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玉米突发型新害虫黄尾球跳甲应急防治研究
可以量产/n该项目属于植物保护学科,农业昆虫学技术领域。本项目以玉米黄尾球跳甲为对象,系统观察和研究了该虫各虫态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明确了该虫在湖北山区玉米生产区的发生危害规律;组建了该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了全生活史周期死亡原因及主要致死因子;首次对区域性大发生的害虫进行了入侵生态学效应的分析和风险性评估,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和调查检验方法,制定了相应的检疫防治措施;在该虫防治技术研究方面,系统开展了检疫防治、农业防治、抗虫品种应用、保护利用天敌及化学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组建了"以农业防治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第62届高博会 | 专精特新“小巨人”招展报名已启动!
为了顺应产业布局调整的经济规律和产业高端化的历史趋势,同时服务国家战略,与中国教育装备企业携手前进,激发更多细分领域互惠共荣,2024年11月15-17日在重庆举办的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将在原有6大展区和国际品牌展区的基础上,首次增设专精特新“小巨人”展区。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08-22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举办,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中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在全国医药类独立学院中综合办学实力排名前列。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学院先后荣获“全区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副会长单位”、“自治区民办教育协会高等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团学联支部荣获团中央2016年“最具活力”团支部、“第一届自治区文明校园”等荣誉。学院设置有医学系、医学技术系、护理系、药学系、公共管理系等5个系部,拥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市场营销等12个专业,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医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其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专业,护理与养生类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药学专业为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学院充分共享母体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优秀的师资、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源,聘任全国名老中医(名中医)、全国优秀教师、八桂学者、广西名老中医(名中医)等资深教授、知名临床专家组成一流的教学团队,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建有功能齐全的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部,科研精密仪器室与三创中心等,拥有教学仪器设备4000多台(套),设备资产总值达6000余万元,可满足不同学科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学院广泛开展校(院)企交流与合作,拥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等3家省级办学合作单位,为学院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期临床教学支持。另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等省内外近60多家实习单位,为学生后期实习提供保障。学院秉承“明德自强,和而不同”的校训,将“立德树人、自立自强、求同存异、融合创新”贯穿办学始终,构建优良的校风、教学和学风,加强内涵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形成中医药文化突出,以中医药应用型教育为主线,逐步形成以“学科特色鲜明,中医药文化”的办学格局。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2021-02-01
深圳市新良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良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拍仪新品类创立者,低碳办公解决方案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高拍仪新品类创立者和行业推动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专利。 新良田科技推出数十种系列高拍仪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教学、通信、医疗等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畅销国内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全面推动了高拍仪行业发展。“高拍仪”这3个字是“良田”起的。良田高拍仪,扫描1秒钟,其强大功能和便携操作,能倍增办公效率和教学质量。 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8版) 、ISO14001、OHSAS18001体系认证,产品通过了美国FCC、FDA、UL、欧盟CE、韩国MIC、ROHS、REACH、PAH以及3C认证。严格执行国家售后服务标准,设立了400客服中心为客户提供真诚服务。
深圳市新良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15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芝生物(股票代码:430685)是国内知名的生命科学仪器设备提供商,围绕国家生物制造重大战略,为用户提供从研发到产业化一站式合成生物工艺整体解决方案,已成为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重要选择。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平台,目前已拥有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冷冻干燥机、高低温一体机、超声清洗机、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全自动洗瓶机、基因枪等20多条产品线,200多个产品型号,产品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生物医药、医疗卫生、IVD、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及新材料研究等诸多领域。   目前,公司拥有宁波杭州两地研发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40余个营销服务网点,服务用户30000余人,为广大高校科研、企事业用户提供完善服务,产品已远销日、韩、美、英、法、俄、等36个国家和地区。   新芝人励经多年的风雨兼程,坚定以新致心,凭着“发展生物科学技术,振兴民族高新产业”的理念,坚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创新让我们走的更远,致心让我们的心更贴近用户。让“发展生物技术,服务人类文明”的新芝梦渐变现实。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12-07
引物合成等各类实验技术服务,价格低,上海新肽生物
产品详细介绍上海新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产品覆盖以免疫学,蛋白组学和细胞生物学为主,同时还提供相关的实验外包服务。自创办以来,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等科学研究提供了多品种、高品质的试剂产品,与国内各地代理商密切互动,赢得了各界朋友的肯定及好评。我公司现可以承担的实验服务包括:项 目 客户费用(元) 所需时间引物合成 1.5元/bp(总价200元起) 1周DNA测序 28元/R(10 样本起) 1-2周基因合成 4.2元/bp(不限) 2周Western Blot 10元/样(10 样本起) 1-2周ELISA 10元/样(10 样本起) 1-2周免疫组化 10元/张(10张起) 1-2周HE染色 10元/张(10张起) 1-2周特殊染色 55元/张 1-2周Tunel(10T) 260元/指标 1-2周原位杂交 18元/张(10张起) 1-2周石蜡包埋 10元/蜡块(10片起) 1-2周多聚赖氨酸载玻片 1.8元/张(50张起) 1-2周图象分析(包含10张图和免疫组化评分电子表格) 180元 1-2周上海新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李先生   E-mail:sintbio@gmail.com 订货电话:13636486647 / 021-54402880   传真:021-54402880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老沪闵路1482弄13幢邮编:200237 上海新肽包括的实验服务有:引物合成,DNA测序,Western Blot服务,ELISA实验服务,免疫组化代做,HE染色实验服务,细胞凋亡实验服务,Tunel(10T),原位杂交实验服务,石蜡包埋服务,多聚赖氨酸载玻片服务,图象分析实验服务 
