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寒富苹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课题组自1999 年开始,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及辽宁省农业重大科技攻关等研究任务,围绕建立冷凉地区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理论体系和技术集成开展深入研究。经过15 年的努力,突破了低温限制大苹果栽培区域的“瓶颈”,在我国传统大苹果栽培北缘地带及其以北广大冷凉地区建立了寒富苹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了高效苹果产业,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首次明确了寒富苹果较富士等我国主栽苹果品种,具有更强的抗寒、抗旱、抗病等综合抗性,具有自花结实、坐果率高、腋芽容易成花、顶花芽受冻后仍能满足结果需求、果形周正、品质优良、耐贮、易早果丰产等特性,揭示了其能够在传统大苹果栽培北缘地带及其以北1 月份平均气温为-12℃~-10℃的地区进行优质栽培的生物学及生理机制,奠定了研制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并根据冷凉地区自然资源及果树带布局现状,进行了多区域布点试栽,最终完成了寒富苹果栽植区划,为我国抗寒优质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出版《寒富苹果生理基础》等专著4 部,发表论文182 篇,其中SCI 收录5 篇上述成果为国际抗寒优质苹果育种及抗寒矮化栽培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与理论参考,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     2.率先对寒富苹果进行了多种砧穗组合综合评价,建立了优质苗木繁育原种采穗圃;明确了常规“寒富/山定子” 砧穗组合难成花、抗寒性差,不适于冷凉地区;确定“寒富/GM256/山定子”为冷凉地区最适的抗寒、矮化砧穗组合,研制出相应的苗木繁育技术,制定了2 项辽宁省地方标准,规范了苗木生产流程和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果园成功与否的核心苗木问题。     3.建立了寒富苹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5 项辽宁省地方标准和3 项农业部果园主推技术规程,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建设示范园214处,面积8.6 万亩,在辽宁省推广种植117 万亩,辐射新疆伊犁、陕西榆林、宁夏银川等地30 余万亩。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将我国大苹果栽培北缘向北扩展了近2 个地理纬度,形成了优势产业。首次在不可栽培大苹果的地区实现了大面积优质、矮化栽培,使寒富成为我国自主选育的300 余个苹果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近3 年,辽宁省新增产值425.2 万吨,农户纯增收121.2 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品种育成后栽培技术配套研究与示范推广方面在业内起到了引领作用。     4.创建了以示范园带动、现场培训、发放技术图书资料和媒体专栏节目传播等传统方式与寒富苹果技术网站(http://www.lastb.cn/service/kuandian/)及手机微信平台(lnpg1314)等现代手段相结合的高效技术服务体系,培训果农6.8 万人次,整体加强了果农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了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带动30余万人就业。培养果树学高级专业人才40 余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案例。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本书以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农民行为改变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系统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及农业技术需求主体的分析,提出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优化的措施.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
本项目发展了与时间相关的破坏理论,包括与时间相关的损伤理论、与时间相关的断裂理论、以及与时间相关的损伤可靠性理论,建立了高温构件损伤局部化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得出了冶金不连续结构、几何不连续结构、温度不均匀结构的损伤规律,由此形成了结构弱点识别技术,并通过与微观组织定量分析手段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高温设备何处修与何时修的问题。同时该项目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促进先进的维修规划技术向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基于C/S与B/S模式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预测为基础的过程设备管理系统,在开发设备维修日常管理系统的同时,将先进的缺陷评定技术作为转化的重点,并建立了高温设备远程寿命评估及监测的模块。该项目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具体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的。  本项目的技术成果可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发电、冶金等工业领域的设备维修规划与失效预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入老化期的工厂(> 100,000 小时)越来越多,保证安全生产和降低维修成本的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国内高温装备制造商通过采用本项目的技术,可望提高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72%片碱生产蒸发浓缩装置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中国魔芋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西南大学魔芋研究团队经过20余年的努力,在世界魔芋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新品种选育以及魔芋生物学 特性研究、魔芋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魔芋加工机械研制等魔芋产业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取得了开创性 的技术突破。支撑了我国魔芋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使约900万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了有关第二、三产 业年产蹴百亿元,以上研究成果2003年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2007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一等奖, 2008年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西南大学 2021-04-13
