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面瘫电针
治疗
仪
【发 明 人】王凭;戴学丰 【摘要】 一种面瘫电针治疗仪,包括一外壳,外壳上设置显示屏,同时,外壳上依次设置有确认键,自动匹配转换键兼暂停键,处方、剂量调节键及输出线插孔,治疗仪上还设置有电源线插孔,外置保险管口及总电源开关,电极经输出线插孔与治疗仪连接,治疗仪内设置电路。采用自动检测神经损伤程度处方及自动匹配治疗处方转换设置,能实现对面瘫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检测,并通过独特设置的自匹配转换键实现“自动检测-匹配适宜治疗处方”过程,以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功能强大,是一种专病专用治疗仪并兼有其他治疗保健功能。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直观针对性强的特点,适于针灸科、康复科、理疗科及家庭保健使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瞬态加热体腔热灌注
治疗
系统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人们一生中患晚期癌症概率为22%。本产品主要针对严重影响病人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晚期癌症恶性胸,腹水症状,进行热循环灌注治疗,达到消灭腔体内癌细胞的目的。 项目团队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瞬态加热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该项目研发成果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可有效解决恶性胸腹水,明显改善肿瘤病人生存和生活质量。该系统热响应迅速,控温精度高,治疗精准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4
治疗
吞咽障碍的低频脉冲电磁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可调低频脉冲电磁仪。包括电源模块、刺激信号产生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三个部分。电源模块与刺激信号产生模块连接,人机交互模块一端与刺激信号产生模块连接,另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刺激信号产生模块输出特定可调治疗吞咽障碍的低频脉冲电磁信号。使用时,输出刺激信号通过两组六对刺激电极作用于人体需要治疗部位,控制刺激信号产生模块,调整刺激信号组别、类型、刺激时间及刺激强度等参数,实现不同患者对刺激信号的要求。临床试验表明,在低频脉冲电磁信号产生的具有特定的强度和频率的环境下每次刺激30~60分钟,平均治疗10~14次具有较好的治疗吞咽障碍的效果。
四川大学
2016-04-21
NeuroSee(神思)无创成瘾
治疗
仪
成果创新点 项目产品基于神经信号实时反馈技术 (Neurofeedback)、经颅电刺激(tES)两项关键技术对脑 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和神经障碍)进行物理干预,实现对 于人的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的改善并降低精神障碍病症。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软件,我们实时的获取大脑 的脑电信号,通过我们专利技术—集群算法,可以实时的 得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信号出现的时候,开 始给予大脑一个微电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治疗
骨折的自然铜浸出技术
自然铜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是常用活血化瘀止痛药 物。本项目公开的自然铜微生物浸出液具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效 果,且用量很少。另外,由于自然铜微生物浸出液是一种可溶性的药物, 因此可以单独或与其它药物配伍及添加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很容 易制成各种制剂,包括栓剂、丸剂、颗粒剂、膜剂、微囊剂、滴丸剂、 气雾剂、酒剂、糖浆剂、口服液、注射液或注射粉针剂等。
兰州大学
2021-04-14
NeuroSee(神思)无创成瘾
治疗
仪
项目产品基于神经信号实时反馈技术 (Neurofeedback)、经颅电刺激(tES)两项关键技术对脑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和神经障碍)进行物理干预,实现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的改善并降低精神障碍病症。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软件,我们实时的获取大脑的脑电信号,通过我们专利技术—集群算法,可以实时的得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信号出现的时候,开始给予大脑一个微电流刺激。第三部分再实时获得完成刺激信号给一个闭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25
动静脉脉冲
治疗
仪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及静脉曲张在老年人及手术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长期以来,临床均采用抗凝药物以及围手术期循序减压弹力袜对上述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然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分级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对预防 DVT 及静脉曲张有较好效果。目前,生产上述产品的公司主要包括美国 Kendall 公司、英国 Huntleigh 医疗设备公司等,我国目前仅有2 家企业从事相关系统的研发,性能比国外产品落后,且价格昂贵。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组研发了一款“动静脉脉冲治疗仪”,对 DVT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新型纳米
药物
载体 “隐形生物导弹”
完成团队简介:团队负责人宫永宽教授,日本佐贺大学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访问教授;现任西北大学材料科学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西安市仿生生物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研究团队包括教授3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后及博、硕士研究生30人。 成果内容:将仿细胞膜结构涂层完美的体内隐形作用与肿瘤靶向分子的靶向作用结合,集成在纳米载体表面,可以制造出在血液中长循环、对肿瘤细胞高选择性结合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隐形生物导弹”。“隐形生物导弹”抗癌药物的开发应用,可从根本上解决癌症早期诊断困难、化疗毒副作用大的世界难题,获得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成果优势及用途:设计构建仿细胞膜结构的纳米载体获得了超长的血液循环半衰期(90小时,国际领先),具有优异的体内隐形性能;将叶酸等肿瘤靶向分子引入纳米载体表面可提高肿瘤细胞摄取4至8倍,靶向作用显著。 成果成熟度:癌症化疗药物“隐形生物导弹”已经完成实验室验证,需要进行大批量动物实验、申请临床批件。 预期成果收益:以“隐形生物导弹”抗癌药物为例,进一步市场化放大、获得国家临床实验批件约需投入5000万元(占50%)。若以建100吨/年规模的装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约50万元/吨,销售收入200万元/吨产品,净利润约为15000万/年,投产后约8个月可收回成本。 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状态 知识产权权属 ZL200610105049.9 仿细胞膜结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独占 ZL200910219143.0 一种仿细胞外层膜结构修饰涂层制备的方法 授权 独占 ZL201010192087.9 仿细胞外层膜结构聚合物交联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授权 独占 ZL201110205373.9 仿贻贝粘附蛋白和细胞膜结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独占 ZL201310469385.1 一种通过聚多巴胺涂层构建功能化表界面的方法 授权 独占 陕科鉴字[2014]第019号 仿细胞膜结构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鉴定成果 国际领先
