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及分阶段防治技术
南开大学以天津市“九五”期间的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天津市空气中主要颗粒污染物、SO2、NO2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指出了造成环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污染防治的重点。建立了固定污染源数据库,利用ISCTL3模型分别模拟了各类型源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对环境空气中SO2和PM10的贡献值,指出采暖燃煤和民用燃煤是煤烟型污染的原因,制定了固定污染源分阶段总量控制方案,并分析计算了各阶段实施方案的环境效益。 在国内首次编制了开放
南开大学 2021-04-14
一种水文区污染物监测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文区污染物监测的方法,包括 1:集成 SWAT 土壤水评估模型和地理信息模型, 利用区域地理信息进行评估计算水文区中的 NH4、TN、TP、COD 及泥沙含量;2:根据污染物含量, 利用污染物的等级划分规则,将子区域的颜色分为四个等级:绿色、浅绿色、黄色、红色;3:根据污 染物含量,绘制出指定河流指定污染点源的污染指数的变化趋势;4:根据地理信息模型获取并调整污 染点源参数及新增污染点源,回转执行所述的步骤 1,直至所需的污染点源均执行完毕;5:水文区污染 物数据计算、显示、数据输出及预警。本发明首次将土壤水评估计算模型与地理信息模型结合,提高了 计算精度,解决一般数据模型计算结果不直观、治理难的问题,预警明确直观。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抗污染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光热效应的抗污染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蛋白分离中的应用。所述超滤膜具有多孔、疏松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引入高分散的碳纳米管,一方面通过增加光的散射和吸收路径提高光吸收效率,另一方面促进热量在膜内的传递和积累,实现高效升温。在光照条件下,超滤膜表面温度显著升高,促使残留蛋白质变性,并通过气液混合冲洗法有效脱除变性蛋白,实现通量恢复。本发明制备的超滤膜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和通量恢复率,适用于蛋白质分离领域,能够显著提高膜的使用寿命和分离效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室内空气污染物寻源反计算
利用快速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室内实时气流流场数据;运用概率反计算法,获得污染源所在的位置参数。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探查,可用于公共建筑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和流行病传播事件,特别是在建筑物火灾事故中,可根据烟气浓度数据,实时定位火源位置,指导消防疏散和灭火等。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生物矿化过程模拟及仿生牙修复方法的建立
课题主要研究在模拟及真实口腔环境中,发展缺损牙齿和种植体表面蛋白质组装体等生物调控因子的程序化构筑和仿生矿化修复技术,并从微、介到宏观尺度探究材料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组装体介导的生物矿化机制。该研究为原位仿生矿化方法修复牙损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陕西师范大学 2021-02-01
国际领先的牙体硬组织原位修复及脱敏材料
"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越来越重视口腔健康和牙齿相关疾病的防治,全球口腔医学材料及器械市场高达20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10%。项目团队基于临床需要,研制了一系列APD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防治牙齿敏感症、原位修复牙体硬组织等多种功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完成动物实验等临床前研究,项目团队已经完成初步融资,正在进行产业化开发。 "
四川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系统耦合模式修复河流水质的方法
依托国家重大专项-水专项中的“伊通河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子课题完成了本专利。该成果的主要内容是是将河岸植被缓冲带系统、多功能塘系统和河道滩地上的微地形改造系统有机耦合在一起,通过系统间水力联系实现对两岸面源污染的截留与上游河道污染物的净化,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强化其水质净化的功能,并增加系统的经济收益。主要技术指标:因受周围耕地限制,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宽度控制在20-40 m 间,主要对其内的植被配置进行了优化。多功能塘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约为20 d,塘中以2:2:3:2的比例放养是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并设置面积为500 m2的植物浮床;塘出水利用60m2的芦苇人工湿地及高20 cm的溢流堰净化处理后排入伊通河。利用粒径200-400 mm的砾石构成的溢流堰将滩地泡沼与伊通河进行水利连通。上述系统相互作用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耦合系统,此耦合系统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对两岸面源污染截留和对上游河道污染物的净化效能,改善整体环境质量,增加生境多样性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有效地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问题,并提供了一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4-29
发现LTR-lncRNA在同源重组修复中的功能及机制
采用RNA组学技术,从肝癌TCGA数据中鉴定并命名了一个与p53突变相关的、由LTR12C家族衍生的LTR-lncRNA成员PRLH1。该研究发现,PRLH1可与DNA修复蛋白RNF169特异性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RNA-蛋白质机器,通过排除DSB位点的53BP1蛋白(非同源重组修复关键蛋白),启动DNA同源重组修复(HR)。在这一过程,PRLH1对RNF169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研究还发现,p53可通过NF-Y通路抑制PRLH1在肝癌中表达及其介导的HR修复。p53突变将导致癌细胞同源重组激活,成为癌细胞抵抗凋亡及耐药性的基础,该研究首次揭示了p53通过lncRNA转录调控这种新的作用方式来抑制HR修复
中山大学 2021-04-13
水泥基渗透性抗裂防水复合修复材料制备技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基渗透性抗裂防水复合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水泥基渗透性抗裂防水复合修复材料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祖坟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20~40%、粉煤灰3~20%、石膏2~10%、高铝水泥2~10%、硅酸钠1~4%、萘系高效减水剂0.1~1.5%、碳酸钠0.1~2.0%、整形石英砂40~70%、聚丙烯短纤维0.1~3.0%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05~1.0%;本发明材料性能优良、无毒无污染且具有粘结牢固、渗透深度好、防水抗渗效果和抗裂效果奇佳等特点,同时生产成本低廉、制备工艺和施工方法简单、使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一种可控的无砟轨道的自修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砟轨道修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控的无砟轨道的自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修复材料与无砟轨道混凝土混合,浇筑成无砟轨道板;根据修复材料的性能选用相应的物理场施加到无砟轨道板上,使修复材料发挥其修复的功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控的无砟轨道的自修复方法,通过预先将修复材料与无砟轨道混凝土混合制成无砟轨道板,再根据修复材料的性能选用相应的物理场施加到无砟轨道板上,使修复材料发挥其修复的功能,即通过人为的干预,使得修复材料在需要修复的时候发挥修复的功能,实现修复材料的可控性,方式简单,提高无砟轨道伤损修复的效果,延长无砟轨道使用寿命。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33 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