工业热泵技术在浓缩工业废液上的应用研究
针对工业废液传统处理方法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实际处理需求,设计了一个预处理系统蒸发浓缩工业废液,减 少废液的日处理量,提高处理效率。系统采用封闭式设计,废液在装置内进行低 温传质、载气萃取,将水分和废液产生浓缩分离,运行过程中除分离液外,不产 生任何的废物排放;采用特殊工艺,装置内部冷、热能量平衡,能源利用效率高; 装置高度自控,无需人员值守,可实现远程操控;机组节能环保,无废气排放, 无二次污染,对环境非常友好;以蒸馏获得的凝结水可直接回收利用;投资小, 运行成本低;功耗低,效能高;常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技术体系及标准研究
成果来自多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分别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励的重点纵向成果,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发明专利1项,目前已进入实用阶段。该成果首次提出高铁卫星和常规测量的控制网技术指标;研制出方向自适应投影和CPⅢ网数据处理软件;建立600 m标准轨道检验场进行轨道检测设备的国内首次产品技术认证。方向自适应投影的准确性比国外同类型技术提高10倍,使高铁控制网边长投影变形<1 mm/km;建立600 m以上标准轨道进行轨道检测设备的计量认证国外尚无先例,是唯一可以检测轨道300 m弦平顺性≤10 mm技术指标的计量检测手段。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水文传感和物联网技术方向研究成果
研究提出了一种测量环境数据的新思路,即通过“机会感知(opportunistic sensing)”的策略,从原本与环境监测无关的安防摄像头所拍摄到的视频中,提取实时的降雨信息。该研究团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出了一种降雨视频雨纹提取和分割算法,结合几何光学和雨滴谱特征分析,实现降雨量的高频定点估算。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技术赋能红色故事视听内容生产及传播研究
将新技术赋能红色故事,将是红色故事乃至红色文化在今后传播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新传播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再现当年的情景,让人们更加真切的体验红色故事,同时,也能让红色故事的讲述影像化视听化,在更长的岁月长河里发光发热,让人民群众永远铭记每一段红色故事,铭记每一段不该忘却的红色历史。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曹乾源 中韩新媒体学院 电影学 2020/2024 秦淇姝 中韩新媒体学院 电影学 2019/2023 潘一凡 中韩新媒体学院 电影学 2020/2024 张洪畅 中韩新媒体学院 电影学 2020/2024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董玉芝 中韩新媒体学院 电影学 教授 网络新媒体,文化传播 四、项目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讲好红色故事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关键一步。将新技术赋能红色故事,将是红色故事乃至红色文化在今后传播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新传播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再现当年的情景,让人们更加真切的体验红色故事,同时,也能让红色故事的讲述影像化视听化,在更长的岁月长河里发光发热,让人民群众永远铭记每一段红色故事,铭记每一段不该忘却的红色历史。我们小组策划了问卷调研和亲身体验两种方式进行项目的研究,我们从线上发放了大量的问卷同样也在线下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采访,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各种渠道体验了部分新技术赋能红色故事视听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成果,例如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VR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4K红色经典影像修复等。我们认为要以新技术加持红色故事传播应以选题内容建设为根本,技术与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用激情的、充满创意的方式进行传播,使红色文化变得接地气、有人气,真正从“仰视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9
电离辐射技术制备离子液体功能化吸附分离层析树脂材料与应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离子液体是第一种由离子组成的液态熔盐,作为一种新型绿色介质或“软”功能材料可应用于分离,催化,材料,新能源,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本技术通过利用高效清洁的电离辐射接枝技术结合化学手法相结合将离子液体牢固化学键合负载到不同的载体上,得到一系列新型固体材料,兼具了离子液体与载体的特征,能够显著提升离子液体的利用率,无需引发剂,接枝产物中不残留催化剂等优点。目前已经成功将多种离子液体成功固载到微晶纤维素微球、二氧化硅微球、聚苯乙烯微球等基材,制备出一系列新型吸附分离用途的分离层析树脂材料。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相贯曲线自动切割/焊接一体化数控装备技术
本技术来源于国家 863 主题课题“相贯曲线自动焊接数控装备技术与应用示 范”(编号:2012AA041307)。 相贯曲线的焊接问题在核电装备、电站锅炉、造船、压力容器、油气输送、 供水供暖等行业广泛存在。常见的管-管相贯曲线有垂直正交、斜交、偏心交等 多种相关形式,此外,还存在非管-管相贯形式,如:球-管相贯、弧形管-直管 相贯、椭球-管相贯、锥-管相贯等。常见相贯曲线的自动切割装备技术已经得 到突破并推广应用,但相贯曲线自动焊接装备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目前国内 外仍广泛采用手工焊接方式,焊接质量和效率远不能满足要求。大型、关键核 心部件,采用手工焊接,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对焊工的技能、体能及责任心均 有很高的要求,焊接难度很大,焊接质量很难保证。研究基于数控技术的空间 相贯曲线自动焊接装备技术是解决重点行业关键核心部件高质高效焊接迫切需 求的有效途径。 针对相贯曲线自动焊接/切割技术的应用需求,开发了相贯曲线自动切割/焊 接一体化数控装备技术,研发了 6 轴联动样机,进行了切割/焊接实验并进行了 应用示范,证明了课题技术的先进性和装备设计的合理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该装备技术属国内外首创,已申请发明专利 5 项,软件著作权 2 项。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8 59 60
  • ...
  • 912 9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