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揭示水合离子的微观结构和幻数效应的研究
众所周知,盐放入水中会发生溶解,溶解的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团簇称为水合离子或离子水合物。水合离子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意识到离子水合作用的存在并开始了系统的研究,最早的实验研究可以追溯到1900年德国著名物理化学家Walther Nernst的迁移实验(Transference experiments)。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离子的水合壳层数、各个水合层中水分子的数目和构型、水合离子对水氢键结构的影响、决定水合离子输运性质的微观因素等诸多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原子尺度的实验表征手段,以及精准可靠的计算模拟方法。传统的谱学和衍射技术空间分辨能力较差,只能得到平均效应,无法探测局域环境的影响,实验数据的解释异常困难,甚至得出完全矛盾的结论,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水分子具有全量子化效应,且水分子与离子相互作用也非常微弱,这对理论计算也是巨大的挑战。图2 钠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级分辨成像。从左至右,依次为五种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结构图、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原子力显微镜图和原子力成像模拟图。图像尺寸:1.5 nm ×1.5 nm。 为了突破实验上的瓶颈,研究人员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离子操控技术,在氯化钠表面上可控的制备出了单个水合钠离子,水分子的数目精确可调,为高分辨成像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之前发展起来的非侵扰式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依靠及其微弱的高阶静电力,克服了针尖对弱键合水合离子的扰动并首次实现了原子级分辨表征,精确确定了其微观吸附构型(图2)。这也是水合离子的概念提出一百多年来,首次在实验中直接“看到”水合离子的原子级图像。 进一步,研究人员利用带电的针尖作为电极,控制单个水合离子在氯化钠表面上的定向输运,发现了一种有趣的幻数效应:包含有特定数目水分子的钠离子水合物具有异常高的扩散能力,迁移率比其他水合物要高1-2个量级,甚至远高于体相离子的迁移率(图3)。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他们发现这种幻数效应来源于离子水合物与表面晶格的对称性匹配程度,而且可以在很大一个温度范围内存在(包括室温)。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幻数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适用于相当一部分盐离子体系。图3 钠离子水合物在NaCl表面输运的幻数效应。a,效果图:包含3个水分子的水合物具有异常强的扩散能力。 b,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不同离子水合物在225K-300K下1ns时间内扩散的均方位移。 水溶液中的离子输运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基于连续介质模型,而忽略了离子与水相互作用以及离子水合物和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观细节。该工作首次建立了离子水合物的微观结构和输运性质之间的直接关联,刷新了人们对于受限体系中离子输运的传统认识。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表面晶格的对称性和周期性来控制受限环境或纳米流体中离子的输运,从而达到选择性增强或减弱某种离子输运能力的目的,这对很多相关的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比如:离子电池、防腐蚀、电化学反应、海水淡化、生物离子通道等等。此外,该工作发展的实验技术也首次将水合相互作用的研究精度推向了原子层次,未来有望应用到更多更广泛的水合物体系,开辟全新的研究领域。 该工作得到了Nature三个不同领域审稿人的一致好评和欣赏(Overall, I enjoyed reading this manuscript),认为该工作“会马上引起理论和应用表面科学领域的广泛兴趣”(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manuscript are of immediate interest to the communities dealing with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为在纳米尺度控制表面上的水合离子输运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可以拓展到其他水合体系”(This result may open a venue for controlling diffusion transport on nano-engineered crystal surfaces and it may be also extended to other hydration systems)。
北京大学 2021-04-11
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公布!
