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性能集成电路连线用材料的制备技术
集成电路键合线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与框架的连线,数年来国内已有多家研究院所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但无重大突破。主要表现为拉丝到0.10毫米以下时断线严重,线材的抗拉强度低,延伸率低,不仅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同时无法满足全自动键合机的生产要求,目前国内市场主要依靠进口。其原因关键是由于坯锭的凝固组织、合金的纯净度所致。大连理工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利用电磁场的特殊作用,开发出高性能材料制备新技术,实现电路连线坯锭凝固组织的细微化,熔体的夹杂物、氧和氢等杂质的去除,大大降低夹杂物和气体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薄壁注塑制品成型过程 CAD/CAE 技术集成
项目研究内容 :该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包括: (1)多 型腔、并具有复杂曲面特征的注塑模具 CAD 参数化特征设计技术研究; (2)面向 Top—Down 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与装配; (3)薄壁注塑产品 CAD 实体模型数据信息转换技术; (4)多型腔注塑产品成型过程 CAD/CAE 集成分析技术;(5)计算机仿真及其产品成型生产试验。 该项目通过对注塑成型 CA
南昌大学 2021-04-14
聚合物先进制造与系统集成技术
聚合物微纳器件具有良好的力学和光学性能,制造过程具有明显的成本和工艺优势,是微纳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成果完成了跨尺度功能结构与器件的设计制造,提出了聚合物微纳流控芯片、光学透镜阵列、仿生表面等典型聚合物的功能结构与器件一体化设计制造的理论和方法。以应用为导向,开发了注塑成型-模内键合集成制造、聚合微零件超声塑化、微纳米结构模芯离子沉积电铸等新原理和新方法,研制了聚合物功能结构零件批量化微纳制造的装备原理样机。 针对热塑性复合材料复杂构件成型制造所面临的多工序、高附加能耗等问题,提出了利用热压-注塑复合成形工艺实现构件的整体化成形与制造。成果集设备、工艺、材料配方于一体,可兼顾构件的结构力学性能和复杂几何特征,为车用轻量化结构件的高效制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跨尺度功能结构与器件设计制造 规模化微纳制造方法与装备 热塑性复合材料复杂构件规模化制造方法与装备
中南大学 2023-08-22
污染积物活性格栅原位修复集成技术水体
项目简介: 沉积物的污染修复是彻底改善水体环境质量,整治流域水污染的前提和关键。项目根据相平衡分配理论,利用沉积物污染仿真模拟装置,建立并优化能够模拟不同水文特征的可准确量化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规律的数学模型,用于后续项目的原位修复关键技术的材料筛选、修复工程实施及修复效果评估。筛选经济可行的强化降解沉积物中典型污染物的活性格栅材料;筛选对沉积物中污染物具有强吸附和络合等作用的固化覆盖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沉积物中典型污染物的原位活性覆盖技术,用于受污染的湖泊和河流沉积物的原位修复。 该成果已成功助力天津市新生态城汉沽污水库和天津大沽排污河先锋河段等污染治理工程的成功实施。
南开大学 2021-04-1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草产品DNA条形码溯源技术集成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我国正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本项目在已经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整合兰州大学在DNA条形码和深圳市中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在物联网智能系统方面的技术储备,创制草产品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草产品种植生产、检验、加工包装和流通等溯源数据中心平台,利用互联网整合条形码序列及生产加工信息构建草产品的溯源集成系统。迅速、快捷的追溯草品质及质量,提高草产品优质生产和消费安全,最终实现草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
兰州大学 2021-04-14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共同领导和管理。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矢志不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思政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青马工程”,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职业道德元素、文化元素,扶正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积极构建特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资助育人等方面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推动。进一步健全文化育人体系,深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本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举旗定向、精神传承、价值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师生的精、气、神,凝聚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景,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基本、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学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是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现有章丘、和平两个校区,占地1045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68.25万元,馆藏纸质图书57.6万册,电子图书17572GB,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32个,校外实习实训场所229个。建有千兆骨干校园网,网络全覆盖,是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学校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9381人。校内专任教师44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75.75%,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占30.76%,“双师素质”教师占92.25%;建有50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师资队伍数量适足、结构合理,生师比15.12:1;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先进集体7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青年技能名师10人;全国、全省教育教学专家库专家和行指委、专指委专家委员15人;近三年教师在全国、全省教育教学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其中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2项,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全省领先,教师综合素质、实践技能水平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强。学校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核心,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道路。出台《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管理体制,每年5月举办技能竞赛月活动,参与学生2000育人。近年来,学生技能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5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9项,是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唯一获得两次特等奖的高校;2019年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特等奖。学校坚持服务于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办学定位,贯彻“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机电技术和现代服务技术为两翼”的专业建设思路。设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商务管理系、财经金融系、数字媒体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开设全日制高职专业42个,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占80%,与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高度吻合。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专业集群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校牵头组建山东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现有央财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建立了“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开办中职高职“三二连读”专业13个、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1个。牵头开发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项,主持开发山东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7个、课程标准1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36门、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获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主编出版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3种。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引领全省同类专业发展。多年来,学校秉承“求真达善 致知力行”的校训、“和谐 自强 严谨 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勤练 动脑动手”的学风,深度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赢得了良好社会赞誉,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创先进工作单位”“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院校”等表彰和荣誉,连续16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学信息技术、到山东电院”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微电子器件高效冷却技术
小试阶段/n通过发展被动式和主动式冷却技术能实现典型移动装备和电子器件的空间冷却需求,具体包括热压/风压自然换热冷却、相变热管换热冷却等被动式技术,半导体热电制冷冷却、喷射冷却和合成射流冷却等主动式冷却技术,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成果市场前景:有散热需求,就有应用前景。
武汉大学 2021-01-12
电子器件的高效散热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的热流密度越来越高,散热已成为其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项目采用直接液体浸没的沸腾换热方式,开发了高效沸腾换热微结构面,可极大幅度提高散热性能,在电子器件温度低于其正常操作上限温度85oC的条件下,散热热流密度可达150W/cm2以上。沸腾强化换热技术往往在微重力条件下由于气泡难以脱离导致性能恶化而无法应用。近期在微重力条件的实验表明该技术即使在微重力条件下,依然能充分利用热毛细现象进行强化换热,显著提高换热性能。因此,该技术可应用于地面和空间的电子器件高效散热。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光-浪-流集成一体化发电装置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目前的潮流能发电机组以直驱液压变桨及带变速箱的液压变桨为主,其发电机和变速箱均采取机械动密封方式进行密封防水处理,海洋环境下,机械动密封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往往冲突,密封层级多运行阻力大,效率低,密封层级少,密封可靠性差,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大大降低。光伏、波浪、海流一体化集成发电,波浪能与海流能水轮机对转并通过磁力耦合驱动发电机增速,具有多能互补、高效获能、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等特点,为规模化海洋能开发提供创新型设计。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集成 LED 驱动电源
成果简介随着 LED 制造技术的发展, LED 应用已经从显示设备的背光照明领域发展到了民用照明领域, 越来越多的 LED 已被应用在汽车、 路灯、 民用以及舞台灯光等各种照明场合。 驱动电源性能是体现 LED 整体性能的关键, 保证 LED 驱动电源具有小巧、 长寿命、 高可靠性等优点是未来 LED 驱动电源的发展方向。本项目设计的是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功率变换器作为主电路, 将AC-DC 电源和驱动芯片的功能合二为一, 在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的同时, 保证 LED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756 7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