上海新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系统的研究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逐步完善,适于特殊作业的机器人种类也日益增多,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到微电子制造,MEMS封装与组装,高精密机械加工与装配,生物芯片制备,大范围高速扫描检测装备等行业.随之而来的,各行业对机器人的性能指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追求机器人的高定位精度,高重复精度,高分辨力,同时还要求其工作范围大,质量轻,能耗低等,从而对机器人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为满足人类向微小世界探寻的需要,作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微操作机器人成为机器人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本文结合国家"863"计划项目"6自由度纳米级宏微操作机器人的研究(项目编号2002AA422260)"和"原型装置靶瞄准定位系统工程预先研究项目(项目编号863-804-5)",共搭建了3套实验系统,其中采用了单一驱动以及双重驱动两条技术方案.在广泛的分析了目前已有的柔性精密定位系统,并联精密定位系统和宏/微双重驱动系统的基础之上,针对目前大范围运动定位与高精度定位的应用实际需要,提出了大行程柔性铰链的概念设计,并以此构建六支链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定位系统,为满足超高精度的定位需要,在并联支链中集成了压电陶瓷驱动,构成了宏/微双重驱动并联结构系统,充分体现了驱动,结构,检测一体化的设计思想. 在结构单元的设计方面,针对当前柔性铰链运动范围小等问题,在通用的球副柔性铰链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大行程柔性铰链的概念设计;在柔性并联结构的设计方面,提出了在通用的并联结构系统中,采用大行程柔性铰链代替传统运动副的设想,建立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并联结构系统. 在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的运动学建模方面,利用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小变形假设,推导了大行程柔性铰链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在全局坐标系下的显式表达;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刚度组集的办法建立了大行程柔性铰链并联结构柔性支链的运动表达式,通过联立运动位移协调方程和力约束协调方程,建立了并联结构的位置解模型. 由于并联结构系统中的各部件,特别是柔性铰链结构在自身变形提供整体结构的运动输出的同时,还经历了大范围的刚体运动,导致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的位置解模型成为典型的几何非线性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推导了空间柔性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的刚度递推模型,并利用牛顿-莱弗森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由于几何非线性模型的迭代求解方式,导致该模型的实时性很差,不易移植至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控制求解,故在大量的试验尝试的基础之上,选择了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3层六输入-六输出的位置解神经网络结构,从而在方便了实时控制编程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位置解的求解速度. 由于柔性并联结构的位置解模型中不仅仅包括结构中的位置信息,还提供了结构中相关的力信息以及刚度信息,本文在上述位置解模型的基础之上,给出了该类系统的刚度模型,并建立了并联结构中的结构参数和尺度参数对系统刚度的影响图谱,对这类系统的结构综合以及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方面,采用了欧拉梁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由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基于实际位移的大行程柔性铰链并联机器人各支链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位移协调方程和动力协调方程,最终得到并联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综合采用了纽马克方法和牛顿-莱弗森方法解决了系统动力学求解问题,并通过一个算例进行了基于逆动力学的求解仿真. 在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的样机实验方面,我们提出了采用大行程柔性铰链作为被动关节的6-PSS并联机器人系统,该系统采用压电马达作为驱动器,精密光栅尺作为位置反馈元件,其可在立方厘米级的工作空间内实现微米级精度的运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在并联机器人的支杆中嵌入压电陶瓷,在压电马达的宏运动结束之后,压电陶瓷可以驱动并联机器人进一步的微调,从而得到一个6-PSS和6-SPS结合宏微双重驱动并联机器人系统,其中,微动系统可在微米级运动空间内实现纳米级的运动精度.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宏微双重驱动并联机器人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大工作空间和高精度的工程需要.此外,我们将大行程柔性铰链并联机器人系统,成功的应用到激光瞄准靶支撑装置中,其厘米级的运动范围和纳米级的运动分辨力,使其在神光III系统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5-04
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系统的研究
项目成果/简介: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逐步完善,适于特殊作业的机器人种类也日益增多,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到微电子制造,MEMS封装与组装,高精密机械加工与装配,生物芯片制备,大范围高速扫描检测装备等行业.随之而来的,各行业对机器人的性能指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追求机器人的高定位精度,高重复精度,高分辨力,同时还要求其工作范围大,质量轻,能耗低等,从而对机器人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为满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C反应蛋白柔性汗液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反应蛋白柔性汗液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传感器由CRP工作电极、碳对电极、银‑氯化银参比电极组成,通过结合MIP和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PMOFs)‑金铂双金属纳米颗粒复合物,特异性检测汗液中的CRP含量。卟啉用作仿生催化剂,模拟细胞色素酶(P450)的催化效果,配合具有等离子体增强电化学氧化性能的金铂双金属纳米颗粒(AuPt NPs),显著提高了电子传输效率,放大检测信号,从而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本发明CRP柔性汗液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无创、快速检测汗液CRP含量,全面捕捉人体炎症状态的变化趋势,灵敏度高等优势,对汗液CRP的高稳定性和高特异性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于汗液中多巴胺检测的柔性场效应晶体管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汗液中多巴胺检测的柔性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高熵普鲁士蓝类似物材料对柔性场效应晶体管进行表面修饰,显著提升了器件的电化学传感性能,使其对多巴胺有着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检测范围。该柔性场效应晶体管以聚酰亚胺为衬底,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可穿戴式应用场景。其结构简单,制备工艺灵活,适合大批量生产。基于高熵普鲁士蓝类似物修饰的柔性场效应晶体管为柔性生物传感器在汗液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为疾病早期诊断和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1 102 103
  • ...
  • 165 1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