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灵敏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该项目采用稀土离子示踪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进行食品中痕量污染物的高灵敏免疫分析试剂的应用研究。建立了黄曲霉毒素 B1(AFB1)、赭曲霉毒素 A(OTA)、蓝藻毒素(MC)、瘦肉精(CBL)、氯霉素(CAP)、玉米赤霉烯酮(ZEN)、河豚毒素(TTX)、伏马毒素(FB1)、T-2 毒素、氯丙嗪(CPZ)、地西泮(DIA)等食品安全系列的高灵敏 TRFIA 检测方法。组建检测食品中兽药、生物毒素等痕量有害物的高灵敏系列 TRFIA 试剂盒,项目产品申请专利 14 项,该项目的研究相当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先进水平,应用成本可降低至进口试剂的一半以下。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针对工业废水浓度高、难降解的特点,从高级氧化前处理、厌氧处理及资源化方面集成研发废水处理技术,建立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技术体系,形成如下主要成果: (1)开发了高浓度工业废水的前处理技术,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光电协同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术,降解高分子、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浓度,使废水 COD 浓度降低 40%以上,B/C 提高至 0.35 以 上; (2)开发和设计了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系统,利用高效厌氧反应器技术提高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提高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利用效率,使废水的 COD 去除率达到 90%以上,实现了在污染物削减的基础上对于资源的高效回收,沼气转化率达到 0.1-0.2 m3/kg,沼气成分达到 67%。成果在废水的高级氧化前处理、厌氧处理及资源化等方面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50 余篇,SCI 收录 15 篇;申请发明专利 19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14 项;另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7 项。技术成果已在苏圣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无锡市惠联科轮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无锡市碧天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和无锡江大技术转移工程公司等企业开展了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复杂装备智能制造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本项目核心技术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指复杂装备主要为复杂动力机械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如汽轮机、压缩机等。 本项目针对复杂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准备时间长、效率低、制造过程模式自动化程度低、协调能力差、信息共享度和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等实际情况,研发了集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智能化监控管理为一体的设计制造管理系统。项目重点突破了复杂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和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工装设计自动化、数控机床生产的数字监控管理智能化、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技术的生产信息双向传输、自适应在线排产优化等关键技术,为研发设计制造集成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2、创新要点 (1)将开放式装配建模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研发中,创立了模型的 UML 表达方式、装配体特征、装配配合公差分析和系统的装配层次分析等,完成了产品的结构设计、零件与装配的联动设计、装配仿真分析,并建立了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的数字样机。开放式装配建模方法更有效地指导产品由整体构思到样机设计的整个过程。 (2)提出了面向数字化预装配的分层干涉检测算法,该方法把干涉检测过程分为粗检测、半精检测、精确检测三层,通过逐层检测,大大加快了干涉检测的速度,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有助于预装配中优化装配序列的快速生成。 (3)基于虚拟产品开发管理技术 VPDM,研究并解决了机械装备虚拟数字样机开发中的数据交叉、耦合和冗余问题; (4)基于工程知识和多视觉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装配优化序列规划方法。利用直接装配关系图表达产品几何信息、设计信息、制造信息和装配信息等,通过产品特性和操作环境的评价因素,构建装配先后关系,从可行装配序列中选择最优装配序列,更好地帮助设计师完成装配设计并做出正确决定。缩短了产品研发时间,保证产品准时投放市场。 3、效益分析 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其中 4 家企业利用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0%~30%,按时交货率从 63%左右提高到 90%以上。近三年企业总计新增利润 6.1663 亿元,新增税收 3.3804 亿元,新增销售 28.058 亿元。减少了 80%以上的生产管理人员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本项目成果已在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安迈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授权专利: 1.数控机床刀具的在线管理方法 201010129780.1 2.车间加工设备群加工运行优化的方法 200910031198.9 3.数控机床监控方法 201110430626.2 
江南大学 2021-04-13
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成果描述:针对我国磷石膏年处理量不足,且以生产低档建材产品为产业链主体的利用现状,建立大量化处理、低成本生产的磷石膏制酸技术体系是磷化工行业的迫切需求。该成果从解决现有磷石膏制酸技术的问题(分解温度高、能耗高、烟气SO2浓度低、对磷石膏质量要求高)入手,立足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从关键技术研究、关键设备开发与产业化示范三个层次来设立研发任务和研究内容,形成的主要成果包括:1 节能化煅烧beta半水石膏技术研究;2 硫磺低温分解磷石膏制高浓SO2技术及关键设备研究;3 氧化钙残渣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的高值化利用技术;4 万吨级硫磺分解磷石膏制酸装置,全流程的“三废”达标排放,硫酸生产成本小于硫磺制酸生产成本。市场前景分析:应用领域:磷石膏集中排放地、需要大量利用硫酸的企业,如云南云天化集团等,同时也可扩展到其它石膏品种,如氟石膏等。 市场需求分析:以硫磺代替焦炭分解磷石膏,制酸过程实现节能减排,为磷石膏制酸的新技术,此项技术填补了石膏制酸国际国内空白。该技术磷石膏原料适用面广,操作性强,为各大磷化工企业解决磷石膏问题所急需,不仅实现企业硫循环,同时拓展钙的高值化利用,经济成本较低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为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工程。该技术规模化装置成功后可望使该技术在全国得到推广,最终解决磷石膏污染的世界性难题。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装置,半水石膏煅烧成本≤35kg标煤/吨,磷石膏中硫脱除率≥95%,分解温度≤1100℃,气相SO2浓度≥10%,脱硫钙渣可直接代替石灰用于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全流程的“三废”达标排放,硫酸生产成本小于硫磺制酸成本(按硫磺1500元/吨计,则本技术生产成本应≤500元/吨)。 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1
