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
发酵过程具有高度非线性特点,以活细胞为培养对象的发酵过程具有时空多尺度特点,分 别在基因、代谢物分子尺度,细胞代谢尺度及反应器介尺度上相互作用和影响,要在此基础上 进行优化和放大具有非常大的难度,从而阻碍了我国生物发酵水平的提升。 本项目针对发酵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及复杂性独创了多尺度参数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通 过将发酵过程细胞内的微观生理代谢特性和反应器宏观生理特性相结合实现过程优化,而在工 业过程放大中则提出了生理特性和反应器流场特性相结合的放大方法,突破传统“实验室-小 试-中试-工业”逐级放大的思路与方法,实现工业发酵过程的定量设计与直接放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发酵法生产丁二酸
丁二酸,又称琥珀酸,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 C4 平台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表面活性剂、清洁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等领域。微生物发酵方法将来自可再生生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的还原糖转化为丁二酸,减少化学品对石化原料的依赖,生产过程环境友好,且还能够固定 CO2,缓解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本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厌氧发酵丁二酸生产菌株,以葡萄糖或多种非粮食原料如秸秆、玉米芯等为原料厌氧发酵丁二酸。 创新要点 选育得到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菌种;以廉价的玉米、木薯、糖蜜、菊芋、秸秆、酒糟等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 以及棉纤床发酵工艺。 
江南大学 2021-04-11
智能化红茶发酵装置
已有样品/n智能化红茶发酵装置,专利号201420382563.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装置,它包括发酵箱体、与发酵箱体连通的加热箱、与加热箱进气口连通的送风电机、与送风电机连通的超声波加湿装置、设置于加热箱上的控制电路、与加热箱出气口连通的抽风电机,加热箱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显示屏、键盘和单片机系统板,加热箱内还设有发酵载物台、温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对流电机和辅助超声波加温装置,温湿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系统板连接,对流电机和辅助超声波加温装置均位于发酵载物台的下方,加热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
研发阶段/n成果简介:谷胱甘肽是一种抗氧化肽,具有清除自由基、解毒、抑制衰老、预防糖尿病和癌症、抑制艾滋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力等重要生理功能,在医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因此GSH的工业化生产越来越受到关注。GSH的生产方法主要有萃取法、化学合成法、酶法和发酵法。其中发酵法是最具潜力的方法。国外发酵法谷胱甘肽的主产地在日本。国内谷胱甘肽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主要还是在一些研究院校内,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实现生产。本成果生产谷胱甘肽产品的的主要原料为淀粉质原料及油料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饼粕等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双温双控发酵系统
在生物工程,特别是发酵工程及其研究、试验中,发酵罐是所需的主要设备, 而发酵罐又经常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之类发酵罐的温度可 允许有一定范围波动,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破坏正常发酵所需生化条件,导致发 酵速度降低甚至发酵过程终止而工艺失败。另外,有些发酵过程需要对温度上、 下限分别进行控制,或者对同一种物料同时施以不同温度,这时,现行的发酵工 艺或发酵罐系统就不再适用。特别是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合适的发酵温度不一定 已知,这就需要进行实验摸索,这就需要一种可以高效支持这类发酵温度摸索的 设备。这种设备应该使得发酵罐内温度在较宽的范围可调节,在高温临界点及时 降温,并能在多给定值下保持稳定,这对于具有单向(温度升高方向)性特点的 温度控制而言,是个难以通过的瓶颈。另外,固态基质上微生物的发酵涉及控温、 传质、空气等多个方面,由于基质的不可动性,在常规的发酵罐中,给实际操作带来许多困难,尤其是难于实现连续发酵中产物的分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 以设计组合发酵系统,借助发酵体系中溶液的流动使固定生物体系中的温度、传 质和通气得到控制,并可连续补料、和实现产物的在线分离。这就需要研发一种 多温度多路控制的组合发酵系统。 本项目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以高效支持发酵温度摸索的设备。它使得发 酵罐内温度在较宽的范围可调节,并能在多给定值下保持稳定,并克服了温度控 制单向性的特点。当高温罐温度达到高温限时,能快速降温;当低温罐达到低温 限时,能快速升温。系统以紧凑、简洁的结构实现了双温双控,其控制系统结构 简单,易于调整。整体易于批量生产;系统维护、维修简便易行。 授权专利:双温双控组合发酵系统 2014105989037 双温双控组合发酵系统 2014205989307
江南大学 2021-04-13
豆瓣后发酵智能设备开发
豆瓣后发酵大多采取开放式发酵 , 翻、晒等重要工艺环节都以人工操作为主, 腔晒场地占用面积大 , 产品质量
西华大学 2021-04-14
发酵法生产D-核糖
