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Tempo Talents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数据资源中心主要用于维护系统分析所用的数据源、构建数据模型、新建视图,并进行数据权限分配与管理。师生可以根据实验和实训需求,自定义新的数据源,作为学生实验练习的数据。同时也满足教师科研项目需求,对接各类科研数据。支持数据按人员、按类型进行分类,确保满足不同数据的精准使用要求,也保证教学与科研的顺畅进行。1、 数据管理数据源管理支持多种类型数据源添加、API数据接口配置;数据模型支持同一数据源下的数据分类管理、元数据管理和维护、数据抽取加速、数据权限设置等功能;模型授权支持将数据模型按照组织机构、角色、组的方式授权给设计用户;总体上来说,数据管理实现各类科研数据的统一接入、管理与权限的按需分配。2、开放数据超市数据超市提供了30多个维度、700多个二级类目、上万个业务标签的全维度业务数据画像,数据总量超过500亿,存储总量超过100T,日均增长超过500万条,为企业采购风控、销售客户评估、AI精准获客、精准招商、投融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事业单位及各类专业人员提供了企业活力指数评估和全息数据画像,从微观、中观、宏观多方面提供了各类企业数据分析报告、行业趋势报告和相关指数。同时基于国家电网创新应用开发平台、中广核新能源数据价值创新联合体等行业组织,可以精准提供电力、新能源等产业的真实业务数据,为高校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15
4K深低温超弹性三维石墨烯材料
具有较大可逆形变功能的弹性材料在各种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需求。然而,当温度显著降低时,材料延展性或弹性通常会受到损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材料能够实现在外太空等深低温下具有高弹性。近日,南开大学陈永胜团队报道了一种三维交联的石墨烯材料,在4K的深低温到1273K的高温温度区间材料超弹性行为几乎不变。在4K超低温条件下,具有与室温相同的力学性能:几乎完全可逆的超弹性行为(高达90%的应变),杨氏模量不变,泊松比接近零,循环稳定性好。原位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这种超弹性得益于独特结构的协同结果:单个石墨烯片层的本征弹性和片层之间的共价连接。
南开大学 2021-04-10
一种深大泥浆坑原位分步固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大泥浆坑原位分步固化处理方法,先使用浅层固化的方法对上部泥浆层进行固化处理,使其形成坚硬固化层;然后在上部固化层上按设计挖孔,利用高含水率泥浆的良好流动性,使泥浆在固化层的自重压力挤压作用下由形成的孔道溢出于固化层表面,而原先形成的固化层也随之下沉;待溢出泥浆达到一定深度,再对溢出泥浆进行固化、挖孔,使新的固化层下沉并挤压出其下部泥浆,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所有泥浆完成固化处理。本发明原位处理泥浆,解决了因场地条件限制不能清除外运处理泥浆的难题,同时节省了挖掘、运输和堆放泥浆的费用,避免了在此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只需在表面进行固化处理,施工快捷方便,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东南大学 2021-04-11
微创深静脉取栓器设计、图像处理算法改进
基于流体动力,对微创深静脉血栓取除器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初步离体血栓实验验证了取栓器的血栓取除率、残血栓粒度、取栓时间等;改进双侧乳腺钼靶图像预处理算法及数据处理算法,可提高乳腺癌预测的精度、敏感性、特异度。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深潜结构设计
项目背景:国内外当前对水陆两栖推进器的研制涉及一系列 理论、技术和功能应用等问题,其中,基于海鳐鳍水下波动推进 机理,同时仿蛇在陆地上蜿蜒爬行的运动方式,对推进器水陆两 相运动进行适应性设计,使其不改变推进模式同时满足水面推进 和陆地行走需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采用主要采用组合泵喷推 进方式使其在水下保持高速航态和声隐身性,搭载多波束探测系 统以及自主航行控制技术,使其可以环岛自主航行,探测水体目 标及海底地形地貌,最终形成全地形波动式水陆两栖推进器的设 计,目前鲜有报道。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通过对全地形波动式水陆两栖推进 器所涉及的仿生推进机理、推进装置、航行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 研究,突破两栖仿生推进器深潜结构设计、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波动与泵喷耦合推进方式、运动控制器设计技术、多波束搭载设 计技术,实现水陆两栖推进器统一控制系统及动力系统框架下的 水-陆两栖航行,完成复杂水陆两栖作业任务。技术指标:工作 水深不小于 500 米,可实现悬停、原地回转等高操纵性;搭载多 波束声纳,具备高精度探测识别能力;总尺度不低于 5m,最高航速不低于 20kn,自噪声低于 60dB,柔性材料拉伸强度>800MPa、 断裂伸长率>2.5%。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拥有相关研究的技术团队。 
青岛船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1-09-02
考虑风光储协调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研究与开发