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集成开发
项目以高异形度喷丝板和异形纤维的加工技术,在多家企业开发了高导湿涤纶短纤维及长丝;系统研究了纤维集合体的毛细效应机理,指导高导湿织物的织造工艺和后整理工艺;并建立了高导湿纤维导湿性能的专用评价体系。成果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组还进行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工业化生产技术集成开发,成果获2009年度纺织工业协会一等奖。
东华大学 2021-02-01
葛根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保健食品开发
成果描述:葛根是豆科植物葛的根块,易于生长,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资源丰富。古代中医认为,葛根具有清热、解毒、解酒的功效,而现代医学证实,葛根中含有大量的葛根素和黄酮类物质,是大豆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葛根异黄酮中除含有葛根素外,还含有大豆苷元、大豆苷和染料木素等已被证实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同时研究发现这类物质还可起到解酒毒的作用。该技术就是综合利用葛根原料制备提取物再加以其他配方开发2款以葛根提取物为主功能原料要的保健食品,剩余的原料制备出高品质的葛根淀粉,进而开发葛根淀粉产品。市场前景分析:已成功转让一家企业,获得国家保健食品认证。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所用原料符合中国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的原料要求,产品的卫生指标、理化指标、功效成分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等均符合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的相关要求。
四川大学 2021-04-10
流态化吸收式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装备
流态化吸收式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由脱硫吸收塔、脱硫剂制备系统、脱硫产物处理系统、控制系统、电气系统、水系统和烟气系统组成。锅炉尾部烟气预除尘后,向烟气中喷入雾化液滴,使烟气降温,同时颗粒长大,然后将烟气喷射进入吸收塔内的吸收液中,在液层上部形成一流态化反应区,在此区域内实现脱硫脱硝。脱硫脱硝后的烟气通过高效低阻惯性分离器除去水分和泡沫后由引风机、烟囱排出。反应塔下部通入空气形成氧化反应区,使脱硫反应产物CaSO3完全氧化成稳定的CaSO4。
东南大学 2021-04-10
生物质热解制取生物油及油品提质技术
成果产品生物质热解-提质成套装备与技术,主要用于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质的液体燃料,替代石油作为车用燃油。工艺采用国内外首创自热式单床内循环串行床对生物质热解,耦联“分级转化”(酯化-加氢)技术对热解生物油提质。
东南大学 2021-04-10
高效多自由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
团队(重庆大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发课题组)自2002年以来便开始对 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同时,着力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推广,先后与 中国海尔集团、中海油服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形成了一批可 实际应用的工程装置。作为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先后完成系统整体建 模及控制理论研究,高频电力电子变换及高效多自由度电磁转换机构研究,形 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推出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为我国无线电 能传输技术应用推广做出应有贡献。 制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于传输效率相对较低,空间 尺度及灵活度较小。课题组重点围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高效、多自由度等关 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理论、技术到工程化应用一系列研究与开发工作,着力于高 频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及相关控制策略、频率稳定控制技术与实现、电磁机构研究 与优化设计、多自由度拾取变换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创新性提出了均衡磁场 管状空间的功率电磁场聚集技术;多自由度高效拾取模式与转换技术;系统复杂 电磁综合特性的非线性建模及控制技术;基于能量注入包络控制的新型电能变换 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技术体系,并自主研制出从瓦级到几十 千瓦不同输出功率等级和几种典型应用领域的实验装置、工程装置和特种示范系 统。
重庆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液流电池双极板及系统集成技术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无电地区供电工程以及未来能源安全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具有能量和功率独立(设计灵活)、深度放电、大电流放电不损坏电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项目组在全钒液流电池方面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取得了多项独创性成果。在电池关键材料(双极板、电解液)和电堆结构设计等方面具有多项专利技术,拥有设计、制造25kW 单堆电池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 在电堆设计和系统集成方面,项目组针对大型液流电池电堆和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模拟仿真技术,优化流场设计,使电堆结构更加高效、可靠;优化的管路设计方案可减小管路系统中的旁路电流损失,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电池系统循环运行过程中的先进热量管理技术为电池体系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双极板是液流电池关键零部件,对电池性能、寿命和成本有重要影响。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的双极板是液流电池领域高度期待的关键材料。目前已成功开发了新型液流电池双极板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研制的双极板具有电导率高、稳定性好、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的突出优点,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高性能双极板的成功研制,将大幅提高液流电池能量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可显著降低储能成本,将有力推动液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已与新能源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为我国百兆瓦级的全钒液流电池大规模储能项目提供高性能双极板,将实现双极板经济效益3亿元。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流电池双极板大规模制造技术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优化设计 液流电池电堆设计和制造技术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7 158 159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