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LW1800三维焊接机器人
激光焊接,可焊接非标准形状材料,可从360度焊接。 此外,还有一些非标准材料,例如一些固定几何和角度的材料,也可以由它焊接。可应用于碳钢、不锈钢、锌、铜、铝、铬、金、银等多种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焊接。
济南金威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6-16
LED焊接专用无铅台式回流焊机QS-5188
产品详细介绍 焊接区采用红外加热与强制热风循环 独特的热风循环风道设计,使炉膛内的温度更均匀,从而焊接效果更好 一、无铅台式回流焊机QS-5188 产品简介     QS-5188精密无铅回焊炉是一种用于SMT研究与小批量生产高级回焊设备。该产品采用高效率远近红外线加热元件与热风循环系统以及分布式热电偶测温装置。通过微电脑的精密控制,使回焊炉的温度曲线控制更为精确和回焊平面的温度更均匀。完全适应各种不同配方的二元及多元合金钎料和无铅钎料的回焊要求。其温度曲线精密可调,此外设备还具有自动故障检测报警、自动关机等功能。本产品具有单双面PCB的贴片回焊、铝基板的贴片回焊、SMT/插件混合工艺贴片元件的红胶固化、PCB/FPC层压加温、高温阻焊油固化、高温型的丝印工艺固化、元器件及厚膜电路固化封装、电子变压器的环氧灌封固化、电子变压器的烘干烘烤等多项功能。适合于小型及中小批量SMT电子产品制程的生产与研究。是电子产品制程工艺研究与生产的最理想设备。     操作软件为最新开发的中英文双语操作系统。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界面良好、使用方便、各项参数设置灵活。软件的控制原素多,多点的温度采集、控温系统、热风系统、冷却系统等多项功能的混合编程的功能。用户工艺参数的采集存储、软件升级空间大。电路结构采用高效、耐用、便捷一体化的主板结构,机械结构上采用S形的空气流道,在没有额外空气动力的作用下。工作室的热空气不会自然流动,有利于减少有害气体对产品的污染和提高热空气效率。在排风动力作用下,整个工作室的的扫气通道无死角,热空气和废气扫除干清,散热速度快。可快速进行下一个工作流程。设置排气接口,可以方便把废气排到室外。减少废气和温度对工作环境污染。     热风循环系统的设置,有利于各种精密控温工艺和温度敏感型的电子器件精密调控,工作室温度更加均匀。热能传导速度更快,控温的效果更好。方便固化封装时的气体排出。减少封装气泡排出的瑕疵。     高温玻璃观察囱口。方便观察制程问题。采用硅酸铝耐高温环保保温棉,在性能结构和操作等各方面上进行了改良和升级。 二、无铅台式回流焊机QS-5188 主要技术参数 1、输入电源:AC220V/(AC110V定购)接口制式定购 2、工作频率:50~60Hz 3、输入最大功率:1650W 4、加热方式:红外线辐射和热风混合加热方式 5、操作系统:QS-5188中英文双语操作系统 6、工作模式:通用SMT回焊、低温无铅SMT回焊、中温无铅SMT回焊、高温无铅SMT回焊、SMT红胶固化、器件封装固化、烘干烘烤等模式,用户可根据需求设置多条 7、抽屉工作面积:300x400mm 8、工作盘空间高度:60mm 9、工作盘承重:7.5kg 10、外型尺寸:500x372x325mm 11、包装箱规格:600x500x400 12、机器重量:30kg
深圳市勤思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WRCAM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与维护软件
WRCAM焊接机器人编程与维护离线编程软件是根据《焊接机器人编程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的一款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软件结合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编程方法和指令的共性特点,结合焊接机器人编程的要点,软件采用通用性的离线编程操作界面与多品牌机器人数模导入,易学易懂易上手,是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学习的基础。 焊接机器人编程与维护离线编程是专业的软件,是利用CAD图形建立起机器人及其工作环境的几何模型,再利用一些规划算法。通过对图形的控制和操作,在离线的情况下进行轨迹规划。对编程结果进行三维虚拟仿真,检验编程的正确性,最后用后置处理器将生成的代码传到机器人控制器,控制机器人运动,完成计划任务。WRCAM是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可扩展的离线编程软件平台,软件集成了大量全新的专利核心技术。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形编辑环境,可对机器人单元进行离线编程和轨迹验证,支持焊接、切割、融覆、3D打印等多种工艺。
宁波摩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2-11-07
航空航天轻合金大型复杂结构精准激光焊接技术
以大型薄壁结构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DLBSW)工艺与装备需求为牵引,开展高效激光焊接机理、技术、装备研究,突破了激光焊接微观热-力-冶金机理、形性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形成了首套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装备,完成了国内首个激光焊接火箭贮箱的研制。 技术特征 面向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曲面薄壁结构,提出了焊缝组织形态三维解构方法、面向微区缺陷与性能的组织形态重构与参数体系化设计方法;提出了智能化建模技术,形成了面向航空航天型号产品的虚拟焊接体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11
