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MA-3精湛一代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
产品详细介绍 MA-3库仑法水分测定仪具有中文液晶显示,并具有自动计算和打印功能,能打印出百分含量、样品编号、试验员、实验日期等内容!MA-3全自动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详细介绍:本昂仪器综合多年制造与销售各种电化学产品的经验,发展出最新的MA-3精湛一代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其宽广的实用性,几乎可囊括各种应用领域:制药工业:如果片剂内含太多水分会互相粘结;如果含水量过低则片剂易碎裂。MA-3精湛一代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采用了LCD大屏幕彩色显示器,软件界面内容丰富,操作内容汉字提示,人机对话灵活、方便,除具有检测灵敏阈高、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重复性好等特点外,还具有根据国际标准文献设有吸水度测定的功能;试验结果存储、打印功能;样品测定过程由仪器自动控制,搅拌、测定60秒左右自动完成,直接显示测定结果;全密封滴定池瓶,避免试剂与人接触,也避免环境湿度的影响;仪器应具有中文液晶显示,并具有自动计算和打印功能,能打印出百分含量、样品编号、试验员、实验日期等内容;仪器准确度为:①水含量小于10微克水时,测量值误差小于2.9ug水;②水含量在10微克-1000微克水时,测量误差≤3ug水;③水含量在1000微克以上时,测量值误差≤0.3%(不含进样误差);MA-3精湛一代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技术参数 显示方式:LCD彩色大屏幕显示器 测量范围:0.0001%(1ppm)至100%灵 敏 阈:0.1ugH2O吸水度测定 试验结果打印 试验结果存储 功 率:小于60W 湿度〈85% 重 量:约8kg 使用环境:温度5℃-40℃ 测定原理:卡尔费休库仑法准 确 度:对于5μg-1mg为±3μg,对于1mg以上,为0.3%(不含进样误差) 电 源:AC220V±10% 50Hz±5% 外形尺寸:385×290×280(mm) MA-3精湛一代智能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符合以下标准1、GB/T7600《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2、GB6283《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通用方法)》3、SH/T0246《轻质石油产品中水含量测定法(电量法)》4、SH/T0255《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水分测定法(电量法)》5、GB/T11133《液体石油产品中水含量测定方法(卡尔费休法)》6、GB/T7380《表面活性剂含水量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7、GB10670《工业用氟代甲烷类中微量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8、GB/T606化学试剂水分测定通用方法卡尔费休法》9、GB/T8350《变性燃料乙醇》10、GB/T8351《车用乙醇汽油》11、GB/T3776.1《农药乳化剂水分测定法》12、GB/T6023工业用丁二烯中微量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法》13、GB/T3727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水的测定14、GB/T7376工业用氟代烷烃中微量水分的测定15、GB/T18619.1天然气中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法16、GB/T512《润滑脂水分测定法》17、GB/T1600-农药水分测定方法》18、GB/T11146《原油水含量测定法(卡尔费休库仑法)》19、GB/T12717《工业用乙酸酯类试验方法》20、GB/T5074焦化产品水分测定方法21、GB/T18826工业用1,1,2-四氟乙烷(HFC-134a)22、符合国家药典中关于卡尔费休法测定药品中水分含量的技术要求
上海本昂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智能雨污水提升泵站 GRP地埋式一体化预制泵站
智能雨污水提升泵站 GRP地埋式预制泵站采用全智能控制,无人值守。远程监测站内液体液位或进站压力、泵组工作状态、出站流量、出站压力、水池水位、水质等;支持泵启动设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制泵组的启停。全智能的控制系统,既能人工现场工作,又能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监控泵站运行情况,随时控制泵站的运行,无需人为值班看守。为市政,小区,景区,乡镇,农村污水治治理等方面提供便捷 高效 好产品 同时为了更好的推广好的产品,海辰环保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欢迎新老客户电话微信咨询。 智能雨污水提升泵站主要优点: 1、按需定制。根据客户项目地点的环境,包括地势、地质、水体情况拟定解决方案,量身定制预制泵站设备,降低泵站建设所需成本。 2、建设周期短。一体化预制泵站从勘察、设计、生产再到泵坑挖掘、安装、测试,所用的时间一般为半个月左右,对比传统混凝土泵站缩小超过一半的时间。 3、占地面积少。一体化预制泵站相对传统的混凝土泵站,面积缩小至4分之1,采用地埋式安装,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 4、集成一体化。一体化预制泵站由水泵、潜污泵、粉碎栅栏、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自动清洗底座主要部件和泵站基本设备集成。缩小的身体蕴含强大的功能。 5、使用寿命长。采用纤维缠绕玻璃钢(GRP)制成。全自动化控制连续缠绕成型,质轻耐用,防化学腐蚀,不渗漏,使用寿命长。 6、保护水体环境。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底座采用CFD流体动力学分析,优化改良底部结构,解决淤泥沉积的问题,从而解决恶臭气体和水体污染的问题。 7、无缠绕排污。排污泵采用自动搅拌装置,通过与粉碎栅栏的结合,无缠绕、无堵塞,提高预制泵站的污水淤泥处理能力。 8、全智能控制,无人值守。远程监测站内液体液位或进站压力、泵组工作状态、出站流量、出站压力、水池水位、水质等;支持泵启动设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制泵组的启停。全智能的控制系统,既能人工现场工作,又能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监控泵站运行情况,随时控制泵站的运行,无需人为值班看守。
山东海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6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离子束溅射沉积系统国际招标公开招标公告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离子束溅射沉积系统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上海市共和新路1301号C座110室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7月06日 10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上海交通大学 2022-06-14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课题组成功制备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组在微波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中借助超导量子电路成功制备了相干态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并验证了不同“猫”态之间以及多体“猫”态和超导量子比特之间的量子纠缠。
清华大学 2022-03-16
Cell | BIOPIC 张泽民课题组合作通过大规模整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泛癌种自然杀伤细胞异质性
2023年8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慧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A Pan-Cancer Single Cell Panorama of 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生物信息学数据整合为支撑,通过收集大规模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系统刻画了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不同癌症类型和组织之间的异质性,发现了肿瘤微环境(TME)特异富集、杀伤功能异常的NK细胞亚类,揭示了NK细胞与微环境中其他组分的潜在调控关系。
北京大学 2023-08-2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京召开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会议精神座谈会
7月1日下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服委)在北京举行了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会议精神座谈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7-03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关于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拟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评选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的通知》(国知发运函字〔2022〕134号)有关要求,现将拟推荐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选的建议项目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月24日至10月31日。
科技司 2022-10-25
省科技厅关于开展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专家库常年征集和在库专家信息更新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我省科技计划项目专家库建设,根据《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鄂科技厅字〔2022〕3号)要求,省科技厅拟面向省内有关单位开展专家征集和在库专家信息更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2023-08-15
工信部:支持创建南京、武汉、长沙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目前,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数量已增至11个。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2022-09-30
纳米粒子均相掺杂的高强度智能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子均相掺杂的高强度智能化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先通过形成互穿网络凝胶得到高强度水凝胶,再将金属离子固定在凝胶网络的活性基团上,并借助化学共沉淀法引发凝胶体系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原位反应生成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粒子,稳定均匀分散于高强度水凝胶的网络结构中,从而制备得到纳米粒子均相掺杂的高强度智能化水凝胶。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水凝胶不但机械强度好、均匀透明,而且保持了相应的纳米粒子的环境响应能力特性,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新型智能材料,拓展了水凝胶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产物稳定、性能优良、应用范围广泛,且可根据需要合成不同智能化特征的高强度水凝胶。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3 254 255
  • ...
  • 270 2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