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应用于黑灯工厂的数控动柱立式机床智能装备
数控立车切削加工作为制造技术的主要基础工艺,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在 20 世纪末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入了以发展高速切削、开发新的切削工艺和加工方法、提供成套技术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是制造业中重要工业领域,如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能源工业、军事工业和新兴的模具工业、电子工业等行业的主要加工技术,也是这些工业领域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达到现代制造技术对数控技术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数控进线、联网、普及型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及数控迅速发展的要求,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体系结构的开放性,数控技术、制造过程技术在快速成型、并联机构机床、机器人化机床、多功能机床等整机方面和高速电主轴、直线电机、软件补偿精度等单元技术方面先后有所突破。 黑灯工厂”是 Dark Factory 的直译,即智慧工厂,因为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加工、运输、检测过程均在空无一人的“黑灯工厂”内完成,无需人工操作,所以可以关灯运行,故而得名。智能化才是支撑企业的核心,智慧工厂中员工对智能化设备的掌控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由原来的纯粹单一“操作为主,设备为辅”的角色演变为“设备为主,操作为辅”,需要员工变身为具备全面技术能力的工程师。技术工程师不仅要保证智能化生产线的正常运行,还要保证快速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常等,而且成为了智慧工厂的“隐形人”,由其在综合考虑效率、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决定哪些工作由机器完成,哪些由人完成,实际的生产仍是一个人机协作的过程。基于数字孪生建模、分析、调试、决策和运维等远程管控来实现和保障的。 本项成果的核心是黑灯模式下的动柱式数控机床智能装备及基于云控远程运维平台的加工产线的开发及其产业化,主要是开发中小型数控动柱立式机床智造装备、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云管控系统及 APP,研制低时延智能控制器并实现产业化。其关键技术是数字孪生驱动的一体化设计、智能控制AI 算法及其控制器和基于物联网的云控远程运维技术。数控机床与智能数字化+物联网+云平台相结合,因此形成的本成果是特有的数字化智能装备(数智装备)。 技术先进性和独占性在于: (1)基于数字孪生的动柱式数控车床的设计制造方法及精密加工自动化流程智能改进技术; (2)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自感知、自决策、可预测性运维等于一体的黑灯模式智慧工厂的云管控平台及制造服务 APP; (3)全新的基于区域选择性耦合控制的低时延智能控制技术的开发。创新点在于: (1)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动柱式数控机床及其配套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方法创新; (2)“倒立式五轴车铣中心”实现 5 面车铣复合加工;“动柱式数控立车”技术,X 轴主导轨、X 轴滚动丝杆、X 轴副导轨三者来定位动立柱技术;8-12 工位伺服液压刀塔,加工时换刀快、精度高、故障少; (3)通过内置 K210 智能芯片、SIM8200/8300 和智能传感等核心模块,实现了智能装备间 NB-ioT 和 mMTC 等 5G 物联通讯和人机交互; (4)将多源数控机床运行数据高效融合以及边缘计算与云端一体化,开发制造服务 APP 模块,构建面向制造服务生命周期的云网端管控平台; (5)基于区域选择性控制的低时延智能控制器实现了智能装备之间的网格化耦合控制,结合云网端管控系统及深度学习,构成智能产线。
浙江大学 2021-05-10
一种新型功能型黑茶发酵技术与产品开发
已有样品/n一种新型功能型黑茶发酵技术与产品开发。  成果简介:一是以夏秋鲜叶为原料,为夏秋鲜叶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二是开发出一种富含高活性GA成分的发酵茶,GA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癌抑癌、抗氧化、杀病毒、美白等功效;三是该发酵茶还富含其它多种活性有机酸成分;四是该产品可以食用,也可以泡饮。  应用前景:我国大量夏秋茶树鲜叶资源丰富,大部分未得到开利用,利用其开发生产功能型黑茶,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开发前景广阔。尤其是当前环境条件恶化,我国癌症爆发率持续上升,人们对养生健身需求巨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动态规划的电力系统黑启动方案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电力系统黑启动方案生成方 法。采用逐步推演黑启动恢复操作的思路,且通过状态削减技术不断 精简恢复效率或质量不佳的操作序列,因而无需像 Petri 网等技术一样事先将全网所有元件的恢复条件及其相互衔接关系进行全列举再作决 策,提高了算法效率,降低了对计算存储的要求。