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及升级改造
本项目联合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借力德国专家资源,组建了一支可快速响应企业传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的物联网中控平台研发团队。团队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目前与南瑞集团、大全集团、泉峰集团等企业的生产系统升级优化项目正在实施中。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软磁合金粉末表面包覆由尺寸均匀的纳米Fe3O4颗粒形成的包覆层,经粘结、压制成型、热处理工艺,制备新型的软磁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Fe3O4可以均匀的包覆在软磁粉末的表面;用亚铁磁性的Fe3O4作为绝缘包覆剂,克服了传统非磁性物质作为包覆剂的磁稀释现象,可以获得更高的磁导率及磁化强度。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处治膨胀土斜坡浅层病害的方法
膨胀土多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迄今已发现存在膨胀土的国家有 40 多个,我国也有 20 多个省均存在膨胀土。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以强亲水的蒙脱石和伊利石为主,由于其具有显著的胀缩特性,会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而膨胀土病害中,斜坡的稳定性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由于膨胀土具有与正常固结粘土一些不同的工程特性,如超固结性、裂隙性和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开裂等,使得常规的斜坡防护与加固措施及斜坡稳定分析方法不能适用于膨胀土斜坡。包括以下步骤:一、斜坡分级开挖;二、水泥砂浆护脚施工:在开挖成的多级台阶式斜坡中的每一级斜坡的坡底均涂抹一层水泥砂浆层作为坡底护脚;三、逐级进行斜坡处治: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对所述多级台阶式斜坡中的多级斜坡进行逐级处治,对其中任意一级斜坡 Ai 来说,其处治过程包括步骤:废旧轮胎摆放及固定、混合料覆盖、土工格栅披覆和无纺布铺设;四、后期养护:按常规草本植物养护方法对所述混合料进行养护。本发明设计新颖合理、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且治理效果好,能有效解决膨胀土斜坡表层病害问题。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可逆可控配位交联的特种橡胶材料
橡胶材料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通过硫磺硫化将线型分子交联成三维网状聚合物是获得较高力学性能橡胶的常见方法。这种通过硫磺硫化形成的共价键交联橡胶一般不溶不熔,很难再生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制备对环境友好的橡胶已成为橡胶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交联结构由于具有可逆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物理缠结形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离子键交联形成的离子弹性体的研究已见报道。然而由于上述几种高分子结构中的非共价键作用都较弱,所得材料存在力学性能较差及高温下使用性能下降等缺点。因此,尝试其它非共价键交联的方法很有意义。配位键是非共价键中最强的一种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用于配位聚合物的构筑。目前聚合物同金属离子的配位所采用的溶液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聚合物材料的实际加工和应用。本项目通过本体中原位配位的方式,使含有可配位官能团的橡胶材料(丁腈橡胶、羧基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与过渡金属盐粉末发生配位反应,形成配位键交联的网络结构,替代传统硫磺或过氧化物硫化方式。由于配位键具有可逆性,光、电、磁等方面的特性,获得的材料也有望具有这些方面的新功能。从目前所得的实验数据看,无炭黑添加的配位交联NBR的拉伸强度可超过30MPa,伸长率达到1000%,远远优于硫磺交联、炭黑补强的NBR(拉伸强度通常为20Mpa,伸长率<500%),具有高强度与超伸缩性能,而且由于金属离子的引入,橡胶材料也具有了一些特殊的性能,例如更加优良的耐油性及同金属材料很好的粘接性等。最终,配位交联的复合材料能够在某些热溶剂中发生解交联反应,恢复橡胶分子线性结构,实现对交联橡胶的回收。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具有调高调平功能的热压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调高调平功能的热压头,用于 RFID 标签制备中热压工艺,包括与 RFID 标签接触以进行热压的热压端组件、 用于隔热的隔热组件以及用于调高调平的微调连接组件。微调连接组 件包括连接筒、嵌装在连接筒壁面的调平紧定螺钉、一端从连接筒底 部伸入其内部的球头锥面阶梯轴、套装在球头锥面阶梯轴另一端的套 筒、垂直穿入套筒壁面的紧定调高螺钉。球头锥面阶梯轴具有第一锥 面、第二锥面以及第三锥面。调平紧定螺钉周向均布并将尖端顶住第 一锥面,用于调平。紧定调高螺钉分别顶住第二锥面和第三锥面以用 于调高。本发明中的热压头装置能进行高度与平行度的微调,从而保 证多个热压头高度与平行度的一致性,隔热效果良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碳微电极阵列结构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碳微机电技术领域,为一种碳微电极阵列结构的制备方法 。 