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辅助系统软件(TJSIG)
TJSIG 系统软件是我国第一套自行研制开发的用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和交叉口信号 配时优化并给出完备数据分析的软件。该系统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集 交通设计理论、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和交通系统评价理论于一体,既适用于新建道路交叉 口的交通设计、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评估与分析;又可对既有交叉口进行评价和改善, 为城建设计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彻底改变传统交通设计和信号配时工 作的枯燥繁琐。 TJSIG 能够动态生成交叉口交通设计简图和信号配时相位相序参数图,具有空间设 计与时间设计双重优化与互反馈功能;支持“相位搭接嵌套”并允许用户根据交通需求 定制相序;充分考虑我国混合交通条件下自行车与行人的通行安全与效率;预留了公交 优先与控制模块接口;兼具方案优化生成和既定方案评价的双重功能;提供六种优化目 标函数;提供多达九种交叉口设计评价指标的分析报表。
同济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弹性体的道路警示桩
一种基于弹性体的道路警示桩,包括弹性桩体、反光贴和底座,所述弹性桩体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弹性桩体上设有反光贴,弹性桩体的下部设有双曲面变形回弹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回弹性能较好的弹性体材料,警示桩不易被破坏,不会因为警示桩被破坏,交通部门未及时发现并更换,而产生交通安全隐患,增强交通安全的保障,有效减少可能的交通事故,降低人民生命财产风险及经济损失。可有效避免因频繁撞击破坏警示桩,并频繁更换带来的高经济损失。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弹性体材料,易变形且硬度较低,车辆碰撞警示桩时,对车辆造成的损伤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道路生态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本成果研究开发了道路径流污染综合处治、旧路面材料全循环再生利用、路域范围雨水强化渗蓄等成套技术;确定各生态渗滤结构的级配组成及结构形式,并采用宏观试验与微观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不同渗滤材料与结构的去污机理,进而形成道路径流污染综合处治技术;分析旧水泥路面混凝土破碎料特性,提出旧料再生骨料的分级方法,提出旧水泥混凝土再生料全循环利用指导方法。
扬州大学 2021-04-14
重交通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历 20 年。目前的设计理论借鉴了国外的思想,其实质是轻交 通路面设计思想的简单外延。我国道路的特点是交通量大,重车比例高,如外环线的重 车高达 65%,远远大于国外约 10%;超载严重,载重车超限比例达 51%。这导致路面寿命 仅 5-8 年,许多公路通车 1-2 年即大量损坏,远小于国外 20 年以上的寿命。 本研究集 17 年研究积累,创建了重交通沥青路面的完整设计理论。首先,通过实 地调研,发现了路面损坏的新类型;首次测定了动水压力,发现了沥青的迁移现象;首 次揭示了非均布重载下的路面力学响应和 Top-Down 损坏的必然性;系统阐明了路面损 坏的新机理和新模式,提出了设计新指标,为新理论构建打下了基础。其次,根据 17 年来积累的海量数据,创建了路面全寿命结构行为方程;提出了等效结构变换法,统一 了国际路面核心设计理论;发现了影响路面温度的新因素,建立了实用预测方法;首次 考虑了剪切疲劳效应,建立了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建立了材料 5 面体控制标准;提出了 "按性能设计,按力学验算"的设计思想,实现了使用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构设计与材料 设计的并轨。其三,发明了普适改性沥青系列技术,综合性能优于国际产品,打破了垄 断;提出了技术标准,研制了生产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和产业化。最后,研发了系列实 验设备,为结构和材料评价提供了新手段。 成果在沥青路面的损坏机理、温度场预估、抗剪试验以及设计思想、方法方面具有 突破和原始创新,核心设计理论的统一和"按性能设计、按力学验算"的提出,是路面领 域的重大理论突破。申请专利 14 项,出版专著 2 部,论文 177 篇,EI 检索 65 篇,部分 被引 749 次。近 5 年应邀在全国讲座 45 次。成果在国际最繁重的深港西部通道等 20 条 重交道路上直接使用,最长已用 13 年依然完好,节约路面建设资金 15-30%;已在北京、 广东、山东、江苏等省市全面使用,其他省市间接使用,部分成果已被 2007 年规范所 采纳,累计节约投资 2 亿 8 千多万元。
同济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筑路材料、沥青道床及高铁路基防护技术
