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石化设备及管道系统新型阻尼减振技术
石化企业中许多压缩机、换热器等设备及其管道系统都存在强烈的振动现象。强烈的振动会使设备的焊缝、管道与附件的连接部位等处发生松动或疲劳断裂,轻则造成泄漏,重则引起爆炸,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常规的减振方法多为加固定刚性支撑、加装缓冲罐等,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欲降低系统的振动,关键是消耗其振动的机械能,新型阻尼减振技术的原理就是消耗掉系统振动所产生的能量,同时保证不将振动传到其它设备上。新型阻尼减振技术的特点如下: (1)可以提高整个设备系统阻尼,同时不将振动传到其它设备上。 (2)可以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实现设备在线安装,不用维修,使用寿命长。 (3)在所有自由度上对振动的反应都毫不延迟。 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中石化巴陵分公司换热器壳程出口管线减振改造项目、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离心压缩机及出口管道系统减振改造项目、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空冷器集合管管线减振改造项目、中国石油抚顺石油三厂往复式氢气压缩机出口管道减振技术改造项目等。有效抑制了设备的振动,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可以降低系统振动幅值达60%以上,提高石化设备及管道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适用于石化、电力行业中各种泵、往复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换热器和塔设备等常见设备及管道系统。在国家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大背景下,以压缩机、换热器等为核心的大型石化装备市场不断扩大。新型阻尼减振技术立足于解决泵、往复压缩机、离心压缩机、换热器和塔设备等常见设备及管道系统的振动问题,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振动,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其市场需求大,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蜂产品深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本项目以蜂蜜、蜂花粉、蜂胶及蜂王浆为原料,采用中医食疗理论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出了具有抗衰老、保护化学性肝脏损伤的功能性食品;采用指纹图谱技术鉴别蜂蜜的种类;采用绿色加工技术脱除蜂蜜中的农残和抗生素;开发出了一种蜂花粉饼干和一种具有保护慢性酒精肝脏损伤的蜂蜜制品。 本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2项省级鉴定成果。
西北大学 2021-05-11
速溶茶粉及茶饮料加工新技术
成果描述:中国是茶的故乡,千百年来人们养成饮茶的习惯并且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茶文化。但我国茶饮料的开发起步晚,产品品种单一,产量有限。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茶饮料的消费逐年上升。据统计2001年全国茶饮料的产量为185万吨左右,我国茶饮料市场发展速度超过300%。茶饮料之所以倍受消费者青睐主要原因是它具有低热值、低钠、刺激、爽口、清淡、甘醇的品质风格,是天然饮品,符合现代人对“天然、健康、回归自然”消费理念的追求。另外它含有丰富的保健和营养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等。它的提神、利尿、助消化等有益作用早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而现代医学更证实了它的降压、降脂、降糖、抗粥状动脉硬化、防癌、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虽然我国茶饮料消费明显上升,但与日本、欧美等国相比差距较大,我国人均年茶饮料消费不足0.5公斤,日本人均年茶饮料消费量为2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我国茶饮料市场还有50倍的成长空间,因此开发生产茶饮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针对市场需求,四川大学食品系开发了速溶茶粉、纯茶饮料和调制茶饮料生产技术,为有意投资该项目的厂家和个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市场前景分析:虽然我国茶饮料消费明显上升,但与日本、欧美等国相比差距较大,我国人均年茶饮料消费不足0.5公斤,日本人均年茶饮料消费量为2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我国茶饮料市场还有50倍的成长空间,因此开发生产茶饮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速溶茶粉采用新技术生产,工艺独特,产品冲泡液清澈明亮,不沉淀、不冷混,茶香醇厚,滋味纯正,可用于各类冰茶、暖茶、加奶茶、果味茶饮料和固体粉末茶饮料、茶味糕点、茶味糖果、饼干等食品。 纯茶饮料和调制茶饮料具有相应茶种所必备的特有色泽、芳香、气味,味感纯正,甜酸适口,清澈透明,允许有少量沉淀,无肉眼可视的外来杂质,可采用高温PET瓶和易拉罐包装材料。
四川大学 2021-04-10
天然碱卤湿分解及卤水精制技术
