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智慧灯杆的应用
智慧灯杆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智慧城市提供必备的供电资源、发达的通信网络及无线网络等,节省供电线路建设、支撑杆建设等。系统集成摄像头、充电桩、语音播报、应急呼叫、LED显示屏、PM2.5/温湿度/噪音检测仪等设备。 智慧灯杆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智能控制、传感及视频流分析等技术,为城市综合管理提供规范、高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当前主流智慧灯杆多采用添加各类传感器的方式,实现功能的扩展,该方法造成工程成本、维护工作量增加及自身防盗难以保障等问题。因
南京大学 2021-04-14
多功能双杆支架
铝合金喷镀底座,60cm双竖杆,一个横杆、两个平衡固定夹。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柔模混凝土锚碹联合支护技术
由西安科技大学煤矿支护研发中心王晓利教授创新团队开发的柔模混凝土锚碹联合支护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装备、材料的集成创新。柔模混凝土锚碹联合支护的具体工艺过程是预先制作柔性模板,通过锚杆和钢筋网将柔性模板固定在巷道周边,采用混凝土泵将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灌入柔模中,利用柔模透水不透浆的特性,将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滤出,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早期和后期强度。这样就在巷道周边就形成一个锚碹联合支护结构。目前已在神华宁煤集团、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和贵州六枝工矿集团等单位的 4 个煤矿得到推广应用。 柔模混凝土连续锚碹支护技术能适应高地压等复杂困难条件,主要用于服务年限较长的开拓和准备巷道。当受力条件复杂、围岩变形大时,可以浇注两层碹体,与围岩直接接触的为可缩式柔性碹。围岩释放有害变形时,可缩碹吸收能量,当围岩变形到稳定蠕变阶段时,可缩碹不能进一步被压缩,此时刚性混凝土碹体给予围岩稳定恒阻,将围岩坚决顶住,限制变形的进一步发展。 柔模混凝土条带锚碹支护是指沿着巷道轴向,柔模混凝土碹体间隔支护,即一段采用锚碹支护,一段采用锚网支护,条带碹的各碹段独立,互不干扰,互不影响,根据工程地质和支护技术条件,合理选择锚碹排距。锚碹段是支撑围岩压力的主体段,锚网段的主要作用是释放围岩的有害变形段,减轻锚碹段的压力,因此锚网段也称卸压段。条带锚碹支护省工,省时,省料,既释放围岩能量,又保护碹体不被压坏。该技术在神华宁煤集团梅花井煤矿应用,辅运巷锚杆条带碹支护试验段完好无损,未试验的锚网索支护段变形十分严重,效果显著。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折叠型新型板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型新型板锚,包括两块锚板、连接底板、杆体、扣环;所述的两块锚板对称地设于连接底板两侧,锚板与连接底板通过销钉连接,使得锚板可绕销钉相对于连接底板转动,杆体下端与连接底板中心固连,上端开有系泊孔,扣环可上下滑动地套置于杆体上,扣环呈板状,两侧下表面各设有一条凸台形成限位槽,当两块锚板折叠时扣环用于将锚板末端限制于限位槽内。在运输安装过程中锚板处于折叠状态,安装后通过预拉使其张开进入工作状态。本装置不需要进行预埋,可用钻机直接安装至指定深度,安装方便快捷;与伞型锚相比,承力面积更大,因而有更大的承载力,可靠性更高;该结构简单,易于设计和生产,运输方便,经济性较高。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上板—锚索—下锚体联合基础
现有基础一般不能抗拔,研发并推广应用具有抗压且能抗拔的基础,以适应工程的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组成员通过预应力锚索连接镶嵌于地面中的上板与地下的下锚体发明的系列上板—锚索—下锚体联合基础,具有抗压、抗拔和抗滑移能力,为国内外首创并获得了多项专利,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分析、室内试验、野外试验、设计研究、施工研究和经济评价。技术特点: 具有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主要有: 1.能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节约材料,降低造价。
兰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气动热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热压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固定有下热压板,下热压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上热压板和活塞缸转接板,上热压板、下热压板和活塞缸转接板依次通过导柱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运动组件;上热压板的下表面安装有上热压头;下热压板的上表面安装有能横向移动的滑动组件,滑动组件上安放有下热压头,靠近下热压头处设有锁紧下热压头的紧定组件;活塞缸转接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活塞缸,活塞缸的伸出轴连接下热压板的下表面,活塞缸转接板的下表面面接触缓冲组件。