1、无砟轨道结构防水减振结构。在无砟轨道基座板底部与基床表层/桥面板顶面之间,全宽铺设防水联接层和缓冲保护层。本发明利用全断面铺设的联接层与缓冲保护层实现全面立体防水与整体性,利用特种改性增强剂调整沥青混凝土防护层的动态模量、阻尼特性与变形适应能力实现刚度匹配与缓冲减振功能,利用特种改性增强剂增强沥青混凝土的荷载扩散能力、疲劳耐久性与抗水损害能力,有效解决现有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防水层过早破坏失效与层间唧浆、脱空甚至冻胀等问题,提高轨道下部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平顺性、均匀性和长期稳定性,为无砟轨道板提供良好的稳定支撑,以延长轨道板的疲劳寿命,是一种长效的防护方案。 2、一种新型的铁路基床表层结构。适用于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路基基床表层,在无砟轨道结构支承层与基床底层之间铺设,所述结构由上至下包括沥青碎石排水层、粘结层、全断面密实沥青混凝土防水抗冻层。利用沥青碎石排水层的大空隙性与良好渗透性将降水快速排出线下直接动力作用范围,再利用具有一定横坡度的密实沥青混凝土将沿沥青碎石层空隙下渗的水从沥青混凝土层表面横向排出路基范围,为基床底层提供良好的抗冻保护,有效解决无砟轨道路基表面积水、水泥混凝土防水层过早破坏失效与级配碎石基床翻浆冒泥破坏路基稳定性等问题,提高轨下基础结构排水性能和长期稳定性,是理想长效的铁路基床表层设计方案。
东南大学 2021-04-13
沥青基灌浆材料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方法
本项目研究以无泌水的沥青基灌浆材料取代水泥基灌浆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泌水问题。由于沥青基灌浆材料在加热后变为易于流动的液体,冷却后又变为固体,从而充满整个预应力孔道,形成一个密实、不透水的固体材料结构,从而避免预应力体系遭受杂散电流及腐蚀介质的侵蚀,保证其耐久性。 技术特点: 本项目从问题根源入手,以国家发明专利“沥青基灌浆材料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方法”(专利号:ZL 2007 1 0175404.4)为基础,采用无泌水的沥青基灌浆材料取代水泥基灌浆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泌水问题。 主要技术指标: 沥青基灌浆材料的施工温度控制在150℃左右;由于沥青基灌浆材料的施工温度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控制在5%以内; 应用范围: 本项目所研究的沥青基灌浆材料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应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施工中。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基于PPA的改性沥青性能提升与应用研究
聚合物(SBS)改性沥青显著改善了甘肃省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但是其成本较高、改性工艺复杂和易离析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多聚磷酸(PPA)作为一种新型沥青改性剂,具有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沥青性能改善明显等优点,在甘肃省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项目结合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需求,采用多聚磷酸对沥青进行改性和提升,系统研究PPA改性沥青与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其适用性。主要内容有:(1)PPA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2)PPA复合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3)PPA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4)PPA改性沥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4-14
一种沥青路面太阳能吸收装置
通过该装置吸收沥青路面上的能量,并将能量存储在循环水中,并与双层玻璃水幕墙类建筑配套使用,用循环水调节双层玻璃水幕墙类建筑物内的温度,充分发挥沥青路面吸收太阳能的特性,来降低玻璃幕墙类建筑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该装置使用操作简单,太阳能利用率高,使用方便,降低玻璃幕墙类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成本,减少其它能源的损耗。有助于环境保护,应用环境友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BIM的无人机道路检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无人机道路检测系统,包括:无人机,BIM中心和道路检测中心三个子系统;无人机子系统包括无人机测量系统、GPS定位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无线收发模块;BIM中心子系统包括道路检测模块、三维信息模型建立模块、存储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道路检测中心子系统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地面监视系统、存储系统和无线收发模块。本发明采用无人机代替道路监测车进行道路检测,解决了车辆振动和交通流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同时弥补了道路检测车无法测量道路沉陷指标的缺点;无人机将比道路监测车进一步智能化,节省劳动力,更加省时省事;BIM技术将道路检测从二维扩展到三维,为以后的检测、养护和再设计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并联机器人的汽车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控制精度高, 采用姿态与伸缩杆双闭环控制方法,进行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力等的控制,可满足测试设备的试验数据高精度采集的要求。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