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自2000年始开展相关研究,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通过优化合成工艺、体相掺杂、表面包覆等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完成高镍三元材料、高电压钴酸锂、富锂锰基等高能量正极材料的公斤级小试和评测。其中,高镍三元氧化物正极材料0.05 C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200 mAh/g以上,1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达92%。高比容量高镍三元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开发出了具有高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高镍三元材料,提高材料结构的优化及制备技术的创新,显著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0.05 C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200 mAh/g以上,1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达92%。
厦门大学 2021-04-11
离子辐照改性摩擦纳米发电机材料
首次将载能离子束与摩擦纳米材料相结合,并成功地获得了超强正电性起电材料。在这项研究中,利用离子辐照技术,通过核能损和电子能损等能量传输来改变材料的分子结构。离子注入产生的弹性和非弹性碰撞会导致聚合物中大分子的能量达到化学键能垒,使相应化学键断裂,化学键断裂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与断键再结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化学键和新的官能团,从而大幅度提高材料的起电性能。
北京大学 2021-04-11
无机离子聚合与新型聚合材料的创制
首次构建出无机离子寡聚体并可以通过“无机离子聚合”全新途径可塑地构建出无机材料,实现“像制造塑料一样制造无机物”(Nature 2019)并可以进一步实现无机材料的相互融合(Science 2021)。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首次构建出无机离子寡聚体并可以通过“无机离子聚合”全新途径可塑地构建出无机材料,实现“像制造塑料一样制造无机物”(Nature 2019)并可以进一步实现无机材料的相互融合(Science 2021)。这些成果突破了无机块体材料依赖高温烧结定形的传统途径,可以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构建,为功能材料的制备提供革命性的科学新基础,特别适合在生物体内开展仿生合成。目前已经颠覆性地实现以下突破: 1)结合生物矿化实现人体牙釉质的再生(Sci Adv 2019),再生层与天然牙釉结构完全一致,拥有相同的生物力学特性。该工作打破了传统口腔医学中牙釉质不能再生的认知,引领新一代口腔材料从“填充型”转变为“再生型”。目前已进入转化研究阶段,样品能够高效地修复牙齿表面的微小缺损。 2)结合传统有机聚合发展出有机-无机共聚新技术,可以制备出有机-无机共聚物(Angew Chem Int Ed 2020)。与传统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不同,共聚型新材料能够在分子尺度上实现有机和无机相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构建出结构完全均一、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轻质高强材料。特别是在传统高分子材料中引入无机离子键可以显著增强材料原有的力学性能,例如通过无机离子寡聚体可以大幅度改善传统塑料材料。 “无机离子聚合”可以构建出柔性无机离子材料,开发出矿物基塑料替代新材料,被称为“石头变塑料” (Adv Mater 2022)。矿物基塑料材料与传统塑料相比在保持制备可塑性和结构韧性的同时,具有高强、高硬和高热稳定性等新特征,而其矿物的本质特征还可以使材料能够融入到自然的矿物循环中,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新策略,是一种环保型的新材料。
浙江大学 2022-07-22
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
电子、汽车、化工、冶金等工业企业每年要排放大量的氟磷砷废水。众所周知,过量的氟将引起“氟骨症”;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砷是强致癌物质,被列为第一类重点监测的环境污染物。此外,我国许多地区作为饮用水的地下水中其氟磷砷也严重超标,如果直接饮用将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技术以制革厂的边角料制取胶原纤维,将具有强配位结合能力的无毒金属离子固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新型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将对氟磷砷等无机阴离子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见下表)。该吸附材料不仅可用于氟磷砷等无机阴离子的吸附,而且可用于水体中染料、有机物及微生物的吸附。此外,由于该吸附材料为纤维状,吸附是在材料的表面进行,因此该类吸附材料的吸附和解吸速度快。该吸附材料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 该技术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A、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号:ZL2004100401450;B、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对蛋白质的吸附分离,专利号:ZL200610021271.0)。
四川大学 2015-12-21
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用离子源技术