D-核糖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生化功能的五碳糖,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如核苷酸、ATP、NAD、NADP、FAD和维生素的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可用来合成核黄素、抗病毒和抗癌药物。本课题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D-核糖,通过多年工艺优化,在15L罐中可达到产物浓度91.5 g/ L,转化率0.67mol/ mol,生产强度1.68 g/L/h。 本项目的主要创新和技术优势在于:(1)生产强度高;(2)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3)副产物少,提取方便。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高含L-乳酸发酵乳的混合菌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高含L-乳酸发酵乳的混合菌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株菌,以初菌数1:1:1的比例混合,并按照重量比为2~5%的比例接种到增菌改良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并控制增菌过程的pH值在5.0~6.5,在32℃~40℃的温度下发酵培养3~5小时;发酵完毕后,将发酵液离心处理,得到离心沉淀物,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海藻酸钙固定化菌体,经预冷冻,真空冷冻干燥,包装制成的产品.本发明的产品是一种直投式发酵乳生产的干粉发酵剂,其使用方法快捷经济,产L-乳酸量高.可以防止在保存,继代培养过程中菌种组成和代谢活性发生变化.使用本发明的产品可以提高发酵乳的质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均一,稳定.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05-04
中空转叶玻璃和中空幕帘玻璃
本项目旨在降低建筑能耗,众所周知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其中门窗占了建筑能耗的50-80%,当前全世界正大力推广中空玻璃,采用玻璃贴膜或玻璃镀膜或加隔热涂层等方法解决冬天的热辐射外溢,夏天的阳光进入。但这类玻璃尚不能调节光能,更不能利用太阳能。本项目正是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开发研制的。本项目以改进门窗热效应为基点,充分分析了当今国内外相关产品存在的问题,研发了独创的,新型的中空转叶玻璃,其加工方法现已获得发明专利(受权公告号CN 101347941,受权公告日2010/06/16),研发的中空幕帘玻璃(发明专利)经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中心测试,其节能效率达到82.8%,是现有产品中最好的。 特点:1 具有节能控光的功能在中空玻璃内磁铁控制可旋转叶片,叶片可以在中空间距6-12mm的玻璃内360度旋转,可调叶片到合适角度从室内看出去基本不影响视野,叶片反光效率高,叶片经特殊加工关闭时严丝合缝。屋顶平房控光时,玻璃中间加个支撑避免玻璃塌陷;叶片背面可以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是深色,利用太阳能,吸光组成换热系统,实现中空遮阳玻璃的热水装置。2 节能效率高中空幕帘玻璃,测试报告比较结果为,若透明玻璃为0%,中空玻璃为13.7%,LOW-E中空玻璃为32.8%,节能帘为82.8%;中空转叶玻璃与节能帘近似。3 结构轻巧寿命长叶片平直厚仅6-20u极轻,热胀冷缩有弹簧涨紧,通过齿条啮合齿轮连接,结构可靠不怕震动;叶片之间没有任何连线;曝晒在光照下的只是铝箔叶片,寿命长;其结构可适用于任意尺寸的中空玻璃。4 适宜于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加工关键在于将整张6-20u的合金铝箔放在两排齿轮轴中间,用长条电热器将铝箔焊接固定,张紧齿轮的弹簧放开绷紧铝箔,用等间距的旋转快刀将叶片切好,使叶片之间严丝合缝。唯一的办法详见发明专利“中空转叶玻璃转叶的连接和加工方法”。加工场地要求一般。 中空转叶玻璃成本估算:每平方米250-300元,面积越大成本越低,若参考中百叶玻璃批量出口离厂价470元/平米计算,每平米利润170-220元,年生产万平米利润1千7百万-2千2百万。5 有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功能开发的前景目前国际市场尚无此类商品,作为节能产品可广泛用于住宅、公共建筑、大棚、金属屋顶、玻璃幕墙、火车窗等处,其百叶窗外形符合国外惯用形式。在此基础上,尚可进一步开发:中空换热玻璃,中空遮阳玻璃热水装置,发电玻璃等。  
清华大学 2021-04-13
轶萃康牌银杏叶刺梨胶囊
本品是为提高银杏叶制剂的安全与功效为目的,基于中药配伍减毒增效原理,采用刺梨汁粉与银杏叶提取物配伍,进行了单、复方银杏叶减毒增效作用比较研究,经20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刺梨与银杏叶配伍,不仅可降低制剂中银杏酸的含量和毒性,还具有降低甘油三酯作用的同时兼保护肝脏、改善消化及循环功能的优势。项目进展已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应用前景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高脂血症已为脑梗塞、冠心病、老年性痴呆等老年慢性疾病的主要诱因,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是我国临床高脂血症构成中最常见的类型。但现有的降甘油三酯的主要代表药力平之,虽效果肯定,但因伴随肝损害、横纹肌溶解、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使用相对受限,仅以他汀类药物替代治疗。而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降胆固醇为主,降甘油三酯效果并不明显。且存在很大的副作用。鉴于本品降低甘油三酯、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功能确切,预计本品上市,可与现有降脂药物及单方银杏叶制剂竞争市场。不仅是更为安全,而且具有护肝、健脾、活血化瘀的整体调理健康之特色。预计本品将对高脂血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51 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