航空航天轻合金大型复杂结构精准激光焊接技术
以大型薄壁结构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DLBSW)工艺与装备需求为牵引,开展高效激光焊接机理、技术、装备研究,突破了激光焊接微观热-力-冶金机理、形性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形成了首套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装备,完成了国内首个激光焊接火箭贮箱的研制。技术特征面向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曲面薄壁结构,提出了焊缝组织形态三维解构方法、面向微区缺陷与性能的组织形态重构与参数体系化设计方法;提出了智能化建模技术,形成了面向航空航天型号产品的虚拟焊接体系。应用范围:已有合作与成效:(1)与中国商飞合作,完成C919机身壁板结构DLBSW仿真研究与样件研制工作;(2)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合作,将DLBSW技术应用于火箭燃料贮箱结构,成果完成了国内首个激光焊接火箭贮箱的研制工作;(3)与航天一院合作,开展新一代载人火箭贮箱箱底焊接变形控制研究。后续推广:为将来重型运载火箭、大型宽体客机、战略运输/轰炸机、下一代战斗机制造提供支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微景深的焊接拼缝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景深的焊接拼缝测量方法,将光学倍数大于 2 的相机相对焊接拼缝局部表面斜放,在两次相机与焊接拼缝局部表面不同间距下对局部表面拍摄,从拍摄的两幅图像中提取清晰带,分别获取两清晰带垂直于拼缝方向的中心线上每一像点对应的物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从而得到世界坐标下的两条直线段,利用两直线段进行平面拟合,即得拼缝局部表面法向矢量值,从其中任一清晰带中提取拼缝局部表面的边界,从而得到拼缝局部表面的宽度以及中心坐标。本发明能稳定、可靠的测量出复杂微细焊缝的拼缝中心坐标、宽度以及局部表面的法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钢筋桁架楼板及其数控全自动加工焊接生产线
项目概况 钢筋桁架楼板是楼板建筑的新技术,具有省时、省料、省工及结构强度高等特点,在欧美等地被广泛采用,现国内只有杭萧钢构从奥地利引进了8条生产线,年产楼板400万平米,远远不能满足国内10余亿平米的市场需求。主要特点 我们自主开发的钢筋桁架楼板及其数控全自动加工焊接生产线,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指标1、可加工钢筋φ6-4mm;桁架尺寸,宽×长×高576×1000-14000×70-270mm;2、成型机弯曲半径误差≤0.5mm,角度误差≤0.1°,“N形”形状准确,弯形速度60弯/分;3、支座钢筋之间及支座钢筋与下弦钢筋焊点抗剪承载力≥6000N,支座钢筋与上弦钢筋焊点抗剪承载力≥13000N;市场前景    该项目规模推广后,可年销售设备20套,年产楼板1000万平米,达到设备产值2亿元/年,楼板产值20亿元/年的市场规模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一种激光-电弧-磁场复合焊接的励磁移动平台
本发明属于焊接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激光-电弧-磁场复合焊接的 励磁移动平台,包括底座、伺服电机、水平导轨、支撑平台、滚珠丝 杠机构、支架、励磁线圈和夹具,伺服电机和水平导轨均安装在所述 底座上,支撑平台安装在所述水平导轨上,伺服电机通过所述滚珠丝 杠机构驱动所述支撑平台移动;夹具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支架安 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支架上安装励磁线圈。本发明的夹具可以实现 工件的准确定位及装夹,通过励磁线圈可以实现焊缝区域的磁场调节; 伺服电机可以保证工件在焊接过程中的匀速移动,保证了焊接时熔池 所处区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复杂空间结构件切割焊接机器人
成果简介结合建筑行业大型空间网壳结构多杆汇交式网壳节点壳形多瓣式节点数字化制造需求, 形成了铸钢节点机器人快速制模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可用于铸钢节点机械精加工的高刚度 5 混联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技术, 开发数字化成套工艺装备, 并结合依托工程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钢结构制造企业示范应用。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项目先后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和上海中心, 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技术指标控制轴,5 轴; 设置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人才需求:焊接材料领域中的学科带头人
一是焊接材料领域中的学科带头人;二是焊接专业的高级研发人员;三是各种技术人员,如工业生产自动化、数控装备与智能仪表等。
山东索力得焊材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