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鱼鲊及其工业化生产技术
中试阶段/n该技术是国家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助开发的成果,在对传统工艺生产鱼鲊过程中优势优势乳酸发酵菌进行分离纯化的基础上,采用纯种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强化发酵工艺,经配料、接种、厌氧发酵、调配、装罐、高压灭菌等工序制成。产品具有酸鲜可口、酸香怡人等特点。该技术已在福娃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中试生产,可适合不同规模的企业接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酯化反应膜法强化生产工艺
目前乙酸乙酯等的合成方法是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采用浓硫酸为催化剂来制取,该法副反应多且受限于反应平衡转化率提高、后处理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设备腐蚀严重、废酸排放污染环境。采用新的酯化反应技术和可代替硫酸的新型酯化催化剂及分离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技术采用固体酸代替硫酸,采用透水膜打破反应平衡,反应转化率可以提高到98%以上,减少废酸排放,反应时间缩短到2h,工艺节能绿色,实现了部分节水减排。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对位芳纶工业化生产技术
1.痛点问题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我国称为对位芳纶或芳纶1414)是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耐酸碱以及重量轻等优异性能,其性价比在所有高性能纤维中最高,因此在众多民用和国防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高性能纤维。但是,由于对位芳纶生产技术难度大,涉及领域众多,我国虽然对对位芳纶的技术进行了持续的研发投入,目前也已实现了工业量产,但是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及系列化方面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2.解决方案 对位芳纶的生产涉及三个不同的领域:聚合、纺丝和溶剂回收。对位芳纶聚合存在单体活性高、聚合放热量大、聚合过程相变复杂等一系列难题;对位芳纶的纺丝存在溶解中伴随降解、非牛顿流体的复杂流变学特性、纺丝过程中的取向与解取向的竞争;溶剂回收虽然主要是物理分离过程,但是也存在萃取剂分解酸化的难题,处理不好对结合会产生致命性影响。 针对以上各个部分的问题,由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庹新林团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连续聚合技术,连续批量的溶剂回收技术及高速液晶纺丝技术,并最终集成形成成套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位芳纶纤维千吨级以上的规模化稳定生产。 合作需求 与合作方共同推进工业生产和应用,合作方需具备资金、场地、技术团队。
清华大学 2022-04-26
技术需求: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
1、目前公司采取人工焊接,效率低,焊接质量不稳定,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采用自动焊接机器人,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目前产品装配采用手工装配,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通过产品自动化装配产线,实现产品装配规范,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
青岛天诺机电有限公司 2021-06-17
酯化反应膜法强化生产工艺
本项目技术采用膜分离在线脱水的方法,不但可以实现反应的连续进行,而且可以确保高的转化率。主要技术核心是采用渗透汽化脱水膜在线移除反应产物,连续打破反应平衡,极大地提高反应转化率。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对乙醇、丙醇、丁醇与乙酸、丙酸、乳酸、丁二酸等体系的反应中,积累了大量基础研究数据,反应转化率可以达到98%以上,反应时间为6h以内。本技术在乳酸乙酯反应方面建立了1t/d的膜反应器,酯化反应转化率达到99%,反应时间6h。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微生物转化生产β-丙氨酸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高产 L-天冬氨酸酶和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共表达重组菌株。主要技术指标: 在转化体系中,湿菌体添加量 20 g/L,底物 富马酸 158.0 g/L,转化周期 12~14 h,β-丙氨酸产量 118.6 g/L,底物摩尔转化率 98%;(2) 湿菌体添加量 30 g/L,底物富马酸 216.0 g/L,转化 12~14 h,β-丙氨酸产量 162.1 g/L,底物摩尔转化率 98%。 关键技术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生长快,周期短,催化效率高;(2)以廉价的富马酸为底物生产高附加值β-丙氨酸,成本低,收益高;(3)微生物转化具有专一性强、条件温和的优点,该法绿色、环保、可持续,具有经济竞争力,有很好的产业应用前景。 
江南大学 2021-04-11
茶叶生产加工一体化信息管理与智能化装备研究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在茶园管控方面,取得以下成果: (1)探明了太阳天顶角、高度角以及太阳光谱中夫琅和费线对于田间光谱采集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融合高光谱和深度图像技术的茶树生理信息定量检测方法。其中,茶树氮肥吸收利用检测方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将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茶炭疽病早期诊断中,可在显症前24h诊断出病害; (3)研制出茶叶信息的快速高通量远程测量系统及装备,开发了茶园实时监测与精细化管理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实现了茶园水肥精准管理和病害防控。 在茶叶加工方面,取得以下成果: (1)探明了流水线上堆积状茶叶几何形态差异、紧实度对于光谱测量的影响机制,提出了融合图像灰度共生矩阵和指纹光谱特征的品质在线检测新方法; (2)研制了鲜叶含水率、色素、老嫩度等品质指标的无损快速检测装备,实现了堆积状茶叶品质指标的动态检测; (3)发明了基于生产线上茶叶原料实时品质信息的加工工艺自适应系统,为茶叶加工智能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茶叶生产加工信息管理方法,取得以下成果: (1)提炼设计出名优绿茶机械炒制的核心作业机构,把扁形名优绿茶加工过程拆分成数道机械炒制流水工序; (2)探明了扁形名优绿茶机械炒制的关键工艺参数,建立了扁形名优绿茶机械制茶工艺指标数据库和标准; (3)发明了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化信息集成控制的绿茶数字化连续加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从“凭经验做茶”到“看数字制茶”。
浙江大学 2022-08-15
基于5S技术的作物生产力监测及智能化应用系统
该成果运用 5S 技术和数学建模技术,构建作物产量及长势预测模型,同时构建了土壤有机质及冠层主要营养元素的监测模型。并基于网络技术开发了新农村信息化平台。
扬州大学 2021-04-14
智能化修井作业装置研究
石油修井小修作业主要工作是起下油管及油管的上卸扣,而上卸扣所用的设备叫油管钳,俗称“拧扣机”。目前的作业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由于偶尔发生井喷、断尾绳等事故,导致打伤人、咬断手指等安全事故;  2)长时间推拉油管钳、搬运卡瓦、接送甩出的油管等,劳动强度大; 3)需要有经验的操作工在井口操作,不易对缺口。 本课题所研究的智能化修井作业装置由自动化油管钳、固定卡瓦、机械手、液控系统、机架等部分组成。固定卡瓦固定在井口防喷器上;自动化油管钳安装在机架上,可以自由前进、后退移动;油管钳及背钳由液压马达驱动,所有的夹紧、移动、旋扣等工作均由气动、液压驱动。整套装置在搬家时放在车辆上(随车吊),到达井场后只需要将夹紧机构和机架(含油管钳)安装在井口防喷器上,连接油管即可。适用于所有井口的修井作业。该装置目前已经获得多项专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如下优点: 1)人工在井口操作的安全问题; 2)自动上卸扣,对缺口问题; 3)人工搬运卡瓦的高体力劳动强度问题; 4)人工接送、扶正油管、对中丝扣问题; 5)降低劳动强度、操作安全,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 6)实现井口环保修井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1-05-09
机器人智能化焊接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87 2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