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三维石墨烯体相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制备在宏观尺度上具备二维单片石墨烯的独特本征性质的石墨 烯三维体相材料是材料学研究中兼具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的重大挑 战。本项目制备得到了一种三维石墨烯宏观体相材料,其由大量独立 且悬空的二维石墨烯单元通过片层边缘的化学键构筑而成。该材料具 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常温可见光下作用下具有电子发射能力,在瓦 特功率级别的可见波段激光或聚焦的太阳光照射下,厘米尺寸的此石 墨烯材料样品可以在真空条件下实现有效的直接光驱动,此现象为国 内外所首次观察及报道,为石墨烯带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潜在应用价 值。上述材料的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还可为石墨烯在催化,能源转换 与存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材料支持与相关理论支撑。 项目特色: 1.制备了基于二维石墨烯单元通过片层边缘的化学键构筑而成 三维石墨烯体相材料,该材料不仅保留了二维石墨烯材料的本征性质, 而且具备优良的机械及光电性能。 2. 在国内外首次观察到厘米级尺寸的裸眼可见的宏观石墨烯样 品,只依靠瓦特级别的光作为单一驱动源,即可实现较大距离(数十厘 米)的有效的运动,并提出了光致电子发射驱动的机理解释上述三维 石墨烯体相材料独特的光驱动, 3. 上述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揭示通过有效合理的结构构筑手 段,能够得到以二维石墨烯作为构成单元,并有效保留其独特二维性 质和兼具三维宏观形态的石墨烯体相材料,此项研究为其它二维材料 的开展类似工作并拓展其应用提供了范例和思路。已取得的成果: 项目的标志性研究结果于 2015 年 6 月在线发表于 Nature Photonics,并于 2015 年 7 月正式发表(Nature Photonics, 2015, 9, 471- 476)。杂志同期以“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Lift off for graphene” 发表了专题评论。英国著名科普杂志 New Scientist 以“Spacecraft built from graphene could run on nothing but sunlight”为题报道了此研究, 指出该成果“再为石墨烯这种优良材料增添了一种惊人的性能”。国 内主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以及多家门户网站等均 对此研究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于 2015 年 6 月 21 日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市场应用前景: 空间飞行器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而动力源问题一直羁绊 着人类无法走得更远。目前几乎所有的航空、航天飞行均采用化学驱 动,即通过喷射燃烧的化学物质来获得驱动力,光直接驱动飞行是科 学界和航空界多年的梦想。
南开大学 2021-04-13
高效持久的新型纳米银基/石墨烯抗菌材料
Ag 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抗菌及杀菌性能,且具有广谱性及无抗药性。石墨烯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材料之一,可以作为载体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在光电,电池,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对比目前 Ag 抗菌材料的载体如沸石,二氧化硅等来说,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其高的比表面积,稳定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可以优化 Ag 基纳米颗粒的生长,控制其形貌尺寸,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其独特的二维结构以及界面性能使其可以组装成不同应用环境的器件,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重要的是,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
江苏大学 2021-04-14
高效持久的新型纳米银基/石墨烯抗菌材料
Ag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抗菌及杀菌性能,且具有广谱性及无抗药性。石墨烯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材料之一,可以作为载体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在光电,电池,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对比目前Ag抗菌材料的载体如沸石,二氧化硅等来说,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其高的比表面积,稳定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可以优化Ag基纳米颗粒的生长,控制其形貌尺寸,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其独特的二维结构以及界面性能使其可以组装成不同应用环境的器件,因此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重要的是,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抗
江苏大学 2021-04-14
石墨烯包覆钛酸锂材料及高性能超级电池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开创性地将石墨烯用于包覆钛酸锂,通过独特的加工工艺制得业内领先的石墨烯包覆钛酸锂材料,有效地解决了钛酸锂负极材料的产气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得了高性能的钛酸锂超级电池。该电池单体可8C持续放电,20C脉冲放电,充放电循环大于30000次,10分钟可充电90%以上,低温性能优异(可在-40度环境下放电)。 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和优良的电化学稳定性,通过石墨烯的均匀包覆改善了钛酸锂的电子电导性,进而提升了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和高低温性能。同时,石墨烯包覆降低了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提高了材料的容量发挥,通过钝化钛酸锂材料表面的活性位点,解决了其产气问题。利用该负极材料做成钛酸锂超级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充放电性能、长寿命、高安全性能和优异的低温充放电性能。 本项目首先开发了石墨烯包覆的钛酸锂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X射线衍射图谱证明其为标准的钛酸锂尖晶石结构,微观上由100-200nm的一次颗粒组成的微米和亚微米级二次球形颗粒,D50为15±5μm,1C可逆容量大于155mAh/g。 获得了基于石墨烯包覆钛酸锂负极材料的钛酸锂超级电池,通过串并联成组后可以用于低温启动电源,轨道交通,储能等领域,在长寿命、高安全、快充和低温充放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2-07-29
高新能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系列产品
项目简介:  石墨烯属于碳纳米材料家族中的一员,具  有高硬度、高
西华大学 2021-04-14
一种石墨相氮化碳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相氮化碳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在 保护气氛下,首先 450℃~550℃加热氮化碳原料 1min~6h,使得氮化 碳原料气化后附着于耐热载体表面,并形成氮化碳前驱体;然后 500℃~550℃加热附着有氮化碳前驱体的耐热载体 1min~6h,使得氮 化碳前驱体气化并在导电基底表面形成厚度为 10nm~150nm 的石墨 相氮化碳薄膜,获得所述修饰电极。本发明通过利用气相沉积的方法 在导电基底表面修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合金石墨-高压水热反应釜