其步骤包括 <img file="2012101868347100004dest_path_image002. GIF" wi="16" he="24" />光刻步骤,得到阵列的碳微结构部分;<img file="dest_path_image004.GIF" wi="20" he="42" />沉积金属步骤:在所得到的碳微结构表面沉积一层或多层金属层;<imgfile="dest_path_image006.GIF" wi="20" he="42" />热解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或惰性混合气体氛围环境下,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多步热解;通过上述步骤,即可生长得到表面集成碳纳米结构的碳微电极阵列结构。本发明将厚胶光刻、金属沉积和热解相结合,得到的微纳集成结构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本发明的方法运用于微机电系统中,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廉、可控性高、可大批量生长、结构优良等特点,得到的微纳集成结构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故可作为电机,在微型电池、微型电化学传感器等微机领域中会有较广泛的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光图案的室内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图案的室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光图案发射装置;(2)对所述待定位目标的光信号进行检测;(3) 定位所述待定位目标的位置,得到该待定位目标距扇叶旋转轴的距离 ρ,以及该待定位目标相对基准线的偏转角度θ。本发明通过对光图 案发射装置的组成及设置、以及相应的基于光图案的室内定位方法的 测量参数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室内定位精度不 高的问题,该室内定位方法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并且定位目标数 量多,定位范围广;此外,该室内定位方法对定位目标的硬件功能要 求不高,可大大扩展应用范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便携式预防化疗脱发的低温按摩帽
临床中很多肿瘤化疗药物会导致患者脱发,给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研究发现,化疗时头部处于低温环境下可以减少药物在头皮的聚集,降低脱发的发生率,而且按摩头皮可促进毛发再生,这对于缓解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心理负担,提升自信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冰帽,多数为高热患者设计,且多为头盔式,通过管路连接使得冷热液体交换散热。不足在于,贴合度差,缺乏弹性,笨重且无按摩效果等特点。本研究旨在发明一种轻便、降温效果好且具有按摩促进毛发生长等特点的防化疗脱发的低温按摩帽。
北京大学 2021-02-01
抗胰腺癌药物 A13 的临床前研究
目前癌症中的胰腺癌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由于症状隐匿,发病迅速,预后差,使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延长胰腺癌症患者生存区、提高生存率和生 存质量,是国内外科学家关心的重要课题。钴依赖的蛋氨酸合成酶(MS)是叶酸类代谢 酶,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敏感性差别更大的靶酶,针对其作用机理,设计合成了活性 小分子A13,具有优于吉西他滨的治疗胰腺癌的活性。 A13化合物经过两次不同机构肿瘤细胞测定,确定其抗胰腺癌和肺癌活性。与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合作,测定人胰腺癌PNCA-1裸鼠移植瘤模型抗肿瘤作用。设置5-FU对照组,吉西他滨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A13尾静脉注射给药,隔天给药时间为21天。实验结果是A13在60 mg/kg和120 mg/kg剂量条件下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抑 制作用,相对肿瘤增值率分别为55.97%和39.63%,结果优于5FU(59.04%)和吉西他滨 (49.21%),对体重和饮食没有影响,各脏器解剖观察未见毒性病理变化。对照吉西他滨 组裸鼠表现出明显体重下降和饮食受阻。A13化合物在模拟大肠液16 h能保持稳定,在 血浆中96 h能保持稳定,为后续动物实验确定给药方式和给药时间。对肺癌SPC-A-1裸 鼠移植瘤小鼠也有治疗作用,A13的肿瘤相对增值率与培美曲塞对照组相当。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一种激发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激发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发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激发器,它包括单片机、蓝牙模块、升压电路、脉冲输出及驱动电路、电极A和电极B。所述单片机与蓝牙模块双向连接,所述升压电路和脉冲输出及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分别接所述单片机的相应输出端,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脉冲输出及驱动电路的电源端,所述电极A和电极B分别接所述脉冲输出及驱动电路的相应输出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脉冲电流来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提高人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4-2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39 940 94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