冷阴极离子源:研制的冷阴极离子源具有结构简单,引出束流大的特点。目前已有引出口径为6 ,9 和20 ×5 的离子源产品提供给客户,引出束流分别有几十到几百 ,放电电流几百 到几 ,引出电压可以提供有100 -1500 可调和500 -30 可调的2种电源,在离子束照射的有效范围内不均匀性小于10%,稳定度为10%。该源被广泛应用于辅助镀膜,离子刻蚀,离子清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一种微波快速合成-烧结制备TiNiSn热电块体材料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386310.6)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快速合成‑烧结制备TiNiSn块体热电材料的方法,属于热电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微波快速合成‑烧结制备TiNiSn块体热电材料的方法,其步骤:原料配制和冷压成型,微波合成,TiNiSn热电合金的破碎、球磨和二次冷压成型以及微波烧结。本发明通过将微波合成与微波烧结相结合,并控制合成与烧结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使TiNiSn热电材料的组织中原位析出纳米晶粒,从而显著降低TiNiSn热电材料的热导率,获得热电性能优越、组织和性能分布均匀且具有单一相的TiNiSn块体热电材料。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热电模组热电转换效率的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电模组热电转换效率的测试装置。加热台保护栏围在电加热台侧面周围,电加热台上安装有用于安装热电模组的测量组件,支撑杆上部固定有将测量组件压紧的压紧组件;底板上设有外罩,底板和外罩的内部空间的空隙填充绝热材料。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全面测试热电模组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差下的各项热电性能参数,为综合评价热电模组性能提供依据。
浙江大学 2021-04-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铁锂
成果描述:橄榄石型磷酸铁锂因为其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来源广以及稳定性和安全性好等优点;但其过低的离子导电率和电子导电率也限制了LiFePO4在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 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晶体内部原子排列构成三维网状结构,为锂离子的迁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因而Li3V2(PO4)3具有更好的锂离子导电性。单斜结构的Li3V2(PO4)3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大电流充放电特性,同时其在充放电时有不止一个锂离子参与脱嵌,具有比LiFePO4更高的电压平台。 本研究通过加入高含量钒合成同时包含LiFePO4和Li3V2(PO4)3相的复合正极材料,利用Li3V2(PO4)3快离子导体的特性改善材料的导电性,使材料具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市场前景分析:低成本磷酸钒铁锂电池主要应用于(1)动力电源系统市场,主要针对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观光车、旅游游艇等.(2)储能系统,比如高档住宅小区的太阳能路灯、景观照明灯、移动通讯基站蓄电池、风能发电等储能系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克容量(1C):160mAh/g; 10C/1C>80%; 常温循环2000次保持85%以上; 振实密度:1.3g/cm3以上 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1
离子交换性能的膜材料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性能的膜材料,该膜材料为致密结构或微孔结构,由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高聚物和非离子交换性能的高聚物共混而成,其中离子交换性能的高聚物和非离子交换性能的高聚物之间的质量比为5%/95%~95%/5%。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膜材料在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分离和回收的膜萃取方面、在脱除气体中的水蒸气方面和在非压力推动正渗透过程中对水体系的脱盐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膜材料摆脱了支撑液膜的支撑的概念,其化学稳定性高,对离子的传质阻力低。该材料不仅在液膜离子分离过程中提供长期稳定性,而且在其他诸多分离领域中找到应用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机正极材料
本成果发明的一类芳香杂环酮或酮醌类化合物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是以具有芳香杂环酮或酮醌为电化学氧化还原位点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芳香杂环酮和芳香杂环酮醌类衍生物。该类化合物以芳香共轭酮或酮醌骨架上的羰基与锂离子的反应为作用机制并以羰基为反应活性位点,酮羰基、酮醌羰基是都是有机化合物正极材料中普遍使用的活性官能团之一,能够用于实现较高的比容量、更正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更高的放电电位,并作为高比容量、高循环性能的锂离子正极材料。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情况:ZL201310543181.8;授权公告日:2016年1月13日。项目成熟度:实验室阶段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32 2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