技术简介: 采用两级常压湿分解蒸发浓缩技术(热泵技术),第一级的卤水经预热到泡点 进入常压湿分解塔顶,卤水自塔顶自流到塔底,塔顶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升压后作 为一级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热源对再沸器进行加热,再沸器蒸发的蒸汽进入一级 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凝液和含有 CO2 的气体作为热源预热进入一级湿分解塔 的卤水;一级湿分解塔底完成液进入二级湿分解塔顶,卤水自塔顶自流到塔底, 塔顶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升压后作为二级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热源对再沸器进行 加热,再沸器蒸发的蒸汽进入二级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凝液和含有 CO2 的气 体作为热源预热进入一级湿分解塔的卤水,二级湿分解塔底完成液进入蒸发浓缩 工段。 应用前景分析: 对于天然碱行业来说,能源消耗占到生产成本的 70%以上,节能是降低生产 成本的重中之重。采用热泵技术后可使天然碱的蒸发浓缩过程节省大量的热量,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在天然碱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课题组可以提供成熟的天然碱卤湿分解蒸发浓缩工艺包。 经济效益预测: 年产量 50 万吨的天然碱厂每小时可节约蒸汽 80 吨左右,具有相当可观的经 济效益。 技术成熟度:产业化项目 应用领域: 化工分离
天津大学 2021-04-11
井巷喷浆粉尘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
技术简介: 1.矿用混凝土材料及制备专用设备研究:优化泵送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发了新型外加剂及其定量添加装置;发明了矿用单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  2.泵送湿式喷射机(组)及混凝土管道输送理论研究:发明了混凝土湿式喷射机(组);设计建造了矿用喷射混凝土100m长距离输送试验系统; 3.矿用喷射辅助机械手及喷射工艺研究:优化设计了轻型喷头;研发了喷射辅助机械手;研究了混凝土喷射射流结构、回弹机理; 创新点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所完成的矿用混凝土湿式喷射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的研发,不仅在全国范围首次完成了煤矿湿喷成套装备的研发,成功替代了国外进口产品,同时在技术上保持了国内领先优势。湿喷粉尘浓度可控制在10mg/m3以内,从根本上实现了喷浆控尘;喷射混凝土平均回弹率可降至12%左右,大大降低了喷浆回弹损失;高质量的喷射混凝土支护层可以有效减少巷道二次支护工作量和巷道维护工作量。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5-10
海藻纤维制备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
“海藻纤维制备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是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研究专项、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支持下取得的重大成果,在国际上首创纺织用海藻纤维制备关键技术、无脱水剂纤维后加工技术、原液着色技术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水平国际领先。耐盐、耐洗涤剂海藻纤维技术获得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专利授权,在原料、纤维、制品及检测等方面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4项。 海藻纤维具有优异的本质阻燃性、抗菌防霉性、生物降解性和亲肤性等,在纺织服装、生物医用、卫生护理和阻燃工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018年青岛大学研发团队以相关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成立纺织用海藻纤维产业化公司,建设了世界上产能最大、技术装备先进的生产线,进一步推动海藻纤维的产业化、市场化。 我国化学纤维年产量已达6千余万吨,海藻纤维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功能,而且原料可再生、制品废弃后可生物降解,通过替代石油基化学纤维的应用,对解决石油短缺和“微塑料”“白色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青岛大学 2021-05-10
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关键技术及装备
项目立足于国家粮食高产稳产增收等重大战略需求,持续进行马铃薯机械化产学研联合攻关研发,发明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提出了马铃薯高台大垄机械化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种植合理密度、水肥耦合增产集成技术栽培模式;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的气吸播种、动力中耕除草培土防病虫害、除马铃薯秧叶、收获及分级处理5种全程机械化装备;解决了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效率低难度大等技术难题,显著推动了马铃薯机械化装备升级换代和行业科技的提升,实现了农机农艺农技相结合的马铃薯机械化粮食增产目标。项目主要发明点如下: (1)探明了智能动态供种和负压吸种正压吹种组合作用的气吸式马铃薯播种新理论,创新了基于无液体润滑的陶瓷镀层凸凹锥体动态紧配密封的排种器气室新结构;破解了排种器因取种区供种量不恒定而取种难和排种时前惯性力作用而引起的零速投种技术难题,创制了常规薯和微型薯兼用的气吸式马铃薯精量排种器,集成创制出高速智能气吸式马铃薯精量播种机。填补了我国无气吸式马铃薯播种机田间应用的空白。 (2)项目首次基于分体刀辊独立驱动仿垄形碎土培土除草技术,提出了马铃薯动力中耕机具防除病害理论,创建了刀辊双螺旋导向输送防堵和立刀仿垄形螺旋刀辊排列技术,发明了动力中耕除草培土防害驱动式马铃薯中耕培土机。 (3)提出了马铃薯茎叶粉碎还田刀具的双刃口双旋向空间曲线设计理论,创建了双螺旋排列仿垄形清除茎叶新方法,发明了系列多功能正反转作用刀具及刀辊,突破了马铃薯除茎叶难的技术瓶颈;创制了系列马铃薯双螺旋交错组合式刀辊总成,解决了马铃薯机械化除茎叶的难题。 (4)发明了马铃薯收获机防堵技术,创制了切导土浮动圆盘减阻系统,解决了因马铃薯收获机喂入量动态不恒定导致的堵塞壅土难题;发明了去硬杂物防阻自调技术,创制了自转增隙自复位除石或硬杂物等减阻装置,解决了马铃薯收获过程中田间石块等硬杂物产生的突变阻力或卡死升运分离部件的技术难题。 (5)基于马铃薯收获升运分离技术,提出了升运链长度、频率、振幅与土壤含水率等土壤特性相匹配的薯土分离规律,创制了马铃薯收获机升运分离总成,解决了马铃薯收获机因升运分离能力差而影响马铃薯收获机收获质量的问题;避免了因升运分离技术不佳导致马铃薯机械损伤的技术难题。 (6)项目提出了马铃薯四垄归一垄的马铃薯收获新方法,创建了具有横向换向功能马铃薯横向归垄技术,创制了马铃薯收获机专用的归垄装置,解决了马铃薯收获过程中捡拾难效率低的难题。 (7)针对目前马铃薯分级机分级级数少、规格范围不可调的技术难题,发明了无级调节技术,创制了马铃薯分级机无级调控机构,解决了马铃薯分级机级数规格不可调不可控的问题。 目前该成果在东北、西北、西南、中原等马铃薯主产区大面积应用推广,满足马铃薯栽培区北方一作区和中原二作区的马铃薯机械化种植。5种装备经样机试验、性能测试生产考核技术已成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0余件。本项目创制的系列马铃薯装备,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提供可靠技术保障,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半固态铝合金流变成形技术及设备
在传统的半固态铝合金触变成形技术中,电磁搅拌和电磁感应重熔加热的功率较大、效率很低、能耗很高,半固态坯料的液相分数不能太高,成形非常复杂零件毛坯时遇到困难,而且坯料的锯屑、坯料重熔加热时的流失金属、浇注系统和废品不能马上回用,增加了触变成形的生产成本。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当今半固态铝合金成形技术应用的最重要的主题。 在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863”高技术发展计划的支持下,我校研制开发的先进铝合金半固态流变成形技术已经成熟,成功地流变成形了汽车零件,如图1所示。与一般半固态铝合金触变成形相比,该半固态铝合金流变成形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大缩短,设备投资也将大幅度减少,半固态流变成形零件的生产成本将会明显降低。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国家“863”计划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验收。 由于半固态铝合金流变成形不易发生喷溅、裹气少、凝固收缩小,流变成形的零件毛坯致密,能够热处理强化,因此采用本半固态流变成形技术成型的铝合金零件的力学性能远远超过铝合金压铸件的力学性能,满足国家技术标准。而且,流变成形的零件毛坯不存在宏观偏析,力学性能更均匀;可以实现近终化成形,大为减少机加工量,降低加工成本;易于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高;减轻了模具的热冲击,提高了模具的寿命。该技术具有电磁搅拌和均热能耗低,浆料表面氧化程度轻,输送方便,浆料的固相分数可以灵活控制,便于成形各种复杂零件,而且半固态铝合金浆料流变成形后的浇注系统、废品将直接在本车间回用,降低原料成本。与传统的半固态铝合金触变成形相比,半固态铝合金流变成形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大缩短,设备投资也将大幅度减少,半固态流变成形零件的生产成本将会明显降低。 该技术以北京科技大学拥有的中国发明专利00 1 09540.4为支撑,具有原创性及完全的知识产权。 目前,铝合金半固态流变成形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零件和耐压阀体等零件,如汽车制动总泵壳、油道、轮毂等,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要求较高的零件毛坯,如航空、航天、摩托车和电子行业的铝合金零件等。铝合金半固态流变成形零件毛坯不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煤田火区动态演化规律及控制新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自 2007 年开始就对煤田火区动态演化规律及控制新技术着手开始研究,目前此项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全国开始推广应用。该成果于 2011 年 12 月 29 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经会议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于 2012 年 9 月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申请专利 6 项。煤田火区识别、控制及治理技术与开发的装备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宝鼎矿区 4# 煤层露头火灾治理工程、新疆温宿博孜敦 4# 煤层火区综合治理工程、中煤平朔一号井工矿上窑火区治理工程和内蒙古古拉本煤田火区灭火工程等多项防灭火项目中应用。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MEMS 耐高温压力传感器及技术
该项目应用先进的MEMS技术,研制完成了耐高温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解决了一直困扰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军工、能源电力等领域因高温、高频响、高过载、微型化、瞬时高温冲击等恶劣环境下的压力、力、加速度测量难题。该成果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5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04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4年度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奖励。相关技术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9 120 12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