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功率电子冷却器及其关键技术
三种产品及其关键技术: 1、冷凝端扩展型仿生毛细管芯平板热管 基本原理:(1)在散热翅片内构造许多通道,增加平板热管冷凝端的散热面积。(2)在平板热管蒸发端表面上烧结仿生毛细管芯,提高热管蒸发端的传热系数。(3)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散热翅片)采用一体化设计,从而确保平板热管和散热器之间的紧密接触。(4)众多散热翅片内的通道与仿生毛细芯相结合,类似于许多微型热管同时工作。 技术指标:(1)提高散热性能20%(用于大功率LED的散热器产品如图5所示)。(2)中心温度降低20℃;减少产品重量50%。(3)材料成本可节省50%。 综合优势:(1)由于固体翅片内存在延伸冷凝器,可为加热区提供充足的液体,保证加热区在超高热流密度下不会达到干燥状态。(2)翅片不仅用作散热器,还用作冷凝器。固体翅片内的冷凝传热确保了沿翅片高度方向均匀温度,从而提高翅片效率。(3)散热器可在反重力状态下运行,体积小,重量轻。由于集成设计,蒸发器和翅片散热器之间不存在接触热阻。 应用领域:电力电子、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军工设备等领域中大功率、大热流密度芯片及其设备的散热,例如大功率激光器、照明LED、控制芯片、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及大数据计算中心等。 2、回路热管 基本原理:(1)回路热管内部构造了三层毛细芯,第一层毛细芯为多尺度结构吸液芯,取代了传统回路热管中的实心沟槽微通道。多尺度结构吸液芯可将蒸发器内的汽-液流动路径分开,液体通过多尺度毛细芯吸入,蒸汽在固-液-汽界面处产生,并通过大尺度沟槽溢出。多尺度毛细芯同时满足了两个需求:蒸汽溢出需要多尺度孔隙,液体吸入需要小尺度孔隙。(2)第二层和第三毛细芯不仅起到回流液体的作用,还起到防止热泄露的作用。第三毛细芯为超低导热率材料,可大大减少从蒸发器到补偿箱的热泄漏。 技术指标:(1)与传统回路热管相比,蒸发器中心温度可降低20-50℃,最大热流密度可达40W/cm2。(2)在300W加热功率下,最大反重力高度可达500mm。 综合优势:(1)可在反重力状态下运行。(2)散热功率大,散热距离长。 应用领域:航空航天、能源动力和军工装备等领域光电设备的散热。 3、超薄热管 基本原理:(1)将仿生多尺度微-纳结构应用于热管蒸发端毛细芯。(2)热管超亲水蒸发端和超疏水冷凝端相互匹配,共同调节热管内部的汽液相分布。(3)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的相变传热主要是核态传热机制,传热系数对于热流密度的变化具有自适应响应特性。 技术指标:(1)显著降低热管蒸发端中心温度30-40℃(~100W/cm2)。(2)蒸发传热系数提高2.4倍。(3)冷凝传热系数提高4倍。 综合优势:(1)体积小,重量轻。(2)显著提高设备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应用领域:笔记本电脑、微处理器、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的散热。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7-20
一种多隔离变压器串联供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隔离变压器串联供电装置,输入电源V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4
一种插电式集成液压作动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电式集成液压作动器,具有中心带杆油缸7及以带杆油缸7缸壁为内缸壁的环形腔18,环形腔上设置有补偿器14;油缸7及环形腔18支承在缸座26)上;缸座中部设置有安装空间13;全部流道采用了集成在缸座的内部安装空间13内。本发明将伺服电机与油泵、油箱、油缸、补偿器、电源接插件等进行高度集成化设计,形成一个独立控制的作动器,插电就可动作、可独立安装、独立使用,也可用在主机中实现功率电传,液压传动由分配式供能向分布式供能转变。由于其独特的性能,本发明在航空领域、深海设备、电动工程机械、机器人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4
4000KN 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
研究内容 :4000KN 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突破了传统螺旋压力机飞 轮作正反向旋转的运动方式和螺杆与飞轮联为整体的结构型式, 飞轮旋转 方向单一且转速基本恒定,飞轮与螺杆之间设有液压离合器,是一种新型 螺旋压力机。 其离合器的脱开时刻可控, 故可实现定力打击或定行程打击, 替代传统螺旋压力机, 用于金属材料的模锻和耐火材料、 建筑材料的压制。 技术性能 :本项目在对德国多家公司生产的离合器脱开机构进行
南昌大学 2021-04-14
一种闪存存储器的混合映射方法