针对分布式风光发电在配电网中的高比例接入态势,源荷存在时空不匹配特性,导致功率倒送和节点过电压等问题,面向电网网架相对薄弱地区,开展考虑风光发电不确定性的储能的选址定容研究,实现不同运行方式下储能的优化配置;提出基于有功/无功电压控制分区的新型配电系统电压控制策略,实现配电网电压的分散式与集中式协同控制,满足高渗透率风光并网场景下的电能质量要求。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光谱型共聚焦位移传感器 及形貌扫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成果介绍传统解决方案光源、光谱仪、共焦光路等各自独立,体积大、装配繁琐;All-in-one 高集成一体化光谱共聚焦传感器方案;光源光路、共聚焦光路和光谱分析光路一体化集成;控制电路、信号处理分析电路一体化集成;测量结果显示输出一体化集成;高可靠、高精度、低装配要求、低空间占用;紧凑型光路及关键配件(如物镜等)自主设计方案;三维扫描系统及配套面型重构算法、特征提取算法;后期将开发更先进的线光源激发共聚焦测量系统。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非接触测量,完美避免工件表面划伤;广泛适用于各种材料表面测量(不透明/透明/半透明、液体等);待测工件颜色不敏感;极高的位置变化测量精度以及高的表面扫描分辨率;点成像方式,不存在通常3D扫描仪的遮挡效应;可实现大表面倾角处的位置测量;可实现多层工件(透明/半透明)各界面处的形貌扫描;无激光光源安全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1
含有壳聚糖纳米粒的可食用膜的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壳聚糖作为一种带有正电荷的,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在食品及医 药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壳聚糖与聚阴离子之间可通过分子间及分子内相互 交联自发形成纳米粒,这种温和纳米粒的形成特性也促进了其在包埋活性物质领 域的应用。 制备了壳聚糖空白纳米粒及包封有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并将制备的纳米粒添 加到天然高分子材料中制备得到活性纳米复合膜。一方面,纳米粒小尺寸的特殊 性不会对膜的外观(如透明度、色泽等)产生较大的影响,纳米粒的加入能够增 强膜的机械性能,改善膜的透湿、透氧性。另一方面,可以将一些活性物质(如 维生素,多酚类,黄铜类及精油类等)包埋入纳米粒中,制备具有抗菌、抗氧化 等特性的活性膜。 创新要点 (1)加入壳聚糖纳米粒的可食用膜,其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基于壳聚糖本身的抗菌能力,含有空白壳聚糖纳米粒的膜本身具有一定的 抗菌能力; (2)与壳聚糖能够形成纳米粒的聚阴离子可选范围广泛,制备的纳米粒之 间存在的差异性也带来了最终形成膜的性质的可调性; (3)在膜中添加活性物质,可以避免了活性物质与食品体系自身物质之间的不良反应
江南大学 2021-04-11
锂离子电池内包装材料(电池膜)的开发及产业化
我国已经成为电池生产大国,国内电池行业对软包装材料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该材料主要用于锂电池生产企业,包括手机电池、钮扣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DVD电池、照相机电池,以及将来的电动车电池等,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预计到2015年总市场需求量将超过8000吨。但是,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任何企业能够生产出完全满足要求的软包装材料,因此,软包装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成为电池行业提高国产化率、降低成本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华东理工大学于2003年联合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进行该类软包装材料的前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对聚合物锂电池软包装材料体系的成分、组织和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开发出适合于聚合物锂电池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的复合软包装成型材料,用于电池芯的内包装。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已经掌握了该材料制备中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复合膜耐电解液腐蚀的问题,并大幅提高了复合膜内膜的剥离强度。实验室小试样品已送至惠州TCL金能、东莞新能源、国光电池、合肥荣仕达、上海南都等几家电池厂试用,结果表明部分关键指标基本上能满足生产要求,小试样品的性能明显优于韩国产品,与日本产品相当,而在初始剥离强度和耐高温性能方面则超过日本产品。本项目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相关的技术申请两项发明专利,一项获得公开,一项获得授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电联合作用下的多污染物综合脱除技术开发及应用
本项目针对我国尤其集团电站燃煤污染物排放现状和处理要求,瞄准世界 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以开发可供集团乃至全国火电机组应用的多污染物联合 脱除技术与装备为目标,结合现有的燃煤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在不增加大型 设备、不需要大量投资病充分利用现有脱硫和除尘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自 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适用、稳定可靠的电联合作用下多污 染物综合脱除技术,结合现有的脱硫除尘工艺实现联合脱除;分别完成单元关 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技术成果具备工业应用条件。本技术的顺利实施, 有望成为当前小型火电机组进行污染物综合治理的技术选择路线之一,具备良 好的应用前景。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458 4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