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甲烷磺酸及其锡、铅盐
甲烷磺酸及其锡、铅是无氰电镀的重要原料,99.8%甲烷磺酸还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结构式为:CH3SO3H    (CH3SO3)2Sn   (CH3SO3)2Pb 以硫粉,硫酸二甲酯为原料制备了二甲基二硫,然后通氯氧化制得了甲烷磺酰氯,再经水解得到甲烷磺酸。甲烷磺酸与锡盐和铅盐反应得到了甲烷磺酸锡和甲烷磺酸铅。该工艺先进,可制备系列产品。 设备投资: 反应釜 4台;蒸馏装置2套;水解釜 1台;过滤装置 1套;加热设备 1套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牛磺酸钙及牛磺酸复合钙制剂
牛磺酸钙,分子式: Ca(C2H6NO3S)2,分子量: 288,性状:白色粉末。牛磺酸钙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钙营养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牛磺酸钙合成工艺较为复杂,技术难度高,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产品上市。南开大学经过数年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合成牛磺酸钙的技术难关,掌握了其核心技术,并使收率达到88%,产品纯度达95%。申请发明专利两项,专利(申请)号:200310107314.3和200310107315.8。
南开大学 2021-04-14
牛磺酸合成工艺研究
牛磺酸是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非蛋白质类重要氨基酸,也是名贵中药“牛黄”的重要成份之一,具有独特的药理及营养保健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荧光增白剂、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可用作生化试剂、湿润剂、pH缓冲剂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于医药及食品添加剂中。 当前.世界上牛磺酸的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我国从1981年开始实现牛磺酸生产工业化,但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从工艺上突破、从技术上台阶,实现规模效益生产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乙醇胺法制备牛磺酸,即由乙醇胺、硫酸等经酯化、磺化反应,再经浓缩、分离、重结晶、烘干制成产品。此法由于酯化、磺化(还原)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时间、反应进行的程度、分离方法等交互作用,造成牛磺酸的收率仅为52%,而成本收率为49%,国内生产企业基本上处于微利经营状况。同时,在检测牛磺酸含量时,采用中和滴定的方法,由于牛磺酸和中间体氨基乙醇酸性硫酸酯都可与NaOH产生中和反应,所以不能完全区别牛磺酸和中间体氨基乙醇酸性硫酸酯,使得生产控制难以达到理想的生产状态。 本课题针对上述国内生产中的问题,在与相关企业联合攻关的基础上,进行牛磺酸中试水平的工艺优化及生产过程中间体和产品质量控制研究。即采用先进的反应分离技术手段和示踪分析方法,改进生产工艺,使其收率提高到65%,并研究和实施TLC及HPLC法在牛磺酸生产过程检测控制,工艺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为保持和发展我国该产品上的技术优势和出口创汇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平台支持奠定良好基础。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生物转化甲烷气体联产细胞蛋白和多糖
针对我国蛋白饲料和多糖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团队借助专有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自主研发了甲烷气体高值化生物转化技术,拥有我国行业内首个专利授权。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将页岩气、沼气等甲烷气体通过微生物高效转化为细胞蛋白和多糖。 所产甲烷基细胞蛋白富含包括全部必需氨基酸的 18 种氨基酸,菌体粗蛋白含量大于 60%,其中 9 种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占比达 30%,其在总氨基酸含量、限制性氨基酸含量等参数水平上明显优于豆粕蛋白,并与鱼粉蛋白相似。 所产多糖经权威机构鉴定,其结构与保湿霜类护肤品添加剂海藻多糖结构相似度达97%,具有保湿、修复等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美产品添加剂与化妆品添加剂。 本项目具有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洁高效和制备过程环保无污染的优势。通过前期建立甲烷生物制造的全链条研发平台,该技术已完成从实验室向产业化的推进。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异丙苯磺酸钠的开发
用于洗衣液的优良助溶剂,本研究的产品指标已达到国外公司的产品,完全 可满足外资企业的使用要求,质量指标远高于目前的其它国产产品。 关键技术:全新的合成技术 获得成果:已申请国家专利
江南大学 2021-04-13
二氟甲烷 R32
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1-08-30
关于室温甲烷活化的过程研究
在外场(模拟太阳光)辅助下,以常规浸渍法获得的二氧化钛负载铁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了甲烷一步活化高选择性制甲醇。3小时内,甲烷的转化率可达15%,总醇选择性可达97%,其中甲醇的选择性高达90%,且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球差校正电镜和吸收谱学研究表明,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为高度分散的三价铁物种。
北京大学 2021-04-11
高效氮甲烷分离吸附剂
甲烷-氮气分离体系的高选择性吸附剂是现在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常规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分子筛、碳分子筛等对甲烷和氮气的分离效果都不理想,分离因子都小于3,并且由于甲烷气体为强吸附组分,不能通过变压吸附分离直接得到甲烷产品气。本项目合成的吸附剂以氮气为强吸附组分,分离可以直接得到甲烷产品气,并且氮气/甲烷分离因子达到4.5,是非常好的分离氮甲烷分离吸附剂。本吸附剂现正通过小型变压吸附对吸附剂性能进行氮甲烷分离性能测试。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N,N'-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双马来酰亚胺是一种合成高性能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可用于制造耐热性热固性树脂和高性能塑料合金。它在热聚合后形成交联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燃性、绝缘性,是目前制造耐热结构材料、绝缘材料的一种十分理想的树脂基体。在电器绝缘材料、耐磨材料、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交联剂、增强塑料添加剂、砂轮粘接剂、军工等方面应用得到良好效果。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是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高性能飞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的树脂,由于其良好的耐热和耐湿性能而得到复合材料设计师的信任,但由于复合材料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复合材料的应用受到费用问题的限制。所谓高级复合材料是指母体树脂与增强纤维复合而成的增强材料。以前多用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为母体树脂,因环氧树脂耐热较低(150℃以下)并且脆性较大,难以满足高技术领域的要求,所以国外越来越多地采用热塑性耐高温、高强度的特种树脂(或采用高性能、强韧性好的热固性耐高温特种树脂)如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马来酰胺(PI)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在增强材料方面以前多用玻璃纤维,为了加强韧性,国外在高技术领域上的应用已多改为碳纤维(CF)或碳纤维与芳纶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等。 随着电子元器件和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子系统要求信号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电子元器件的体积越来越小。因此,对基板的耐热性、耐湿性、尺寸稳定性及电气特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开发高性能树脂作为基板材料。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由双马来酰亚胺与氰酸酯树脂合成的BT树脂具备了上述综合性能。不但适用于制造高速数字及高频用高级印制电路板的基板材料,也适于作高性能透波结构材料和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目前已被一些世界著名电子产品制造厂家认可,并已大量采用,预计将有大的市场空间。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两相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技术
项目背景及主要用途: 氢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热值是甲烷的 2.5 倍。目前,氢气的工业 化生产主要有烃类的高温催化裂解和水的电解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缺点是能 耗较高。而厌氧发酵制氢可以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获得氢气能源,是一种经济环 保的方法。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两相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技术先利用产氢产酸菌,在酸性厌氧条件下将有机 污染物转化为氢气和有机酸,再利用产甲烷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分别从两相反应器中回收氢气和甲烷,氢气和甲烷可进一步提纯作为替代燃料。 技术特点:生物质能产率比单相工艺提高 30%以上,运行费用较低。该技术 目前已完成实验室小试。 应用领域: 该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有机固体废弃物、农 业废弃物的处理。 17 有机固废高效厌氧发酵与安全运行技术 18 两相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技术 19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天津大学 2021-04-11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