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软件
1. 痛点问题 可靠性是主接线的重要指标之一,发电厂或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水平对于电力系统整体的可靠性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主接线可靠性与经济性是相互矛盾的一对指标,主接线可靠性水平设计应结合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定位综合确定,不能一味追求高可靠性而忽略经济性。因此,对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进行量化分析,对于主接线方案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成熟的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工具较少,设计院在主接线方案比选中,对于可靠性评估往往采取定性评估,缺乏科学定量的分析工具指导主接线方案的优化比选。 2. 解决方案 本产品SSRE-TH(Station and Substation Reliability Evaluation - Tsinghua University)是由清华大学电机系开发的用于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的评估软件。该软件能够对发电厂的各种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可靠性及经济性评估;同时,通过计算条件的改变,也能够对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进行可靠性及经济性评估。这样,大大提高了软件的使用范围。 可靠性指标包括各种状态下的故障概率、故障频率、故障平均停电时间、期望故障受阻电力、期望故障受阻电能。本软件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主接线的相关信息数据输入部分,其二是可靠性及经济性指标计算部分。其中,主接线原始数据通过ACCESS数据库输入。计算部分包括可靠性评估计算选项的选择,可靠性指标计算和经济性指标计算。 本软件的主要特点是: 1.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一旦用户输入电气主接线的原始数据,并确定好计算条件,就可以通过简单的菜单操作完成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的计算。整个评估过程不需要用户干预。所有计算并显示出来的结果,用户均可以方便地存储下来。 2.通用性强。本软件可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电压等级的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评估;同时,软件设置了切换选项,同时适用于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 3.可维护性强。软件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开发,开发过程步骤明确,文档齐全,原程序结构明晰,可读性强。 4.可靠性高。软件有较大的容错性和自检能力,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误操作、意外干扰及交互式输入数据范围越界等因素,提供警告对话框以减少人为错误引起的程序出错,保证软件正常运行。 5.可扩展性好。本软件预留了接口,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充。 合作需求 本产品的应用场景较为清晰,合作需要主要包括孵化资源和资源对接。本产品目前具有一定升级优化的需求,如本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主接线结构编制数据库文件,该过程需要对软件数据库的编制规则较为了解,否则容易出错,且软件一般不会提醒错误原因,对初步使用软件的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为了提高软件的使用体验,可基于当前软件版本进行升级开发,实现主接线的图形化编制和可靠性计算,则会显著降低软件的使用难度,因此,团队需要产品优化和进一步开发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团队需要更加广泛的资源对接,各省份从事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的相关公司均为潜在客户,如各大设计院、电气咨询公司、电网公司经研院等。
清华大学 2021-11-17
一种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转速估计系统
一种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的转速估计系统,属于无刷双馈感应 发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目的在于省去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控制系统中 的转速传感器和转子位置传感器,提高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运行的鲁 棒性,降低系统的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本发明包括电压变换模块、 电流变换模块、PW 电压正序基波提取器、CW 电流基波提取器、电压 幅值归一化模块、电流幅值归一化模块、相位混合器和转子位置锁相 环。本发明既适用于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独立发电模式,也适用于并 网发电模式;既能用于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空载运行时的转速估计, 也能用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能源发电与高压直流输电直联系统的孤岛运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发电与高压直流输电直联系统的孤岛 运行方法。新能源发电系统采用互同步控制方法为孤岛电网提供电压 和频率支撑,为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孤岛电网的换相提供了必要 条件。通过新能源发电系统互同步控制与传统高压直流输电控制器的 相互配合,能够保证当地负载的电压幅值和频率的稳定,并能够将新能源发电系统发出的电功率向远方负荷输送。本发明打破了目前新能 源发电系统通过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向远方负荷输送功率时必须和 主电网联接的局限性,实现了新能源发电系统与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 统在脱离主电网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高效免维护垂直轴直驱的家用风力发电机
利用“特殊空气动力学原理”,成功实现H型结构设计,叶片选用飞机翼形形状,在风轮旋转时,不会因变形而改变效率,该产品适合运行风速范围扩大到2.5~25m/s,具有低风速运转、发电量大、占地空间小、安装方便、寿命长、经济性好等特点,应用场合广泛,可应用在学校、机关、厂矿及普通家庭。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4K深低温超弹性三维石墨烯材料
