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2019年“双百计划”典型案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生校外地质与勘探实践教育基地
根据国家大学生野外实践基地项目建设需求,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对资源勘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自2013年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途径,与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深度合作,并结合云南有色地质局、云南地矿局和云南黄金矿业公司等,把握国际企业产业界对工程教育新的需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1-12-16
基于地质聚合物的环保型无机涂料
已有样品/n地质聚合物是指通过地球化学作用或人工模仿地质合成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硅铝酸盐类的土壤聚合物,由硅氧四面体与铝氧四面体聚合而成的具有非晶态或准晶态特征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材料。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早强、快硬的无机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易施工等诸多优点。地聚物的界面结合能力强,形成的膜结构紧密,将地聚物引入涂料中制备地聚物基无机涂料,其涂膜具有地聚物的诸多优点。市场预期:地聚物无机涂料原料广泛、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不放出任何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因而在建筑、水泥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深地工程地质灾害智能预警云技术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想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曾俊 环工院/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佳骥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吉翔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卢向前 环工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20.09-2023.06 喻妮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3.06 代坤坤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1.09-2025.06 文倩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19.09-2022.06 彭丰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4.06 李超飞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20.09-2024.06 宋涛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7.09-2023.06 张航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6.09-2022.12 邓叶林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俊杰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朱玥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21.09-2023.0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马春驰 环工院/ 无/副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李天斌 环工院/ 院长/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朱星 环工院 无/副教授 边坡工程 崔圣华 环工院 无/讲师 地质工程 杨晓轩 环工院 无/助教 无 赵伟华 环工院 系主任/副教授 边坡工程 四、项目简介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川藏铁路、国防重大专项深地工程项目等重大战略相继开设,未来将有超过5.2万亿元的市场容量。①自主研发一套以传感器—采集站—便携检测仪—云平台为一体的高精度的微震监测系统。②基于智能云构架+MOC多输出技术+BIM,研发了深地灾害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 ③自主研发了深地灾害新型支护装置。已完成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的研发设计,以及四个核心设备+三种新型支护装置的小规模生产,具有专业背景的数据分析团队已通过云平台远程处理监测数据。本项目正对硬件产品进行投入生产,计划于2023年完成软硬件的升级,2024年上线深地工程地质灾害大数据云平台,2025年实现掌上云技术。学生团队已发表30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10余项国家、省部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依托学校平台已完成或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合同总价值超千万元,并获得央视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
成都理工大学 2022-07-29
专家报告荟萃㉙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赵志丹: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与思考
学校以于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流学科为基础,设立基地班、燕山书院、求真班、创新班等多个特色拔尖人才创新班,这些班级通过高考招生和校内选拔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出一批有潜力、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8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
该成果为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等多家单位合作成果,获 201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 建立了以煤炭地质理论为支撑,以遥感调查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 勘查技术、煤炭地质快速精准钻探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与工程治理技术、煤炭地质信息化技术为关键技术的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中国地质学会三类奖项评选结果公示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官网正式发布三大奖项评选结果的公示,分别为: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评选结果(10名)、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初评结果(60名)、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评选结果(100名)。
中国地质学会 2022-08-09
闭坑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本项目提出了开采沉陷地采取矸 石回填复垦综合治理的闭坑矿山地质 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技术可行、经济 合理。创造性地提出了闭坑矿山治理 的四种模式:一是深沉陷区水面养殖 复垦整理模式;二是浅沉陷区复垦造 地种植模式;三是煤矸石充填沉陷区 复垦建筑用地模式;四是煤矸石充填 沉陷区复土营造人工林复垦模式。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坡面地质动力灾害柔性防护结构理论、技术及应用
本项目发展了柔性防护系统性能设计与提升技术,建立了“力平衡+”设计方法,开发了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设计软件,发展了多元化的防护产品技术,与欧洲现有技术相比,最大防护性能提升4.5倍。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柔性防护结构在坡面地质灾害作用下将经历大滑移、大变形等运动特征,在力学上属于强冲击作用下高度非线性动力问题,理论求解难度大。团队系统研究了坡面地质动力灾害柔性防护结构理论、技术及应用,取得了下列创新性成果:构建了防护网系统的多柔体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发展了柔性防护系统非连续动力学计算理论,可实现多元化柔性防护系统产品的性能精确预测与解析:研究了柔性防护系统关键结构部件的环境腐蚀损伤力学行为及系统性能劣化评价方法,揭示了网片累积损伤演化规律,为柔性防护系统动力损伤后的剩余承载力评价 系统运维阶段的生命评估、可靠性评价提供基础;构建了多场、多尺度、多介质耦合动力学模型,实现了对泥石流、水石流、碎屑流柔性拦截动力学过程模拟;提出了综合“空间+时间”的4D柔性防护理论。 发展了柔性防护系统性能设计与提升技术,建立了“力平衡+”设计方法,开发了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设计软件,发展了多元化的防护产品技术,与欧洲现有技术相比,最大防护性能提升4.5倍。 研发了成套柔性防护结构足尺冲击试验装备,在试验能力、试验尺度、试验精度等三个方面实现全面超越;建立了标准化试验测试技术与方法,包括部件及系统试验与性能评价方法;提出了差异化设防目标和系统设计分级准则,相关成果入编两部行业标准,建立起覆盖产品、检验试验及工程建设全链条的柔性防护技术国家标准体系,相比欧洲目前的产品技术标准领先1代;开展了多项标尺性试验,累计试验次数超过300次,是欧洲该领域标志性试验的3倍,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试验数据,与欧洲70年的技术发展相比,支撑了中国在该领域十年内实现理论、技术与产品研发的弯道超车。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铜石金矿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及勘查模型
项目背景:山东平邑铜石地区是鲁西最重要的金矿化集 中区 ,该区金矿形成与铜石次火山杂岩体有关 ,区内金矿 类型复杂。此地区在历史上已有多次的找矿活动,但在目前 找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此次勘查区内金矿成矿类型与附近 归来庄等金矿完全不同,并没有可供借鉴的找矿勘查模型。 为使此地找矿潜力能快速有效地转换成可供开发的矿床,我 们就必须在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方面投入实质性的研究,依 靠理论创新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为现阶段找矿项目的 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指导,以科技创新推动采矿业高质量发 展。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建立完备的矿床勘探数据库 (包含物探、化探、钻探、地质填图等数据),利用数据库 建立矿床三维地质模型。2.统计分析矿体品位的空间变化规 律,将其呈现在矿床三维地质模型中。3.定量分析各种地质 要素、物探、化探、钻探、地质填图等数据与矿体之间的空 间关系,找出其内在联系和成矿规律,建立最佳的矿床勘查 模型,预测和指导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熟悉地质勘探理论、熟悉 ArcGIS 及三维建模技术。2.建立有效的矿床勘查预测和指导 模型。3.具有理学博士学位,合作方为校方,需为国内一流 211 大学,技术方案理论创新,能适用于找矿实际,不涉及知识产权侵犯。 
山东能源集团南美有限公司 2021-09-10
云上高博会寄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寄语云上高博会,积极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云上高博会 2020-09-2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