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咽拭子自主采集机器人
1. 痛点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世界范围蔓延,现有病毒感染检测手段主要通过咽拭子采集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查。然而咽拭子样本采集是传染风险系数极高且需要一定操作技巧的过程。采样中被采集者需张口暴露咽喉部位,采样咽喉区域是病毒相对集中的区域,被采集者用力呼吸、咳嗽等可产生大量飞沫或气溶胶,可能导致采样区域内人群的交叉感染;而采样医护人员近距离采集咽拭子,需进行三级防护(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手套),导致操作不便,增加了工作强度,减少了采集动作的准确度;特别是长时间工作而引起的医护人员疲劳,导致采样的有效性降低,增加了漏检的风险。并且为了有效的遏制传染风险,采集任务通常要求短期内迅速完成,采集时段非常集中,采集工作量极大,容易导致采集质量的参差不齐,从而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2. 解决方案 本项目研制实现了全自动咽拭子采集机器人,避免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病毒样本及其它呼吸道病毒采样过程中感染。系统将人工咽拭子采集过程中的被采集者信息识别、咽拭子采集、密封、贴标等过程实现全自动化。该系统在采样过程中能够进行采样力检测反馈,咽部组织接触力感知能力,在人的口腔内通过深度图像进行口腔内部咽部采样区域进行精细定位,能根据采样位置变化而自行调整,并且能控制合适的采样力度,实现咽拭子的精准柔顺采集。 合作需求 寻求在医疗器械领域有相关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经验,能推广本技术落地的高科技企业,可以进行深度合作。
清华大学 2022-03-22
缆控式水下机器人
本成果基于现有国内外水下机器人技术平台,从水下机器人外形结构优化及控制形式简易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款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多用途的缆控式水下机器人,并通过水下实验验证了整体结构的合理性、运动控制的稳定性以及多用途性。可通过单片机对 ROV进行运动控制,也利用 Labview 进行上位机监控,具有视频显示、运动控制、传感器数据显示功能。
扬州大学 2021-04-14
轮式永磁吸附管道爬行机器人
一种轮式永磁吸附管道爬行机器人,包括四轮驱动小车、永磁吸附机构和转向机构。小车由安装在车架上的四套车轮组组成,车轮组均包括轮架、车轮、车轮轴、轮架转向轴、减速器和电机;永磁吸附机构包括衔铁和二个极性相反永久磁铁组;转向机构包括支架、主动链轮、主动链轮轴、链条、减速器和电机;永磁吸附机构与小车车架底部连接;转向机构固定在小车的车架上。本发明机器人可在倾斜管道外表面按任意路线爬行,可按要求到达管道外表面的任意位置,且机器人爬行时车身纵轴线始终保持与管道轴线平行。本发明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操纵简便,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人机协同手术操作机器人技术
本成果在技术上构建了“医生在环”的融合系统,可发挥医生的经验和监督特性,基于增强导纳的省力操控,同时结合输入力交互与虚拟约束,实现基于阻抗模型的高精度稳定柔顺控制,提高交互过程的稳定性,在以人机协同开颅,人机协同整形场景下设计人机协同开颅手术机器人与人机协同整形机器人,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对比当前的立体定位手术机器人,人机协同手术机器人具有更直观的操作方式、操作过程中更加安全并且可以实现的功能更多。学术界广泛认为人机协同手术机器人将是未来机器人的一个主流方向。另外,人机协同手术机器人更容易被医生、患者接受,推广难度更低。本成果在技术上构建了“医生在环”的融合系统,可发挥医生的经验和监督特性,基于增强导纳的省力操控,同时结合输入力交互与虚拟约束,实现基于阻抗模型的高精度稳定柔顺控制,提高交互过程的稳定性,在以人机协同开颅,人机协同整形场景下设计人机协同开颅手术机器人与人机协同整形机器人,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大型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
翼展2.3m、续航超过30分钟、可抗4级风,性能国际领先。自主研制的40只凤凰亮相央视春晚,成为国内外首次。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爬缆机器人
一种爬缆机器人,包括外框架和内部的爬行机构,其中:外框架每个侧面立杆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两端旋向相反的滚珠丝杠,相对滚珠丝杠由一电机驱动;外框架每个侧面设置一个一根横杆连接两根竖杆的滑架,竖杆上下端的滑架导轮与外框架的顶杆底杆接触;两根竖杆外侧均固定与丝杠螺母;两对夹紧支撑板分别固定于相对的两对横杆上,夹紧支撑板内侧一端铰接带导向轮的导向杆,导向杆与夹紧支撑板之间有拉伸弹簧,另一端通过安装导杆;导杆向内伸出的一端与平衡梁铰接,导杆在平衡梁和夹紧支撑板之间套合压力传感器和压缩弹簧;平衡梁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从动轮和与驱动电机相连的主动轮。该机器人可用于直径差异大的缆索,夹紧力好,爬缆和越障能力强。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5