新版目录自2023年起实施。
教育部 2022-09-14
稀土离子4f电子云的形状研究
单分子磁体是一类具有强易轴各向异性的分子纳米磁体,可以在特定温度以下表现出磁滞等类似磁体的行为,是一种超顺磁态。分子中仅含有一个金属离子的单分子磁体通常被称为单离子磁体,近20年来,人们通常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很强的稀土离子来构筑单离子磁体。稀土离子配合物往往具有较低的对称性,因此很难从几何结构上确定稀土离子的磁各向异性轴和4f电子云的结构。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松教授,王炳武副教授和蒋尚达副研究员等近些年设计合成了大量稀土单离子磁体,并发展了多种方法研究稀土离子的磁轴取向。2010年该课题组报道了基于双酮配体的稀土镝单离子磁体(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7448)。经过系统研究,蒋尚达副研究员发现在某些特殊对称性下,晶体和分子的磁各向异性轴严格重合,通过单晶转动实验确定晶体的磁化率张量,进而求得晶体和分子的各向异性轴(Jiang SD., Wang BW., Gao S. (2014) Advances in Lanthanide Single-Ion Magnets. In: Gao S. (eds) Molecular Nanomagn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 Structure and Bonding, vol 164.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5年,蒋尚达和高松教授通过该方法首次确定了双酮类稀土单离子磁体的磁易轴取向,结果显示实验结果与量子化学从头算以及晶体场分析的结果非常接近,该工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杂志《化学科学》上(Chem. Sci., 2015, 6, 4587)。
北京大学 2021-04-11
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太阳能以其清洁、可再生的优势引起了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高效、经济的光伏技术也成为了当前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一种新型光伏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易制备、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新型光伏技术的新宠。短短七年之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实现了跨越增长,从最初的3.8%提升至现在的22%以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和潜力。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分为正式(n-i-p)和反式(p-i-n)两种结构。常规的正式器件通常需要致密或介孔氧化物作为电子传输层,其制备工艺相对复杂,且与柔性基底的兼容性不好。相比较而言,反式结构器件因制备工艺简单、可低温成膜、无明显回滞效应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其光电转换效率还稍显不足。
北京大学 2021-04-11
关于铜催化生物正交断键反应的研究
利用 外源化学 手段 实现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 调控 ,一直以来都是化学生物学 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陈鹏课题组长期致力于 “ 活细胞上的化学 反应 ” 的开发与应用 , 提出 并发展 了 “ 生物正交断键反应( Bioorthogonal  c leavage reaction ) ”  这一 新反应类型 ,突破了在活体内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一系列原始创新 ( Nat. Chem.   2014,  6 , 352-61 ;  Nat. Chem. Biol.  2016,  12 , 129-37 ;   Nature  201 9,   569 , 509-13 ) 。
北京大学 2021-04-11
文脉传承理念下的古镇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成果简介: 近些年以来,“新型城镇化”的脚步不断推进。美丽乡村是城市发展的本源,城市的发展应该传承乡村地域文脉的发展而非取代它。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应该相互交融和共生,使乡村生态和文化以可持续的方式继续生长延续。 本研究以新型城镇化为理念,在对中国乡村、古村落的规划实践中进行研究,在改造和发展乡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西藏西部地区后弘期宗教建筑研究
成果简介: 西藏西部地处青藏高原西南边缘,是“世界屋脊之屋脊”,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属于中国西部边境地区,自古与邻国交流频繁;与佛教产生地——印度、尼泊尔交界,受到其宗教文化的强烈影响。因此,该地区人们融合了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相邻地区的多种文化,建造了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建筑。该地区保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生物法净化含硫化氢废气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  以含硫化氢酸性气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法净化含硫化氢废气技术研究,以及生物脱硫基础理论研究(生物脱硫微观反应机理、脱硫菌种动力学研究与反应器流体力学模拟)。利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诱变筛选获得适合于工业化的高效脱硫菌种;构建菌体生长的多阶段发酵调控技术,采用高密度培养技术探究影响高密度培养的因素,并通过小分子化合物扰动,强化菌株脱硫机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活性多氮杂环杀虫剂创制研究
本项目多氮杂环高活性母体基础上,对现有高活性结构进行基团变化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多个潜在杀虫剂化合物结构,全面进行了结构确证。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便于研究植物根系生长的水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研究植物根系生长的水培装置,包括水培杯以及培养碗;水培杯为双层圆柱形结构,且在水培杯的侧壁夹层中设置可拆装的遮光板,以真实模拟植物根系生长条件,水培杯内还设置有根系限位管;所述培养碗的周边设置有凸沿,凸沿的直径大于水培杯的直径,以方便将培养碗沿搭在水培杯的杯口上,所述培养碗的侧壁上设置有栅条,培养碗的底部设置有网格布及吸水纸,可将植株种子种植在网格布上,根系通过网格布网孔向下延伸,可以在种子时期就种植,方便对植株根系的固定,当需要测量植物根系长度时,直接取出培养碗即可,而不会对植株造成任何损坏,且通过根系限位管给根系限位,更有助于实验测量。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8 69 70
  • ...
  • 196 19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