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声造影新技术成果转化
创新性地将三维超声-超声单模态影像融合实时导航用于引导实施计划,充分发挥了超声实时动态及 术中操作便利性的优势。创新性地采用CT/MR 与三维超声造影融合成像精准评估肝癌消融效果,包括消融 安全边界(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必要扩大消融)
中山大学 2021-04-10
肾癌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研究
 NCCN指南推荐“高危”局限性肾癌术后可以通过辅助靶向治疗减少复发率,但临床中使用临床病理指标认定的“高危”亚群中有约50%的患者术后不出现复发,不必接受昂贵的辅助靶向治疗。为弥补临床病理指标的不足,更准确地识别真正的“高危”患者,减少不必要的辅助靶向治疗,本研究首先从TCGA数据库白种人局限性肾癌90万个SNP位点中筛选出44个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的SNP位点。然后通过对227例训练组患者的44个SNP位点检测,发现6个位点与黄种人局限性肾癌复发密切相关。将这6个SNP位点组合成预测模型进一步在中山大学组(217例)、国内多中心组(410例)和TCGA组(441例)验证表明,该预测模型是局限性肾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子。该模型与临床病理指标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度,更精准地识别复发高危患者。该杂志同时刊登了国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Yair Lotan教授和Vitaly Margulis教授的述评,指出该分子预测模型对局限性肾癌术后个体化诊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案导致临床上的过度治疗或者治疗不足。
中山大学 2021-04-13
低碳高效转化与利用技术
本成果通过系统计算、材料筛选等方式对氢能、生物质能和二氧化碳实现高效转化利用,同时可对污染物(CO、VOCs、COS、CS2等)化学链脱除,具体包括:制氢、储氢研究;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包括生物质/污泥/塑料/固体废弃物的热解、气化、碳化等处理,得到高值化合成气、生物油或炭基材料等;CO2的高效转化利用,包括CO2吸附剂的设计制备,CO2的热化学裂解等;基于化学链的能源转化技术,具体包括化学链制氢、化学链甲烷转化、化学链甲醇转化、化学链丙烷脱氢、化学链高炉煤气脱除CO、化学链VOCs转化、化学链脱硫等;先进能源材料制备,可研究性能优异的气凝胶材料,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低碳转化与利用。
中南大学 2023-06-05
沈建忠院士团队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变迁和演化方向取得研究进展
细菌中质粒的携带数量以及多样性随时间显著增加,而多种质粒在基因组中与耐药基因存在显著相关性,是介导重要耐药基因传播频率增加的主要载体,表明质粒多样性是加速重要耐药基因传播频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5-31
一种基于化学和物理交联的双网络纤维素凝胶系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化学和物理交联的双网络纤维素凝胶系材料,该材料包括水凝胶、气凝胶和 生物塑料。在纤维素溶液中加入定量的交联剂并搅拌后先形成部分化学交联的纤维素凝胶,然后将该凝 胶置于纤维素的非溶剂中进行物理交联,经过水洗后得到双网络纤维素水凝胶。由双网络纤维素水凝胶 干燥制备双网络纤维素气凝胶;将双网络纤维素气凝胶在 150?oC 以上热处理后得到碳气凝胶;将双网 络纤维素水凝胶或气凝胶热压制备双网络纤维素生物塑料。本发明制备的双网络纤维素材料具有优良的 力学性能、高的比表面
武汉大学 2021-04-14
新冠病毒全人源抗体研究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课题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研究团队与上海艾跃生物单抗部门组成的新冠病毒联合应急攻关团队传来好消息。该团队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患者来源的样本中,分离单B细胞并PCR克隆抗体可变区,快速获取且筛选了上百株全人源抗体,发现其中多株可识别新冠病毒(WHO最新命名为“SARS-CoV-2”)RBD抗原。这项研究为开发全人源中和性抗体药(Human NeutralizationAntibody)提供了有效的快速研发方案以及候选抗体。上述成果的最大特点在于,这些抗体是来自康复病人体内天然产生的全人源新冠病毒抗体。据悉,组成应急攻关团队的三方将进一步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紧密合作,继续从近期康复者来源的样本中筛选出更多病毒特异性抗体,完成中和性试验,以期获得可阻止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全人源中和性抗体。应急攻关团队积极响应科技部号召,把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应用到战胜疫情中,详细数据和结果将会在近期发布。
复旦大学 2021-04-10
真核生物DNA复制源组件
在 S.pombe 中发现的一个全新pre-RC组分Sap1,它是pre-RC的装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蛋白: 与ORC一样,Sap1在细胞生长周期中与DNA复制源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功能研究及X射线晶体学与NMR联合的结构功能研究表明,Sap1与通过其九个AT-钩状基序结合不对称AT富序列的ORC不同,Sap1优先结合5’-(A / T)nC / G(A / T)9-10G / C(A / T)n-3’,对于DNA起始复制源有一定的序列倾向性。 通过进一步的功能研究证明Sap1和ORC存在相互作用,ORC在招募Cdc18至DNA复制源时需要Sap1来完成pre-RC组装,充分表明Sap1是直接参与pre-RC组装的复制起始因子,本研究论文表明在S.pombe的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Sap1与ORC共同结合到DNA复制源上从而开启DNA的起始复制过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DNA复制过程中同样存在Sap1功能类似的蛋白质元件,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
国内首套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包括海洋电性源拖曳式大功率电磁发射机、海洋拖曳式电场接收机和海底混场源电磁接收机。发射机具有变频发射、组合波形发射、大电流逆变发射的特点,可将强大的电磁波场导入海底介质;在拖曳、发射电磁波场的过程中,可向船上甲板监测单元实时传输水下仪器设备的多种状态信息,具备人机交互和仪器自身纠错的功能;接收机具有智能化、低噪声、大动态范围的运行指标,可自动完成实时采集、数据存储和级联分样,水下耐压及受控释放上浮的性能可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4-14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可定性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污染来源,识别污染源“罪魁祸首”,为颗粒物来源、成因及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可定性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污染来源,识别污染源“罪魁祸首”,为颗粒物来源、成因及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是环保部重点实验室,多年从事颗粒物防治领域相关工作,拥有国内首个大气颗粒物源和受体样品库,积累40余个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源与受体成分谱,保存4000余个颗粒物源与受体的样品及成分数据。 实验室拥有完备的颗粒物样品采集及化学分析系统。目前,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已在全国30余个城市推广应用。其中,自主研发的二重源解析技术、因子分析-CMB 复合受体模型和CMB-Iteration模型等新型源解析技术被《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列为推荐使用模型。同时,因子分析-CMB 复合受体模型被写入美国EPA官方公布的《EPAPMF5.0使用指南》,相关论文被列为“关键文献”。
南开大学 2022-08-11
赋力无源助力外骨骼
面对物流市场规模壮大趋势,设计助力外骨骼装置,解决搬运工抬起重物吃力、身体易疲劳问题。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刘枣财 机器人产业学院 2020.10/2024.6 20483217 丁宁 机器人产业学院 2020.10/2024.6 20482103 张文丽 机器人产业学院 2020.10/2024.6 20402110 殷乐 机器人产业学院 2020.10/2024.6 20497207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虞晴 机器人产业学院 教师 材料力学 四、项目简介 面对物流市场规模壮大趋势,设计助力外骨骼装置,解决搬运工抬起重物吃力、身体易疲劳问题。
常州大学 2023-03-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278 2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