本发明具有压力均衡、加热快速均匀、对准精度高和工作长效可靠的特点,适用于较大面积片材与片材或片材与薄膜等的热压叠层或复合工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气动地下穿掘机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应城市地下管道铺设之急需,采用计算机模拟计算配气尺寸,通过多次试验,新近研究出气动地下穿掘机。其工作原理为:在需要铺设管道的两端,开挖一定尺寸的土坑,穿掘机从一端土坑中自动穿入,自动从另一边土坑中穿出,完成铺设Ф300mm以下的管道和铺设电缆前的引线工作。使用本设备铺设地下管道方便、可靠,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本设备动力采用压缩空气。技术指标:产品规格:最大铺设管道直径Ф300mm,其穿掘速度为:在较松软的泥土中:30m/h在压紧的泥土中:12m/h在建筑砂石土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全气缸骑轨式气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气缸骑轨式气动锯,包括运动切削机构以及设置在运动切削机构下方,用于夹紧金属材料的气动夹紧机构;所述运动切削机构包括往复气缸、升降气缸;所述往复气缸固定在锯梁上,往复气缸活塞杆与刀架相连,控制刀架在锯梁的导轨上往复运动,刀架底端安装有切割锯条;所述升降气缸与锯梁通过连杆铰接相连,由升降气缸实现锯梁的上下抬升;所述升降气缸与往复气缸相互配合完成刀架的“向下-向前锯切-向上抬升-向后急回退刀”的过程;所述气动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夹紧用气缸,所述底座采用骑轨式设计,可固定在轨道上;所述夹紧用气缸通过齿轮、齿条啮合传动控制移动滑块沿夹具底座向中间滑动,从而夹紧工件。本锯床操作简单、噪声低、性能稳定、切割效率高、安全可靠,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价值。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教学气动机械手
产品详细介绍  AT-Q5 四自由度气动机械手   澳特AT-3气动机械手可完成:手爪抓取物料,手臂上下、前后移动并旋转90(180)度等动作,用于工业生产中自动抓取冲压、锻压的自动上下物料。数字可编程逻辑(数字PLC)控制,行程定位准确,运行可靠。随着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气动技术自身的一些优点,气动机械手已经广泛应用在生产自动化的各个企业。   澳特AT-Q气动机械手参数: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参数 1 气动机械手 1 作动型式:复动式 2 使用流体:空气 3 使用压力范围:Kgf/cm2(KPa)1.5~9(150~900) 4 R轴:90° 63X90° ;    180° 63X180° 5 X轴:机种(缸径mm)20(20)32(32);出力(Kgf)3.1xP 8xP 6 Y轴:机种(缸径mm)20(20)32(32);出力(Kgf)3.1xP 8xP 7 Z轴   90° 0-90° 30-90° ;   180° 10-180° 30-180° 8 H轴   平行机械夹 20 -32 ; Y型机械夹 20 32 9 大口机械夹 20 32     安装方式          桌面安装,可拆装式 本体质量         62kg 尺寸             (臂长*宽*高)350*250*500mm 功率              1KW 供电电源及控制    220V、50Hz;(配数字PLC与电器控制系统) 电源容量          1KVA,     四自由度气动机械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产品,该机械手应用气缸实现所有的动作,使用PLC对其进行控制。该机械手可以广泛应用在气动技术,数字PLC与电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工程教学与实训中,教学效果理想。利用机械手实现:编程—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的实际训练,并在实训指导手册的指引下获取更多接近实际工业应用的工作经验。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强化PLC编程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认识常用传感器和气动元件,了解气动机械手的多种工业应用。   配套的工程教学内容:气动机械手的构成,气动元件选择,气动系统的组合和装配,可编程控制编程,气动元件控制方法,电气控制箱设计安装等。
珠海市华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意大利Fiam气动螺丝刀
产品详细介绍CDE_RA系列气动螺丝刀主要特征:力矩范围:0.4-12NM;把手类型:直柄式;CDE_RA系列气动螺丝刀 更安静,更安全,可以更好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与以前型号相比,新型结构使得其操作更简易,更安全。减少了对操作员的反作用力空转转速:700-2000r.p.m;启动模式:下压启动、杠杆启动、下压按钮;正反转:适用所有型号。优势CDE_RA系列气动螺丝刀适用润滑或无润滑的压缩空气。操作更舒适,内置消音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噪音。低振动水平快速批头更换装置,更换更快速,操作更安全。新型吊环(**式握手),操作更舒适并具有通用性。更符合人体工学。
北京百达泰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5 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