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桔皮素作为制备治疗实体瘤化疗药物增敏剂的应用
本成果的目的在于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桔皮素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为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一种化疗药物增敏剂。本发明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明:桔皮素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48小时的IC50为73.04μg/ml,5-氟尿嘧啶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48小时的IC50为63.67μg/ml;桔皮素联合浓度为50μg/ml的 5-氟尿嘧啶共同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48小时的IC50为9.05μg/ml;桔皮素联合浓度为25μg/ml 的5-氟尿嘧啶共同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48小时的IC50为7.45μg/ml。当5-氟尿嘧啶的浓度为25μg/ml及50μg/ml时,与桔皮素联合用药均可显著增强5-氟尿嘧啶的抗肿瘤活性,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生长抑制发挥协同作用,当桔皮素浓度为25μg/ml时,与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的效果最佳。因此可将桔皮素作为制备治疗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增敏剂应用。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桔皮素联合5-氟尿嘧啶用药对小鼠移植性瘤S180肉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且能明显降低因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毒性过大所致的小鼠死亡率;桔皮素联合5-氟尿嘧啶用药能降低5-氟尿嘧啶的剂量,从而可缓解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所致的小鼠体重降低的副作用,降低5-氟尿嘧啶对小鼠的免疫毒性。因此可将桔皮素作为制备治疗肉瘤的化疗药物增敏剂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已知化合物桔皮素的新的医疗用途,为桔皮素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2、本发明为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化疗药物增敏剂,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四川大学 2016-04-18
肽抗生素开发与研究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兔防御
项目研究背景 :抗菌肽是在某些诱导条件下,由动植物体内防御系统 产生的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阳离子多肽类抗菌活性物质。 抗菌肽具有特殊的抗菌机理和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天然抗菌肽获取困 难,主要是采用基因融合的方式进行外源表达。利用生物技术表达、改造 抗菌肽,提高抗菌肽抗菌活性,从而开发出对人体和环境安全无毒的食品 防腐剂和农药产品,还可开发出一类新的抗生素产品。 技术性能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利用大肠杆菌
南昌大学 2021-04-14
一种片段缩合制备醋酸去氨加压素的方法
醋酸去氨加压素为天然精氨酸加压素的结构类似物,是对天然激 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两处改动而得。 醋酸去氨加压素具有良好止血效果且不会产生加压的副作用。主 要用来治疗中枢性尿崩症、血友病及治疗性控制出血和手术前预防出 血。效果好且副作用小。在现有的醋酸去氨加压素合成方法中,液相 合成产生较多废液,反应时间长,每偶联一个氨基酸都需要进行纯化, 后处理繁琐,收率低,不利于产业化生产。 固相合成方法中,中国专利 CN
兰州大学 2021-04-14
以PASP为主剂的绿色水处理剂及促进叶菜作物 营养吸收的技术
PASP既是一种应用于水处理和农作物增产的新技术,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和新产品。与目前大量使用的含磷的水处理药剂容易造成水域污染和富营养化相比,由于PASP不含磷,可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更加符合环保的要求的特点。PASP除了有明显的水处理阻垢效果外,还发现可应用于水处理中作为防腐蚀的缓蚀剂,以及应用于农业蔬菜和瓜果等增产。本技术采取天冬氨酸单体的本体热聚合一步反应制备合成,可以降低成本,有较好的性价比和经济效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规模化生产型植物工厂营养液高效节能循环系统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规模化生产型植物工厂营养液高效节能循环系统,它包括栽培槽、营养液池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栽培槽和营养液池通过主供液管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营养液高效节能循环系统在规模化生产型植物工厂运行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增氧设备,具有便于维护管理,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营养液循坏与液槽排污同步作业,营养液体系稳定,噪音小等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3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机制研究及全繁殖周期营养调控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