西北大学
2021-05-11
模拟移动床分离手性
药物
技术
手性药物在化学药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化学合成药物中有1/3甚至更多的手性或者手 性对映体构成的外消旋体。药理学研究表明,手性药物的各对映体在进人人体后药理作用有着 明显差异,这使得对光学纯单一对映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其纯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手性药物的分离中,模拟移动床色谱具有周期短、成本低、分离效率高、固定相利用 率高、流动相循环使用、自动化连续操作等优势,已被国际上公认为制备规模拆分手性药物的 最有效手段。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手性化合物的技术一直被美国UOP、法国Novasep、德 国Knauer、日本Daicel Chemical等少数几家大公司所垄断。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 SMB过程的研究无论从基础体系的设计,还是此项技术的工程应用都相对发展缓慢。 通过研究同步和异步模拟移动床过程模拟优化设计理论体系,建立了大规模手性化合物拆 分的新方法。采用VARICOL-Micro 装置,可成功分离愈创甘油醚、反-均二苯乙烯氧化物、氨 鲁米特,得到单一对映体产品纯度达到 99.0%以上。VARICOL-Micro 装置从法国诺华赛公司引 进, 该装置同时具备SMB (同步切换) 和Varicol (异步切换) 两种操作模式。与传统同步控制的模 拟移动床技术相比,异步控制的Varicol技术能够在少于同步控制SMB色谱柱数量的条件下实现 同样的分离效果,降低分离成本并更有效的利用了固定相。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结构
药物
研发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1)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增加和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多种耐药性结核杆菌(MDRMT) 等超级耐药致病菌相继产生和扩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威胁人类健康,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不仅成为医药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WHO首次发布了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2016年,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WHO再次发布报告,全面审视了全球的耐药菌情况。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专门提出要推动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美国、中国等国家高度重视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美国政府2015年制定了为期5年的抗击耐药细菌国家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 —2020 年)》。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2)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感染性疾病在中医典籍中常被称为外感疾病,有外感热病、伤寒、温病、温疫等称谓。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突破口,《“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了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强调发展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在中医药原创思维的指导下,加强系统生物学、合成化学、大数据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研究策略的优化和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学上的变革,解决当前中医药的研究瓶颈问题。 (3)项目建立了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 项目建立了以“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有效成分-病证-菌”和“结构-网络-靶标”的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的新模式,建立了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和平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建立新体系、开发新药物。 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平台 项目建立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新靶点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突破了中药防治耐药菌新品种的评价技术:基于病证菌模型的创新中药评价;基于毒效整合的创新中药评价。 (4)筛选出中药防治耐药菌候选药物两个 ① 基于“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理念筛选出中药五类新药1个-广藿香油 通过前期对大量中药方剂抗耐药菌活性进行筛选,发现广藿香在大量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中药方剂中都有出现,初步活性测试也表明,中药广藿香具有较强的抗耐药菌效价。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广藿香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耐药菌效果远不如广藿香油,因此广藿香油是广藿香抗耐药菌活性的有效部位。 广藿香油的药效学研究 针对广藿香油能“芳香化湿”治疗阴道炎的临床应用,我们通过构建家兔阴道炎模型、大小鼠阴道炎模型、原发性痛经模型、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多种动物离体子宫模型等,通过细菌筛选、细胞筛选等试验平台,借助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先进设备对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物质基础、量效关系、药理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对于阴道炎具较好的治疗效果。随后项目对广藿香油栓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② 基于“有效成分-病证-菌”理念筛选出抗耐药菌新药1个-广藿香酮共轭取代衍生物(CDPC-B7)片剂 广藿香酮是广藿香油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胃肠道调节功能、抗炎和抗菌等作用。经实验证明,广藿香酮能够抑制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黑根霉菌(Rhizopus nigricans)和其他真菌,体内研究表明对大肠埃希菌(E. coli)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广藿香酮单体对棒状杆菌和金黄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小于0.098 μg/mL。经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药物抑菌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我们利用分子对接以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研究了广藿香酮复杂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抗菌作用的靶点。并通过基于靶点药物设计方法,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类能与靶点紧密结合的广藿香酮创新衍生物,并通过借助有机合成方法学手段对化合物合成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实现了创新广藿香酮衍生物库的构建。随后通过抗菌活性验证、片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23
24
25
...
72
7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