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氧化物歧化酶含片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 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从而能够对由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引起的各种疾病和功能异常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如各种非特 异性炎症、辐射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此在医疗、保 健品、化妆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山东大学 2021-04-13
代谢转移酶介导的细胞老化研究
通过代谢组学手段发现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脂肪酸氧化的一个关键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CPT1C)在老化肿瘤细胞中有极显著下降;进而在细胞老化模型及动物模型上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证明CPT1C在肿瘤细胞增殖性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阐明CPT1C是调控肿瘤细胞老化的新调控因子。并进一步阐明CPT1C沉默后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与相关代谢重编程过程,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老化、致瘤能力显著下降。该研究系统证明CPT1C是肿瘤细胞老化关键的新调控因子,为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细胞老化的抗肿瘤研究提供新靶点和新视角。
中山大学 2021-04-13
酶法拆分生产D-泛酸技术
D-泛解酸内酯是D-泛酸钙与D-泛醇的重要手性中间体。D-泛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用途广,市场大,目前全球D-泛酸钙消费量大约17000t/a,欧美各国是D-泛酸钙的主要消费市场,其中美国约3200t/a、欧洲约2800t/a、亚洲约2500t/a、拉美等地区约500t/a。D-泛酸钙在全球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自然年增长率约5%。市场分析,泛酸钙作为饲料添加剂其销量将稳步增长,而它作为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剂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药物前景十分光明。D-泛醇又称为维生素原B5,在体内能转化为泛酸,进而合成辅酶A,具有促进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保护皮肤表面和毛发光泽、防止疾病发生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洗护用品。随着D-泛酸钙和D-泛醇新用途的不断被发掘,预计其国际市场销售有望迅猛增长。该反应中DL-泛内酯浓度20~25%,单次拆解率>30%;单批次反应周期<24 h;固定化酶重复使用不少于50次。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酶法拆分生产(S)-萘普生
萘普生是一种传统的非处方消炎、镇痛药物。作为一种手性药物,其(S)-构型化合物的消炎活性是(R)-构型的28倍。对化学法合成的消旋萘普生进行拆分,得到光学纯的(S)-萘普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 我们采用自行开发的重组酯酶催化消旋萘普生甲酯的立体选择性水解,(S)-萘普生甲酯水解生成相应的(S)-萘普生,未反应的(R)-萘普生甲酯在强碱环境下进行消旋,得到消旋萘普生甲酯,回收后与新鲜底物混合,重新用于拆分反应。 由于萘普生甲酯在水中溶解性差,与酶接触面积小,反应时底物浓度通常比较低,本项目中,我们采用简单的机械破碎的方法,对底物进行粉碎,获得细微的底物颗粒,极大地增加了萘普生甲酯颗粒的表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纯水相反应介质中萘普生甲酯的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可达到5%,并且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实现底物与产物的分离,工艺简单。 相关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14462.8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高浓度淀粉酶法液化、糖化技术
在传统淀粉糖的生产过程中,淀粉乳投料浓度通常在 25%~35%之间,淀粉乳经液化、糖化后的酶解液需经过蒸发浓缩等工序,以提高产物浓度,这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与能源,增加了生产成本。本技术针对淀粉在液化、糖化过程中的粘度过大所导致的投料浓度较低等行业难题,通过生物酶法和物理场预处理,可将淀粉乳的初始浓度提高至 40%以上,减少淀粉乳的初始水分含量,制备高浓度淀粉糖产品。该项技术应用于玉米淀粉液化、糖化过程中,具有降低能耗、节约用水、提高产量、提高单位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江南大学 2021-04-11