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
针对目前上肢康复机器人多为台式,体积庞大、不便移动的缺点,设计了一款可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背包式的背负系统设计,可方便穿戴在患者身上,辅助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的同时,还可辅助其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功能增强作用;该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含肩部训练模块、肘部训 练模块及背负模块,其中肩关节具有 3DOF、肘关节具有 1DOF,且肩宽和两臂长度均可调,很好的适应了不同患者的需求,此外,在肘关节处采用了卷簧平衡机构和对应的自锁机构,在肩部机构使用了拉簧平衡机构,通过这些平衡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人才需求:操作维护机器人
操作维护机器人技术人员,要求专科以上机电专业人员
山东同兴食品有限公司 2021-08-30
中型缆控水下观测机器人
成果简介:小型水下观测机器人(ROV)是一型可以水面遥控水下运动,水下录像水面呈现的潜水器,水下机器人自身携带高强度水下光源以及高清晰广角度摄像机。中性浮力、低水阻力、超强拉力、多芯集成的超细柔性脐带缆来实现水面监控单元与水下机器人之间的数据、电源和视频信号的传输。 技术特点:该微型缆控水下观测机器人采用磁耦合传动技术、直流载波技术、超细中性浮力凯夫拉缆技术、自动航向保持和定深技术、高效水动力外形设计技术,平台具有极大的技术先进性。其操作简便简单,便携小巧。 技术指标: 1、高分辨率彩色摄像头,数字变焦与云台控制; 2、3 个磁耦合推进器,方向和速度可调; 3、高亮度 LED 灯组; 4、超细柔性脐带缆; 5、配置深度计和高度计,可实现自动定深操作; 6、配置电子罗盘,自动航向保持; 7、视频与字符叠加,实时状态显示,屏幕菜单操作; 8、数字信号传输,减小信号失真; 9、简易游戏操纵手柄控制; 10、富有美学设计理念的流线型机器造型,静电喷漆外观,硬质氧化水下机身。 成果水平: 国际领先,已获发明专利 应用范围:微型缆控水下观测机器人通过视频搜索并观察水下目标物,广泛应用于河坝巡检、失事船只搜救、水下摄影、水上娱乐、水产养殖、江边垂钓、生态修复和舰船维护等。 市场分析及前景:该平台可以广泛应用于江河湖泊的深度测量测绘,水质监测、水质取样、大众娱乐,视频获取等,科研做为大众娱乐消费品或者儿童玩具进行营销,具有广泛的科研、业务和大众消费需求。 主要技术指标: 主体长度:600mm 排水量:小于 18kg 最大航速:2m/s 下潜深度:200 米 投资规模:生产线、装配车间等需要大约 100 万的投资。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总价值 200 万元。
天津大学 2021-04-11
微型缆控水下观测机器人
成果简介: 缆控水下观测机器人(ROV)是一型可以水面遥控水下运动,水下录像水面呈现的潜水器,水下机器人自身携带高强度水下光源以及高清晰广角度摄像机。中性浮力、低水阻力、超强拉力、多芯集成的超细柔性脐带缆来实现水面监控单元与水下机器人之间的数据、电源和视频信号的传输。技术特点:该微型缆控水下观测机器人采用磁耦合传动技术、直流载波技术、超细中性浮力凯夫拉缆技术、自动航向保持和定深技术、高效水动力外形设计技术,平台具有极大的技术先进性。其操作简便简单,便携小巧。 技术指标: 1、高分辨率彩色摄像头,数字变焦与云台控制; 2、3 个磁耦合推进器,方向和速度可调; 3、高亮度 LED 灯组; 4、超细柔性脐带缆; 5、配置深度计和高度计,可实现自动定深操作; 6、配置电子罗盘,自动航向保持; 7、视频与字符叠加,实时状态显示,屏幕菜单操作; 8、数字信号传输,减小信号失真; 9、简易游戏操纵手柄控制; 10、富有美学设计理念的流线型机器造型,静电喷漆外观,硬质氧化水下机 身。 成果水平:国际先进 应用范围:微型缆控水下观测机器人通过视频搜索并观察水下目标物,广泛应用于河坝巡检、失事船只搜救、水下摄影、水上娱乐、水产养殖、江边垂钓、生态修复和舰船维护等。 市场分析及前景:该平台可以广泛应用于江河湖泊的深度测量测绘,水质监测、水质取样、大众娱乐,视频获取等,科研做为大众娱乐消费品或者儿童玩具进行营销,具有广泛的科研、业务和大众消费需求。 主要技术指标:主体长度:300mm 排水量:小于 2.8kg 最大航速:2m/s 下潜深度:100 米 投资规模:生产线、装配车间等需要大约 100 万的投资。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转让价格 200 万。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97 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