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局部平衡三叉树理论的快速图像置乱方法
一种平衡三叉树的快速图像置乱算法,算法简单,置乱稳定且能快速达到理想的置乱效果,通用性好,并能抵抗一定的攻击,可以很好的用于信息隐藏的预处理和图像加密,而且可以满足数字图像加密和隐藏的鲁棒性要求。
辽宁大学 2021-04-11
高博会系列报道 | 新文科建设理论与实践论坛在重庆召开
4月8日,新文科建设理论与实践论坛在重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邬大光,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樊丽明,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教育部高校物流类教指委主任黄有方,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教指委主任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工商管理类教指委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吉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孙杰光,教育部工商管理类教指委、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孙芳城,教育部金融类教指委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汪旭晖,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4-18
企业集团组织、发展与协调管理的理论、模式和政策研究
《企业集团组织、发展与协调管理的理论、模式和政策研究》(批准号:79830010)是我校席酉民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合作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资助金额65万元,执行期限为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本项目从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集团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多方案的模式比较和综合性的政策分析,对企业集团的组织、发展与协调管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首个确定性的暗能量理论实验检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团队与南京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组在暗能量探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利用抗磁悬浮力学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一种重要的暗能量理论——变色龙理论进行了实验检验,未发现该理论预言的“第五种力”,从而排除了其作为暗能量的可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9-02
新农村信息化理论体系、关键技术与平台设备研究及应用
成果简介: 成果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以动态的视角,独创性地提出了新农村信息化理论体系,科学界定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体系框架,明确了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建设3×3架构和农村信息化“一才三务”推进模式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九机并进”实践策略,为开展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村镇信息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面向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类型信息,从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到发布利用的全过程,形成了多方位、低成本的新农村信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高博会活动日程⑯ | 全国秘书学专业建设与理论发展学术活动
高博会活动日程⑯ | 全国秘书学专业建设与理论发展学术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4-03
利用数学模型估计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性
这项研究通过使用最新、最准确的病例诊断方法,将几种建模方法与泊松损失权重相结合,从而避免了特定建模选择的局限性。这是第一个比较封闭期前后的研究,与之前的研究相比,这项研究计算出了更可靠的估计值,并且发现了更高的R0值。这对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伦敦等疫情正在蔓延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这些城市应考虑在必要时实施更积极的预防政策,以防止严重的全球性大流行。
中山大学 2021-04-10
数学超常大脑特有的源空间同步态转换规律的发现
近日,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脑与学习科学系、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海贤教授课题组在数学超常青少年动态脑功能网络研究中取得新成果,发现了数学超常大脑特有的源空间同步态转换规律。相关研究成果以“EEG source-space synchrostate transitions and Mark
东南大学 2021-01-12
轧机过程控制数学模型与轧制稳定性技术
小试阶段/n轧机过程控制数学模型与轧制稳定性技术直接影响带钢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结合生产工艺与设备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综合现代控制理论、数学建模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完整的轧线关键模型与轧制稳定性控制技术,已在宝钢、梅钢、涟钢等国内多条大型热连轧生产线上成功在线应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授权、受理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关键技术:1)高精度轧制设定模型与尺寸控制。高精度带钢厚度控制技术:包括高精度轧制力能模型、全线一体化分布式温度模型、辊缝模型,保证高精度的头部设定;高精度AG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焦炉炼焦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煤料在炭化室内隔绝空气加热,即高温干馏。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成为焦炭。 焦炉直行温度是指机侧和焦侧标准立火道的平均温度,它代表全炉的平均温度水平,是直接影响焦化速率和焦炭成熟时间的主要参数之一。燃烧室温度在一个结焦期内由于相邻炭化室所处结焦状态不同而发生规律性波动,即形成通常所说的“W”曲线,其峰值间的时间间隔取决于推焦串序、循环检修计划和周转时间。本项研究是以焦炉“燃烧室—炭化室传热过程数学模型”为基础,运用混合编程、多任务和动态摸拟等技术首次将焦炉燃烧室—炭化室传热过程数学模型拓展为“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并开发了由一组燃烧室和炭化室组成的“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系统”。运用该模型可以仿真不同的推焦计划、装炉煤水份、装煤量、燃料热值等热工参数对焦炉直行温度的影响,从而为焦炉直行温度的优化设定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