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作温度:≤500℃ (2).工作压力:≤20MPa(表压) (3)、规格;25、50、100、200、500、800ml。另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做。 (4).操作方法                   1、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用全不锈钢材料,外壳材质为304材质。 2、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使用温度在500度以下,500度以下;工作压力≤20MPa 3、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采用硬密封的原理,不会泄漏。 4、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使用时将法兰上的螺栓松开,溶液杯取出溶液装入杯中,然后放在釜体内,将上盖密封槽与杯体上密封球面装在一起,注意:把紧螺栓时要对立面把紧,用力要均匀。不要一次性将任何一个螺栓把紧,当对立面螺栓均匀用力把紧时,再用力将所有螺栓对面把紧,方可进行操作升温。 5、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当温度达到要求时,准备取出溶液杯将螺栓对立面均匀松开,不允许一次性将任何一个螺栓全松开,那样会损伤上盖密封槽和杯体上端密封面。 6、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注意保护杯体上端密封球面,不能有磕、碰伤,或其它污物。 7、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使用时注意清理上盖密封槽内的杂物,不能有污物和杂质,如不清理干净使用时会泄漏。 8、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上盖外端中心带有密封丝堵,它是用来检验溶液杯密封进气试压接口。日常或使用过程中,不要将它打开,防止泄漏。 9、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泄漏现象返厂修复。   有下列情形的,不在保修范围。 (1)釜体磕、碰变形或严重损伤。 (2)溶液杯体上端密封球面有磕、碰伤痕 (3)釜体上盖密封槽有磕、碰划伤等。
巩义市城区众合仪器供应站 2025-04-27
可穿戴的第二代智能石墨烯人工喉系统
世界上有数以百万的语言障碍患者,其中有的是由于先天缺陷导致其存在语言功能障碍,也有的是后天的一些疾病致使其丧失语言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电子人工喉是一种简易的语言康复方法,其通常需要安装在口内喉部,由肺部发出的气流经过舌、唇的调制,引起人工喉膜片振动,使其发出语音信号。然而,现有电子喉助音器无法清晰还原患者声音,发音模糊,训练周期长,并且需要患者自己手持助音器于喉部,造成极大不便,所以亟需便于失语者携带、操作简单、性能优异的新型人工喉的器件及系统研究。 本成果团队研究的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WAGT)在器件柔性可贴附、声音收发系统集成、动作监测系统、轻型可穿戴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首先,第二代石墨烯人工喉采用了更贴合人体皮肤的纹身式薄膜作为衬底,无需胶带粘贴,可直接贴敷在人体喉咙,极大地提高了佩戴舒适感;其次,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在收发声系统方面有了双重突破,实现了石墨烯的器件级应用至系统级应用的跨越。通过专用电路对声音信号的放大和转换,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首次将收声系统和发声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了声音输入到输出的闭环,并可以通过示波器实时观测喉部运动情况。接着,通过与单片机的结合,该器件可以将人体喉部的不同动作“翻译”成不同的声音,实现了动作发声系统。通过连接解码器,该器件还可以播放任意音乐。最后,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系统可通过臂包穿戴在胳膊上,首次实现了石墨烯人工喉的可穿戴功能。未来将进行体积更小及功能更多的集成,有望实现像“创可贴”一样贴附在人体喉部并帮助失语者“开口说话”。
清华大学 2021-02-01
合肥研究院高结晶石墨烯宏观体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振洋团队在高结晶石墨烯宏观体的共价生长及其电学行为调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23-07-10
“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
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朱宏伟教授团队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Cation-π Interactions in Graphene Containing Systems for Water Treatment and Beyond)的长篇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在水处理(膜分离、吸附)、新材料合成、纳米发电、能量存储及溶液/复合材料分散等应用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分析了阳离子-π相互作用的影响机理,综述了现阶段相关理论工作进展,讨论了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阳离子-π相互作用是一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在自然界,尤其是生命体中普遍存在,在诸多生命反应进程中必不可少。近年来,阳离子-π相互作用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中的重要性被广泛关注。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可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芳香族大分子。阳离子和石墨烯中离域π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阳离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富集、溶液中离子及石墨烯结构中电子的重新分布,进而影响石墨烯材料的本征性质及基于石墨烯的器件的性能。深入理解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对于石墨烯特性的调控、器件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及其应用近年来,朱宏伟教授团队在石墨烯等新型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结构设计及其在能源(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光电催化)、环境(水处理、空气净化、土壤治理)、柔性传感器件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综述论文以石墨烯体系中的阳离子-π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对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通讯作者为朱宏伟教授,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016级博士生赵国珂。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面上项目资助。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905756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42 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