 是有机化学物质与无机化学物质的混合体,通过深入结晶过程对混凝土进行有效防水。 当本产品与水拌和后,形成具有一定触变性、流态浆体,涂刷在潮湿的混凝土基层上, 活性成分渗透进混凝土内部,并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晶体。其活性化学物质与混凝土中未 水化的水泥颗粒发生水化反应,并促进水泥水化,形成水泥水化晶体,生成的大量晶体 填充、封堵混凝土的孔隙和毛细管,使水无法进入混凝土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混凝土 干燥时,活性化学物质处于休眠状态;有水渗入时,该物质继续水化生成新的结晶自动 修补,从而达到永久防水作用。可广泛用于水泥混凝土工程的防水、防渗漏、防潮。
同济大学 2021-04-11
高密度过碳酸钠结晶新技术
过碳酸钠(SPC),也称过氧化碳酸钠或过氧水合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因产品为固体,也有人称之为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目前国内过碳酸钠生产厂家由于结晶工艺以及设备比较落后,产品的稳定性、堆密度、收率、产品的粒度以及颗粒的圆整度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尚有差距,产品的竞争力较小。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本项目开发了生产高密度过碳酸钠的结晶新技术。以双氧水和碳酸钠为原料,添加特定配比的稳定剂,在一定温度下直接反应制备高密度的颗粒过碳酸钠产品。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过碳酸钠无味、无毒、易溶于水,呈白色颗粒状,是一种无机氧化剂。其水溶液性质与具有相应组成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的水溶液相似。由于过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能分解放出活性氧,所以具有很强的漂白、洗涤能力,是一种新兴的碱性漂白剂。主要用于洗涤剂行业,在其他行业如纺织,印染,造纸,食品和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还尚未打开,即使是洗涤剂行业,在洗衣粉中的添加量不足洗衣粉总产量的0.30%,发展十分缓慢。目前,我国洗涤剂的年产量为200多万吨,若按其中添加5%-10%的过碳酸钠计算,仅洗衣粉一项就要消耗10-20万吨,我国过碳酸钠的年产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天津大学 2023-05-10
制药业中的结晶与声収射
利用声发射监测结晶是王兴君副教授团队历经 5 年研发的一项能利用声发射信号在线监测结晶的技术。该技术通过声发射信号的时域、频域、时频域的分析,监测结晶的成核、晶体生长、晶体聚合。并通过通过信号分析结果,在线监测结晶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1 项。发表 SCI 论文 3篇。技术团队正在争取该技术在无损检测等领域的新突破。 
兰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