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血管内单向分流带瓣膜的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介入的方法利用输送器输送到分流部位,然后释放,释放后膨 胀成哑铃状弹性结构牢固固定在分流部位,可适合不同大小的分流,用于治疗先天性心 脏病左向右分流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微创、成本低、易于推广的特点。 其中第二、三项专利不仅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而且还成功应用于临床上,完成手术 40 余例,病人均得到治愈,无不良反应发生,相关的文章也已在国内外发表,而且经上 海市科委鉴定意见为:国际领先。下面是专利获奖情况: 1.带阀门内支架治疗疑难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获得 2001 年上海市第四届临床 医疗成果三等奖 2.带阀门内支架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得 2002 年上海市 科技进步三等奖 3.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非开胸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得 2002 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二 等奖
同济大学 2021-04-13
一种治疗呕吐的药物组合物
【发 明 人】张科卫 ;陈文星;  蔡皓;  崔小兵; 吴皓【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呕吐的药物组合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呕吐的药物组合物,它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琥珀酸1份;羟基丁二酸7份;柠檬酸10份;亚油酸0. 3份;6一姜烯酚2.3份;6一姜酚7份。本发    明 的药物组合物能有效治疗各种呕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放疗后神经痛治疗研究成果
指出该临床研究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首个研究头颈肿瘤放疗后慢性疼痛药物疗效的RCT,为放疗后神经痛药物治疗提供了高证据级别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也是自JCO创刊以来,首次发表由中国医生主导完成的头颈肿瘤放疗后神经损伤并发症临床研究成果。       头颈部肿瘤尤其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高发肿瘤,放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和其他辅助治疗手段的进步,头颈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逐年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如何提高放疗后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医生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常出现头面部疼痛及痉挛,据报道,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在肿瘤放疗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31%。放疗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活动,甚至可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常规止痛药对放疗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不佳,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该方向的随机临床试验,因此开展放疗后神经痛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够为该治疗提供临床证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中药“消炎灵”治疗前列腺炎
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急毒、长期毒性药理及临床观察6年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一种治疗干眼症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干眼症的药物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地,其主要由下列组分制备而成:千里光、密蒙花、女贞子、红景天、野菊花、熟地黄、木贼、玄参和黄芪。本发明治疗干眼症的药物组合物在增加泪液流量、延长泪膜破碎时间,改善角膜染色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干眼症的药物推广使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治疗皮肤癣病药物―肤瑞肽
癣病是由不同致病真菌感染皮肤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全世界约1/4的人口遭受此病侵扰。治疗癣病的药物虽然不少,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所谓“大夫不治癣,治癣就丢脸”即此意思;还有一些治癣药剂刺激性太大,或毒副作用大,患者不愿接受。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仍为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研制成一种新型皮肤消毒剂---肤康肽喷搽剂。临床上经常发现许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耐药性超级细菌治疗新机制
发现一种已于临床应用多年专门对付幽门螺旋菌治疗胃溃疡、含有金属铋的抗菌药物 (枸橼酸铋钾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 CBS),能有效“驯化”抑制一些死亡率极高、具多重耐药性超级细菌的活跃性,并能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让现有抗生素的使用周期大为延长,可对付包括会引发出血性腹泻、败血症、脑膜炎和多发性脓肿等严重感染的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CRE)和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等。 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CRE)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当今全球最高危的三类超级细菌之一,是一类对几乎全部的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经人对人的传染性非常高。据美国CDC的数据,受到CRE感染并发展为血液感染的病人致死率可高达50%。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是一种导致CRE超级细菌形成的重要耐药因子,携带NDM-1的超级细菌感染控制难度大,死亡率高,对公众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有机会引发抗生素时代的终结从而使人类进入后抗生素时代。科学家已在除南极洲外逾7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携带NDM-1的致病菌。 该研究团队发现含铋化合物可成为一类对付NDM-1的强力抑制剂。团队通过对港大余雷觉云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医生在香港采集的NDM-1耐药大肠杆菌(简称NDM-HK)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在现有的抗生素疗法中加入含铋的抗菌药,携带NDM-1的超级细菌会逐渐被“驯化”,以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便能将这类细菌轻易杀死。 尤为重要的是,利用这种全新的联合疗法能把现有抗生素的用量减少近九成,并在较长时间内遏止NDM-1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强,从而使现有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得以大为延长。研究团队在小鼠感染细菌模型中,使用含CBS的联合疗法能显著延长被NDM-1细菌系统性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将小鼠的最终成活率提升25个百分点以上。目前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 CBS 的应用范围, 正实验超级细菌尿道感染等动物模型,以期更广泛对抗一系列的恶菌感染。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射频消融治疗动脉瘤的仿真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围术期液体治疗管理监控器
本发明公开一种围术期液体治疗管理器,包括载液器和检测控制器,载液器包括备液池、载液轮、储液盒、漂浮控制器,通过载液轮上的载液桶将备液池中的液体转运到储液盒,提供给输液器进行输液。本发明能够实时记录和控制输液量,也可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可快速大量补液,适用于失血性休克等需要快速补液的患者。
四川大学 2016-10-08
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
在基因治疗中,载体将治疗基因导入靶细胞,使其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为一体或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特定蛋白质,从而治疗因基因异常或缺陷而导致的疾病。因此,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基因递送系统。基因治疗市场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据Clinical Trial数据,目前基因药物以病毒载体为主,约占所有载体的70%,未来病毒载体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17年FDA批准罗氏公司的基于AAV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Luxturna用来治疗患有特定遗传性眼疾的儿童和成人患者。从实验室简单的基因过表达、体外的基因干扰、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 、CAR-T免疫疗法技术、到肿瘤、神经、代谢、眼科、心脏、肝脏、肺等临床前动物和临床人体试验的研究,基因病毒载体的应用无处不在。我国离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上存在巨大差距,基因运载工具由于开发难度大,生产工艺要求高,目前我国和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国内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目前美国FDA已有批准的的基因治疗药物收费非常高昂。    目前采用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已经成功用于血友病,先天性黑矇,脊髓肌肉萎缩症等单基因疾病的治疗。
浙江大学 2021-11-0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40 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