不基于任何黑启动 恢复阶段假设,每步恢复操作均能从所有种类中自由选择,因此允许 根据需要对发电机组重启、网架恢复和负荷恢复进行任意组合,易于 克服黑启动前期线路节点电压过高,后期网架不适应负荷恢复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电厂烟气污染物浓度平面分布智能传感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 源头防治是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基本保障。针对大气污染主要固定排放源的火力发电厂,研发的电厂烟气污染物浓度平面分布智能传感系统,解决了环保脱硝要求和过量喷氨的核心矛盾,实现了SCR系统动态分区喷氨和精细化运行调整。 1、巡检间隔≤20 s,两侧烟道总巡检周期≤20 min,可实现三种巡检模式; 2、网格式混合平均值测量时间≤2 min,控制氨逃逸量≤3ppm 3、防腐设计,高压反吹防堵,高效制冷、排水,零点自动校正,长期稳定运行。 以600MW煤电机组为例: 减少总喷氨量10%~15%,节约成本30~50万元/年;控制氨逃逸量≤3ppm,降低空预器堵塞的风险,减少送引风机电耗和空预器维护费用,年经济效益200万元;减少空预器堵塞维护时切换清洗引起的降负荷发电量损失约300万元;减少喷氨格栅优化试验,年减少试验费用约30万元。取样系统现场安装图智能巡险柜与烟气分析柜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一种切圆式螺旋喷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该专利通过雾化喷嘴切圆布置方式,将深度除尘与高效脱硫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旋流雾化高效深度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瓶颈。该技术和产品已推广应用到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豫能集团等大型发电集团,改造电厂烟气超洁净排放工程共24套,销售旋流雾化器780套,近三年为企业新增产值2.8亿元,新增利润2000万元,节能减排创效达21.7亿元,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了行业技术升级换代与节能减排。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电厂烟气污染物浓度平面分布智能传感系统
源头防治是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基本保障。针对大气污染主要固定排放源的火力发电厂,研发的电厂烟气污染物浓度平面分布智能传感系统,解决了环保脱硝要求和过量喷氨的核心矛盾,实现了SCR系统动态分区喷氨和精细化运行调整。 1、巡检间隔≤20 s,两侧烟道总巡检周期≤20 min,可实现三种巡检模式; 2、网格式混合平均值测量时间≤2 min,控制氨逃逸量≤3ppm 3、防腐设计,高压反吹防堵,高效制冷、排水,零点自动校正,长期稳定运行。 以600MW煤电机组为例: 减少总喷氨量10%~15%,节约成本30~50万元/年;控制氨逃逸量≤3ppm,降低空预器堵塞的风险,减少送引风机电耗和空预器维护费用,年经济效益200万元;减少空预器堵塞维护时切换清洗引起的降负荷发电量损失约300万元;减少喷氨格栅优化试验,年减少试验费用约30万元。 取样系统现场安装图 智能巡险柜与烟气分析柜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5-11
一种切圆式螺旋喷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该专利通过雾化喷嘴切圆布置方式,将深度除尘与高效脱硫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旋流雾化高效深度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瓶颈。该技术和产品已推广应用到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豫能集团等大型发电集团,改造电厂烟气超洁净排放工程共24套,销售旋流雾化器780套,近三年为企业新增产值2.8亿元,新增利润2000万元,节能减排创效达21.7亿元,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了行业技术升级换代与节能减排。   专利技术在热电厂实施改造前后对比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5-11
固定源烟气处理稀土催化材料的应用与开发
"本成果主要依托国家“863”计划(课题名称:固定源烟气处理稀土催化材料的应用与开发,课题编号:2015AA03A401),由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天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单位共同研发完成。南京大学董林教授为项目负责人。 董林教授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稀土基催化剂的制备科学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以及有关大气分子污染物的吸附、催化消除方面的应用技术探索。基于前期相关工作积累,成功开发出了低温稀土铈基催化剂配方。 经石河子大学的工业放大及新疆天富南热电有限公司的侧线运行,该配方可以满足在100 ℃运行3000 h以上的寿命及稳定性测试,脱硝效率达55 %以上,并且通过了2000 m3/h级侧线验证(图1)。 