该项目应用于现代农业的母猪养殖及饲料领域。1.建立了评价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素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该技术评价了营养调控技术的效果。2.建立了利用日粮纤维调控母猪全繁殖周期采食量的营养调控技术。阐明了可溶性纤维通过高水合特性和快速发酵特性,增加母猪饱感,控制妊娠期母猪采食量的机制;以及通过快速发酵产酸和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调控,降低了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增加了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泌乳期采食量的机制。3.利用协同增效原理,研发了新型母猪日粮专用纤维原料。该原料能替代魔芋粉发挥调控母猪全繁殖周期采食量的作用,并具有资源充足、价格低廉的优点。 实现母猪泌乳期采食量平均提高13%,达到7kg以上;仔猪25日龄断奶窝重平均提高10kg以上,达到75kg以上;仔猪25日龄断奶个体重提高了0.6kg,达到7.5kg以上;PSY达到24头以上;母猪年淘汰率下降到33.96%。 该项目可在各相关企业推广应用,并能惠及养殖户。该技术能显著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高养殖效益,相关技术和产品市场推广和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在扬翔集团、中粮肉食品(武汉)有限公司、九鼎集团、天普阳光集团等国内大型农牧和饲料企业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牧企业的养殖水平提高和饲料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并通过公司+农户和饲料销售等模式,带动养殖户养殖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转化条件: 1.规模化种猪饲养企业 2.大型饲料企业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型口服胰岛素纳米递送系统
糖尿病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世界性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口服给药因其无痛、方便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胃肠道内酶的降解作用以及肠道黏膜的低通透性,蛋白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18
基于天然纤维素制备高效率氧气还原催化剂
氧气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中最常见的阴极反应,即氧气通过四电子过程结合电子和质子转化为水。 氧气还原催化剂是燃料电池阴极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于最终电池的性能。铂(Pt)是最常用的一种高效的氧气还原反应催化剂。然而,由于Pt的价格非常昂贵,给电池带来非常高的成本。而近年来,开发的基于杂元素掺杂的碳纳米材料,尽管成本比Pt低,但是其制备过程相对较复杂,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而对于电池的发展,低成本和高性能是永恒追求的目标。本成果提供了一种超低成本、高效率氧气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材料,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等优点,所制备的氧气还原催化剂在0.1M KOH中的氧气还原催化电流高于常用的20wt% Pt/C催化剂。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5-05
一个线虫孵化信息素分子的合成及产业化推广
项目简介: 线虫是危害大豆和土豆等诸多重要农作物的一类主要害虫。目前 杀灭线虫的主要方式是化学农药法和基因改造法。化学农药法的作用 因为线虫快速产生的抗药性以及线虫卵壳强大的保护作用而收效甚 微;而基因改造的大豆或土豆只能抗拒若干种属线虫的危害,对于无 法选择性抗拒的种属则无计可施,而且基因改造法显然无法满足消费 者对高端非转基因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在人们对线虫的治理乏力的时候,Glycinoeclepine A,一种线虫 孵化信息素的发现使人类看到了对抗线虫的曙光。这种新的杀灭线虫 的方式为大豆,土豆等深受线虫危害的植物提供了新的保护机制。目 前的几个化学合成的解决方案路线冗长,仅仅证明了该化合物是可以 人工合成的,无法真正的攻克对该化合物大量制备的要求,因而极大 的限制了它的应有推广。 本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高效的快速合成该信息素关 键六五并环体系的方法,一步构筑了其核心骨架结构,并精准的控制 了若干手性中心的生成。为该化合物的实用性合成打下了坚实的应有 基础。在该项目中,我们拟完成对该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并进行产业化 推广。因为该化合物的活性达到非常高效的皮摩尔/L 的活性,对该化 合物的百毫克级的合成就可以支撑起大面积的推广实验。由于起始原 料便宜(200 元/公斤),且路线设计巧妙,所用试剂易得,符合农药 分子的低成本要求。我们相信在两年内可以达到几十克级别的生成水平,完成对该信息素的产业化推广。
南开大学 2021-04-11
一种槲皮素包合物电纺丝纳米膜、其制备方法
其他成果/n一种槲皮素包合物电纺丝纳米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槲皮素与β-环糊精溶于甲醇中,再加入助溶剂,回流搅拌,再持续加热,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机械搅拌,自然降温静置过夜,过滤,沉淀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得到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2)将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和玉米蛋白溶解到DMF中,得到电纺溶液;3)电纺丝纳米膜的制备。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槲皮素包合物电纺丝纳米膜抑菌的同时有缓释功能,可以用于野外擦伤碰伤等极端条件下,在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时的防止感染、病情恶化的有效治疗手段;还可以用于极易腐败或需要高保鲜度的食品保鲜抗菌膜的研制。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30 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