一种闪存存储器的混合映射方法,属于固态存储领域,解决现 有映射方法存在的处理随机写请求并行度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闪存 存储器的性能。本发明包括初始设置步骤、缓存操作步骤、数据读操 作步骤及数据写操作步骤,通过引入虚拟存储块的概念,当发生数据 写操作时,仅当缓存中替换出来的页连续,且能够写入顺序写日志块 中时,仍然按照传统闪存存储器的方式写入,在其他情况下,均可以 将其写入虚拟存储块中的一个大页内,由于一个大页中的多个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磁约束脉冲涡流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约束脉冲涡流传感器,包括底座、永磁体、激励线圈、接收线圈、航空插座和端盖,其中底座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体,且其开口端由端盖予以封闭;永磁体呈圆环状结构,其上下端面为磁极且极性相反,同轴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接收线圈同轴设置在永磁体的内部,它的内部继续同轴设置激励线圈;航空插座设置在端盖上部,并分别用于实现激励线圈和接收线圈与外部之间的电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检测灵敏度不高的缺点,同时具备结构紧凑、便于操控和发热量低等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月球探测器精密定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月球探测器精密定轨方法,将观测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两种模型有机结合,从而将 动力学模型参数引入到结合模型中。其次通过对结合模型中所涉及的不同参考系进行统一,将参考系的 连接参数引入到结合模型中。从而建立一种同时改进结合模型中所涉及的参考系连接参数、探测器初始 状态参数、探测器飞行段动力学定轨的摄动模型参数的新模型,用此模型和观测数据可以改进这些参数 的先验精度,提高月球探测器的定轨精度。 
武汉大学 2021-04-14
毓旋翼 —模块化可变形飞行器
“毓”旋翼是一种模块化多旋翼无人机的,系统构建了一种新型多旋翼无人飞行平台,设计了简单可靠的连接结构。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由于单个飞行模块具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本项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模块的协同控制算法并给出了区别于常规多旋翼构型的多种模块排布方式。此外,还能够基于冗余传感器数据研究了数据融合算法以提高传感器精度。“毓”旋翼无人机由多个单旋翼模块组成,每一个单旋翼模块具有独立的结构、飞行控制器、动力系统以及通信设备。飞行控制器用于感知环境,处理数据,实现算法,是飞行器控制的核心。其中包含以下传感器,加速度计(用于测量姿态),陀螺仪(用于负责测量姿态以及获取角速度),磁力计(用于获得姿态)以及气压计(用于获得高度)。通信设备用于模块与模块之间以及模块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由于通信的多对多特性,将会引入通信网络实现组网通信。结构用于组成机体,安装放置元器件,并实现与外部的连接,是飞行的主体部分。动力系统则用于动力输出,包含无刷电机、电子调速器、螺旋桨、电池以及配套供电网络,在这里由于多个模块之间可以采用独立电池供电,为使多个电机之间的供电电压相同引入了并联供电网络,实现多个电池之间的并联供电。 1、主要技术优势 毓”旋翼的若干个子模块相同,使用者只需稍加注意正反模块的结合,便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确定子模块的数量和具体的连接方式,以满足不同的载荷需求或其他用途;由于模块化,单模块紧密排列本就利于储存,再加上可折叠变形,因此毓旋翼在储存方面极为便利,而且折叠储存方式多样,适合于多种场景; 2、主要性能指标 1)模块化,灵活拼装,快速更换,“毓”旋翼由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单旋翼模块组合拼装而成;2)协同化,组成此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单旋翼模块高度内聚,多个模块协同控制以实现整体控制;3)多样化,使用者可自由改变子模块的数量和排布方式进行组装,以满足不同载荷的实际需求。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2
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外管、内管、吊杆、橡胶塞和三通管,外管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其上端敞口;内管包括管体、筛体和盖体,管体的上下两端敞口,筛体套装在管体的下端,盖体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吊杆的下端位于外管内且该端连接在盖体上;橡胶塞上竖直设有排气孔;所述三通管包括下口、上口和侧口,三通管的下端卡接在橡胶塞的排气孔处,三通管的上口通过橡胶块密封;所述吊杆从橡胶塞上的排气孔处穿过橡胶塞,并从三通管的下口、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频率可调的介质谐振器天线
一种频率可调的介质谐振器天线,属于频率可调天线技术领域。 包括介质谐振器(1)、金属底座(2)、矩形通孔(3)、金属波导(4)、同轴传 输线(5)、金属滑块(6)、绝缘连杆(7)和直线伸缩驱动单元(8)。本发明采 用可调缝隙结构实现的频率可调介质谐振器天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且辐射特性稳定。相比其它方式实现的频率可调介质谐振器天线,本 发明的天线谐振频率调谐范围宽,辐射效率高,所有调谐机构均放置 于天线辐射的阴影区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4 185 186
  • ...
  • 318 3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