该项技术的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超低温(100 oC)脱硝领域的空白,为燃煤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同时,通过课题的实施,还达到了去除“白烟”的效果,实现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体化”,满足了国家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随着燃煤电厂尾端烟气脱硝工艺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氮氧化物超低温催化消除的问题,而且符合国家当前“超洁净”排放的趋势,有望在各大电厂及工业窑炉等推广使用。 经石河子大学的工业放大及新疆天富南热电有限公司的侧线运行,该配方可以满足在100 ℃运行3000 h以上的寿命及稳定性测试,脱硝效率达55 %以上,并且通过了2000 m3/h级侧线验证。该项技术的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超低温(100 oC)脱硝领域的空白,为燃煤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同时,通过课题的实施,还达到了去除“白烟”的效果,实现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一体化”,满足了国家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 随着燃煤电厂尾端烟气脱硝工艺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氮氧化物超低温催化消除的问题,而且符合国家当前“超洁净”排放的趋势,有望在各大电厂及工业窑炉等推广使用。 经过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的多年攻关,我国除尘和脱硫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关于氮氧化物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超低温条件(100-150 oC)下的脱硝技术。 基于国家当前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燃煤电厂在现有烟气处理运行模式下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除尘-脱硫-低温脱硝”技术路线(图2),即在电厂原有设备的尾端进行烟气脱硝处理。 与传统脱硝技术路线相比,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采用了新型工艺路线 传统燃煤电厂烟气处理多采用“脱硝-除尘-脱硫”的工艺路线(图2上)。这一路线能够很好地利用高温烟气,但催化剂寿命受制于粉尘的冲刷,通常只能稳定运行2-3年。 本课题采用“除尘-脱硫-低温脱硝”的技术路线(图2下),即在电厂原有设备的尾端进行烟气脱硝处理,既可以作为氮氧化物“超洁净”排放的有效保障,也可以作为脱硝工艺的新技术路线使用。 同时,由于烟气经过前期除尘和脱硫后,干扰组分(粉尘、SO2和碱重金属等)极大减少,这有利于催化剂长时间稳定运行。 2. 开发低温稀土基超低温脱硝催化剂填补了国内外研究领域空白 目前,我们开发的超低温脱硝催化剂经2000 m3/h级烟气流量侧线试验后,已连续稳定运行3000 h以上,脱硝效率保持在55 %以上,远远低于目前已有工业应用报道的脱硝催化剂温度(如,荷兰壳牌公司生产的TiO2-V2O5催化剂工作温度最低,为140 oC),进一步拓展了脱硝催化剂的最低工作温度区间(图3)。
南京大学 2021-04-10
燃煤烟气除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烟气除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它向水中加入水总量1-2%的硫酸使水溶液呈现酸性,加入七价锰盐固体或溶液,搅拌,使七价锰盐溶解,加入酸性二价锰盐溶液,同时进行搅拌,加入颗粒状吸附剂,继续搅拌30-40分钟,在80-100℃加热干燥为固体状态,研磨成粉状即可,其中七价锰盐、二价锰盐和颗粒状吸附剂的添加量之比为1∶1-2∶35-50。本发明的优点是:1)利用本方法制备的吸附剂可以全面控制燃煤电站烟气中汞的三种形态,并将其转化为惰性化合物;2)可以在烟道上直接向烟气喷加,操作较为方便;3)本方法工艺简单实用,易于推广;4)可与燃煤电站现有污染物控制装置结合进行汞排放控制,既降低了初期投入,也节约了运行成本。
浙江大学 2021-04-11
燃煤低温湿烟气水热回收协同白烟控制技术
"该项目研发了低温湿烟气的空/烟换热、水/烟换热、水/浆液换热、溶液除湿等水/热回收技术、白烟调控技术,可回收湿烟气中50-90%水分、汽化潜热,同时协同消除湿烟气“白烟”。回收的热量可用于供热、海水淡化、脱硫废水处理等。 其关键技术为:1. 脱硫浆液热量提取技术。(1)循环浆液/水换热提取技术,烟气余热通过脱硫过程转移到脱硫循环浆液,通过板式换热等方式,实现:回收40-50℃热水(热量),回收量10-30%;降低脱硫能耗;提高脱硫效率;间接降低排烟温度,协同控制白烟。(2) 循环浆液闪蒸-闪凝提取技术,烟气余热通过脱硫过程转移到脱硫循环浆液,通过脱硫循环浆液闪蒸-闪凝方式,实现:回收40-50℃热水,即回收热量也回收水分,回收量取决于闪蒸能力;降低脱硫能耗;提高脱硫效率;间接降低排烟温度,协同控制白烟。 2.尾部湿烟气回收技术。(1)溶液除湿技术,锅炉系统末端低温湿烟气通过除湿溶液,回收湿烟气中的水分、气化潜热,低温湿烟气变为干烟气。(2)空气/水冷凝回收,锅炉系统末端低温湿烟气通过间接式空冷-水冷,回收湿烟气中的水分、气化潜热,协同控制白烟。3.低温湿烟气白烟控制。通过改变烟气温湿
山东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84 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