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党参多糖硒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人每日硒需要量约为 50-200ug,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缺硒,补充无机硒可引起蓄积毒性。有机硒易吸收,且毒性小。植物硒多糖是有机硒的重要类型,不但具有无机硒的活性还具有多糖的各种生理功能。党参多糖已证实具有提高免疫,抗肿瘤,益智等多种活性。将硒与党参多糖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党参多糖的功效,同时起到补硒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党参多糖及硒的药用价值。 
兰州大学 2021-04-14
二维材料硒化铟的非晶化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维材料硒化铟的非晶化方法。本申请的非晶化方法包括:S1:提供设置有纳米层状硒化铟样品的电学芯片;S2:对电学芯片施加脉冲电压,使硒化铟发生非晶化。本申请通过施加脉冲电压来诱导非晶化,具有快速、精确、节能等优势,适用于高性能电子和光电器件的制造。
兰州大学 2021-01-12
活性氯化亚铜生产新工艺
活性氯化亚铜为白色立体晶体,微溶于水,溶于浓盐酸和氨水中生成络合物,不溶于稀盐酸及乙醇中,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热水中迅速水解生成氯化铜水合物而呈红色。活性氯化亚铜主要用于染料工业,有机合成,硅化物,石油化工等生产中作缩合剂,催化剂,还原剂等,还用于杀虫剂,防腐剂及冶金,电镀,医药,电池等制造中。 传统的生产方法中一般是以金属铜粉或铜作为原料,首先制成硫酸铜,再进一步制成氯化亚铜,受到原料来源及价格的限制,使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市场供应紧张。本研究是以低品味铜为原料,经焙烧,浸取转化,首先将矿石中的铜与其它成分分离,并制成纯净的硫酸铜或氯化铜溶液,再加食盐,加入亚硫酸盐进行还原,生产氯化亚铜沉淀,用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即得产品。 根据初步预算,年产2000吨活性氯化亚铜的生产装置,总建设投资为500万元,年产值4000-4200万元,生产成本3000万元,年利税收入1000-1200万元,产品市场行情及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富硒酵母及其富硒食品饮料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富硒酵母及其富硒食品饮料
硒是维持人和动物生命话动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 癌,保护心肌等复杂的生理功能。缺硒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各种缺硒疾病.已知有40余种疾病与缺硒有关,常见的如克山病、大骨节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胰腺炎、纤维瘤、癌症、肌瘤、糖尿病、白内障等。由于抗肿瘤效果显著,被誉为“抗癌之王”。我国72%面积是缺硒地区,人体普遍缺硒。目前医疗用的硒补充剂是亚硒酸盐。但亚硒酸盐不能通过饮食补硒,因为过量摄入会中毒。 硒在人体和酵母细胞内的存在方式是有机硒,不会导致中毒。本项目提供硒酵母的生产和相关硒酵母食品的制造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巨热电势的离子热电材料
基于Seebeck效应的热电转换材料可以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的直接相互转换,可为物联网体系中的小型传感器或电子设备提供可持续工作的电能。目前,基于传统电子型的热电转换材料(e-TE)在室温环境下捕获的能量可以达到毫瓦级的输出功率,但是受半导体电声输运行为的限制,优化的热电势约在200 μV/K左右。为获得1-5伏的供传感器工作的电压,在室温环境下的小温差工况下需要成千上万对n/p传统电子型热电对,增加了热电器件的集成难度和复杂程度;或者需要外接DC-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氧化锌基底诱导取向生长硒化锑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基底诱导取向生长的硒化锑薄膜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以特定取向的氧化锌基底诱导生长具有择 优取向方向的硒化锑薄膜;当氧化锌基底为(100)取向时,诱导生长出 的硒化锑薄膜是以<、221>、方向为主导生长取向;当氧化锌基底 为(002)取向时,诱导生长出的硒化锑薄膜是以<、120>、方向为主 导生长取向。本发明中的方法可应用于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得到相应的硒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富硒双孢蘑菇有机硒栽培基质生产技术
本技术通过梯次发酵工艺,有效完成基质发酵过程无机硒有机化,克服了基质中无机硒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而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产,并且富硒效果显著。栽培基质发酵过程有机硒转化率达 50-75%,双孢蘑菇产量为 13.5~17.5kg/m2,鲜双孢蘑菇有机硒含量为 1.9-2.8 mg/kg。
扬州大学 2021-04-14
SnSe热电材料
研究发现具有层状结构的SnSe的二维界面对声子具有强烈的散射作用 (图1左),使得SnSe沿着层间方向具有很低的热导率,在773K温度下可达最小理论值 ~ 0.18 W/mK。寻找低热导率材料和降低热导率是热电领域长期以来提高热电优值ZT的有效途径。在聚焦SnSe层间低热导率的基础上,如能在此方向上实现高的电传输性能,则可实现高的热电性能。通过简化由 Wiedemann-Franz和Pisarenko关系决定的载流子浓度对ZT值的束缚后,ZT值关系可简化为: ,可见提高层间电传输性能需同时优化载流子迁移率 (m) 和有效质量 (m)。 由于SnSe材料在800K温度点存在一个从Pnma到Cmcm的相变,经过同步辐射和变温TEM实验测试发现该相变从600K便开始持续发生。利用该持续相变特性,通过调整电子掺杂浓度可将轻导带和重导带之间经历一个简并收敛 (增加有效质量和减小迁移率) 和退简并收敛 (减小有效质量和增加迁移率) 的过程。利用这一过程,恰好优化了迁移率和有效质量的乘积 (mm) (图1中),使得SnSe在整个温度范围内都保持较高的电传输性能。通过对比电子和空穴掺杂的n型和p型SnSe材料发现,通过电子掺杂后Sn和Se的p轨道在导带底会产生电子离域交叠杂化(而在价带顶则不存在这一现象),使得n型SnSe的电荷密度增大到足以填满层间空隙,实现了层间电子的隧穿 本征的SnSe的层状结构就像一堵墙,可以同时阻碍声子和载流子 (电子和空穴) 的传输。但通过重电子掺杂后,导带底的电子离域杂化现象增大了电荷密度,在墙内和墙之间只为电子量身定制了一条传输的隧道,如图2所示。在大电荷密度的基础上,加之连续相变引起的能带结构变化和晶体对称性的提高三个主要因素使得SnSe在层间方向表现出优异的电传输性能,当温度高于700K时,在SnSe的层间方向产生了比层内更优异的“三维电荷”传输效应。这种 “二维声子/三维电荷” 传输特点大幅提高了n型SnSe的热电性能。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GeTe热电材料
通过制备合适比例的Bi2Te3与GeTe的合金,人为地向体系中引入了大量的Ge空位缺陷,且如图所示,运用球差矫正电子显微镜的观测技术可以清楚地观测到这些Ge空位的前驱体空位“簇”。通过合适的热处理优化过程,研究人员还追踪到此类前驱体逐步演化成van der Waals gap空位面缺陷的过程。这些面缺陷会在材料内部诱导产生大量呈负电性的新的180度铁电畴结构,平衡材料内由载流子浓度过高导致的过剩的正电性,最终达到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最终,该项工作使得GeTe基热电材料的总体性能大幅提升,在温度达到773K时,该体系热电材料优值ZT达到了2.4,相比于优化前,提升了60%;在323~773K较宽的工作温度区间内,材料的平均ZT高达1.28,相比于优化前整整提升了一倍,达到了中温区热电材料在商业应用中对性能的需求,使其成为中温区优良的候选材料。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195 1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