具有较大可逆形变功能的弹性材料在各种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需求。然而,当温度显著降低时,材料延展性或弹性通常会受到损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材料能够实现在外太空等深低温下具有高弹性。近日,南开大学陈永胜团队报道了一种三维交联的石墨烯材料,在4K的深低温到1273K的高温温度区间材料超弹性行为几乎不变。在4K超低温条件下,具有与室温相同的力学性能:几乎完全可逆的超弹性行为(高达90%的应变),杨氏模量不变,泊松比接近零,循环稳定性好。原位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这种超弹性得益于独特结构的协同结果:单个石墨烯片层的本征弹性和片层之间的共价连接。
南开大学 2021-04-10
车载含水乙醇低温重整制氢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系统
其他成果/n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含水乙醇低温重整制氢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系统,该方法是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将含水乙醇经过两级催化重整为富氢气体,再将富氢气体通入汽车发动机与燃油进行混合燃烧的过程,其装置和应用系统利用两级蜂窝钛网结构产生较大的催化剂接触表面积,有利于重整制氢装置的小型化,使车载在线产氢成为可能;两级催化的结构实现了催化剂的相互协同作用,解决了使用单一催化剂乙醇转化效率和氢气选择性较低等问题;在低温环境下通过碱性催化剂的相互协同作用,解决了催化剂的烧结和积炭问题,提高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实现了汽车在线掺氢的目的以及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效率,降低了汽车发动机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武汉理工大学 2021-04-11
低温煤焦油超临界加氢轻质化及多联产技术
煤焦油是炼焦行业副产的大宗化工产品,含有上万种有机化合物,其轻质组分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而重质组分难以分离,一般作为重油替代物或加工成沥青,污染和浪费非常严重。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紧迫,发展煤焦油的深度开发和高效综合利用技术意义重大。本项目『低温煤焦油超临界加氢轻质化及多联产技术』为自有专利技术,专利号CN200710017449.9,在传统煤焦油分馏提纯生产工艺基础上,结合煤焦油轻质化工艺发展而成的。该新工艺针对低温煤焦油的物理化学特性,首先提取煤焦油中的贵重轻组分,其他组分经超临界加氢轻质化工艺生产柴油和汽油,同时副产高质量的中温沥青,并回收炼焦产氢和余热,达到了经济、节能、环保三重效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用于低温磁制冷的稀土-铜-铝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128781.8)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温磁制冷的稀土-铜-铝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磁性纳米材料领域。该稀土-铜-铝纳米颗粒为以下通式的化合物:RCuAl,其中R为Y、Gd、Tb、Dy、Ho、Er、Tm、Yb、Lu,所述稀土-铜-铝纳米颗粒,不具有核壳结构,且粒径为10~40nm。本发明采用等离子电弧放电法,将稀土粉、铜粉和铝粉压制成块体作为等离子电弧炉的阳极材料,采用钨金属或铌金属作为等离子电弧炉的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催化剂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催化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石英管、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高压电极通过聚四氟乙烯套与石英管相连,接地电极包裹在石英管外表面,与地线相接,所述高压电极是一根放置在石英管轴线的不锈钢棒,其与高频交流电源相连;石英管的放电区域填充有催化剂。将催化剂装填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催化剂装置中进行改性具有操作简便,流程短,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稳定性好,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用时短,温度低,能耗小的工艺;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改性后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好,改性后的催化剂有较高的甲硫醚催化氧化活性,360℃催化氧化效率最高可达90%以上;本实用新型方便实际生产应用,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浙江大学 2021-04-13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应用于废气处理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 - 催化协同技术降解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多相催化成为了一种较理想的环境治理新技术,该技术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催化净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协同作 用,同时克服了两者各自的缺陷,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项目主要创新点为采用催化技术与等离 子体技术协同去除废气开展研究工作,可在提高污染物去除率的前提下同时降低能耗,如在外加电压20kV,外加频率300Hz 的条件下,甲苯降解率可达到 85%;当在等离子体场中添加催化材料后,在同样条件下甲苯的降解率可达到 95% 以上;此外反应副产物臭氧、氮氧化物等浓度显著降低,为该项技术实现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已在北京小武基垃圾转运站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成 功用于恶臭气体的处理,对于H2S、NH3 和臭气浓度的去除效果可分别达到 75%、86% 和 93%,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7 48 49
  • ...
  • 65 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