零价铁与TiO2光催化耦合的类芬顿光催化反应体系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价铁与TiO2光催化耦合的类芬顿光催化反应体系的方法,该方法步骤:配制1L浓度为10mg/L-100mg/L的模拟染料废水置于玻璃容器中,向该模拟染料废水中加入0.1g-2g?Fe0,用浓度为1mol/L的HCl溶液调节所述模拟染料废水的pH=3,然后向所述染料废水中投加1g/L的TiO2催化剂,开启λ=254nm的紫外灯,将盛有模拟染料废水的玻璃容器置于所述紫外灯下,开启曝气泵,采用玻璃容器底部曝气方式驱动混合反应体系中的HCl溶液、TiO2催化剂和模拟染料废水,反应结束后,关闭紫外灯和曝气泵,往反应体系中加入2-10ml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静置沉淀30-60min。本发明的效果是可降低反应体系中35%-50%的色度和浊度,出水水质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模式、堵点与突破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的关键抓手。科技创新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5-02-17
聚氯乙烯热可逆交联技术
以双环戊二烯二甲酸盐(由石油裂解副产物环戊二烯合成得到)或含叔胺侧基聚合物为交联剂,在PVC树脂配料时加入体系中,于加工成型过程中发生交联反应,获得交联PVC材料或制品。此类交联PVC的交联键是热可逆的,即温度低于150℃时处于交联状态,而在160~180℃加工温度下解交联,冷却后又重新交联,所以交联的PVC材料可进行反复热塑再加工。对于软PVC材料(100份树脂,40份DOP),当交联剂添加量为1份时,拉伸强度可提高20%,断裂伸长率提高70%。对于硬PVC材料,100份PVC树脂添加0.5份交联剂,抗拉强度提高20%,维卡耐热提高2~3℃,200℃热失重减少65%。因此,热可逆交联技术在改善PVC力学性能的同时可改善其热稳定性。 由于交联反应和解交联反应的平衡只受温度和剪切力控制,无需任何催化剂,因此只需在配料时额外添加热可逆交联剂这一种成分即可显著提高PVC材料的性能。本技术不需要对现有PVC加工设备和工艺进行重大调整,而且交联剂用量仅占树脂的0.5~2%,对制品成本影响不大,便于推广应用。 用疏松-3型树脂制得的热可逆交联PVC软制品性能达到以超高分子量树脂(聚合度2500)制得的PVC软制品性能;热可逆交联PVC硬制品强度提高15~25%(取决于交联剂用量)。热可逆交联技术既适合于软制品如PVC弹性体制品、软性片材制品、电缆料、电缆护套等,也适合于硬制品如板材、管件、窗框、百叶窗等。此外,普通PVC树脂经热可逆交联后可替代价格较高、又较难加工的高聚合度PVC树脂,从而降低有关制品的成本。 全国PVC消耗量达1000万吨,若1%PVC产品采用热可逆交联技术,即有10万吨规模。全国电缆行业消耗PVC约50万吨,采用热可逆技术可以提高PVC电缆绝缘层的耐热等级和力学性能,市场前景良好。 交联剂成本约50元/Kg。对于软制品,以交联剂用量为1%计,每吨制品交联剂成本约500元,用常规PVC树脂替代超高分子量PVC树脂(价格至少比常规树脂高1000元/吨)可节约总成本500元/吨制品,生产1000吨软制品可增加50万元效益。对于硬制品,以交联剂用量为0.5%计,每吨制品交联剂成本约250元,因强度提高可以减少厚度约20%,即同类硬制品可节省用料20%,以PVC树脂售价为5000元/吨估算,可节约1000元,近似估算采用热可逆交联剂后可增效750元,生产1000吨硬制品可增加经济效益75万元。合作开发热可逆交联PVC软制品或硬制品。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热卷箱控制系统简介
目前国内的热连轧项目,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热卷箱。热卷箱安装在粗轧机后,切头飞剪之前,将中间坯进行无芯卷取后,再打开钢卷,中间坯在热卷箱以钢卷形式保温、均热,以保证中间坯在全长范围内温度基本一致,而中间坯的头尾温差大小会影响最终产品的板厚、板形等质量指标。热卷箱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减小中间坯的头尾温差; 降低中间坯的温降速度; 减少轧线长度和厂房面积; 节省投资和能源; 减少二次氧化铁皮;降低烧损,提高钢材收得率。 热卷箱控制系统由L1级热卷箱控制器、L0级传动装置以及机械设备等部分组成。控制功能包括:弯曲辊辊缝计算和设定、卷取椭圆度修正控制、卷径计算、热卷箱速度计算和控制、张力、压力计算和控制、位置计算和控制、轧件跟踪、顺序控制、卷取站、开卷站自动/半自动/手动控制、手动优先功能、一号托卷辊振荡功能、安全联锁、热卷箱区域设备仿真控制、热卷移送控制、外冷水间歇式控制、位置设备标定、中间坯带卷开卷封锁控制、中间坯带卷反卷控制等。并可以实现全自动控制。 供货范围如下: 全套电控设备的供货; 全套设备的出厂调试; 全套设备的检验、验收、包装、运输; 现场的安装(指导)、系统调试; 热负荷试车及售后的技术服务; 产品、技术培训等相关技术服务。 该项目适用于所有的新建和欲改造的热卷箱设备。同时,通过技术集成和转移,可为轧钢控制技术国产化作出较大贡献。该系统已经成功稳定的应用在国内多条热连轧生产线并取得了的很好的控制效果。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抗氧化超高强热成形钢
传统热成形用 22MnB5 钢加热温度高(950℃左右),氧化严重,一般需要涂镀铝硅涂层来防止高温氧化,增加成本,同时此钢的淬透性较低,需要较高的冷却速率才能保证马氏体转变,对热成形模具的装备要求高。本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热冲压成形用抗氧化超高强钢板,可以实现低温热成形(750℃左右),同时通过成分优化提高钢板本身的防高温氧化性能,在热成形过程中可以不用涂镀铝硅涂层,表面不产生氧化皮,节能降耗。同时该钢板的淬透性好,在空冷状态的冷速下就可以完成马氏体相变,对热成形模具的装备要求低,可以降低成本。该钢板在热冲压成形工艺过程中钢板氧化增重<0.5g/m2,氧化层厚度≤8μm,经热成形后屈服强度≥1400MPa,抗拉强度≥1700MPa,总延伸率≥10%,力学性能优于传统热成形用 22MnB5 钢,可用于汽车安全结构件及其他高强韧构件。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493 49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