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高电压纳米正极材料
实现了锂离子二次电池高电压、高比容量、快速充放电和长寿命的效果。产品拥有成本低、优良的一致性、优异的安全性、可快速充放电、高电压(4.1 V)、高容量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用动力电池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南京大学 2021-04-14
精密纳米陶瓷手术刀
传统钢制手术刀在使用和加热消毒时易腐蚀、钝化,寿命低;金刚石手术刀加工工艺复杂,透明,操作困难,价格昂贵。本成果采用纳米陶瓷材料与加工高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刃口锋利,无磁,无毒,无静电,寿命长,防腐蚀,具有生体组织相容性,精度高,刀口可快速愈合,术后无明显切痕,易于操作,可在高温下使用,且成本适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活性纳米复合生物材料制品
一、 NHA/PA复合材料制品(纳艾康)应用。 二、 NHA/PA复合材料制品外形设计改进。 三、 新型复合材料体系制品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报告。 四、 编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注意事项等临床应用手册。 五、 人才队伍建设,发表论文,申请国家专利。
四川大学 2016-04-21
纳米光学腔的机理研究
精准制备原子级平整的纳米光学腔,实现了对亚皮米厚度变化的原位测量,比以往报道的等离激元尺子的亚纳米精度高了三个数量级,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为原子/分子尺度上极其微弱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探测提供新的方案。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技术分析 光学腔在激光器的发明、腔量子电动力学与精密测量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减小光学腔的模式体积可以提高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强度,极大地拓宽光学腔的应用领域。然而,光学腔的小型化面临光学衍射极限物理规律与现代制造技术精度的双重限制。该成果主要创新性与先进性如下: (一)精准制备原子级平整的纳米光学腔,实现了对亚皮米厚度变化的原位测量,比以往报道的等离激元尺子的亚纳米精度高了三个数量级,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为原子/分子尺度上极其微弱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探测提供新的方案; (二)利用纳米光学腔对固态量子体系的物态进行调控,实现室温下纳腔中光与物质的强耦合,推动全固态纳腔量子光学的发展,为小型化集成量子光学器件与芯片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三)证实纳腔量子光学体系的响应速度是超快的,可达到数十飞秒,比高品质光学微腔体系快几个数量级,是发展超高带宽信息器件的理想平台。
武汉大学 2022-08-15
超分辨纳米显微成像系统
该系统的分辨率可以达到传统显微成像系统的 2 倍以上,可以实现 80 纳米 以下的宽场成像。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新型纳米金属合金材料
价格低廉、无毒、环境友好的金属锡(Sn)与铋(Bi)在能源转化和存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由于Sn与Bi的晶格失配大(>22%)、易相分离和氧化、以及二者之间相容性低于2 at%,使得纯相Sn1-xBix合金材料的制备及其物化性质的研究成果较少被报道。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碳纳米管芯片技术
芯片是信息科技的基础与推动力。然而,现有的硅基芯片制造技术即将触碰其极限,碳纳米管技术被认为是后摩尔技术的重要选项。相对于传统的硅基CMOS晶体管,碳纳米管晶体管具有明显的速度和功耗综合优势。IBM的理论计算表明,若完全按照现有二维平面框架设计,碳纳米管技术相较硅基技术具有15代、至少30年以上的优势。此外,Stanford大学的系统层面的模拟表明,碳纳米管技术还有望将常规的二维硅基芯片技术发展成为三维芯片技术,将目前的芯片综合性能提升1000倍以上,从而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未来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体健融合”项目启动会在洛阳举行
5月23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体健融合”项目启动会在洛阳理工学院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5-2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体健融合”项目启动会在洛阳举行
5月23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体健融合”项目启动会在洛阳理工学院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5-27
半体锚固结构应力与变形场同步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锚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巷道围岩加固支护技术,在矿山、水利、隧道、岩土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巷道围岩条件的复杂多变性,锚固作用机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巷道锚固支护设计的定量指导性不足,由锚固失效引发的顶板事故在国内多有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体锚固结构应力与变形场同步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以实现锚固结构拉拔试验过程中围岩变形场与锚杆应力同步测试。 专利优势: (1) 本发明保证了锚杆沿半体锚固结构轴向拉拔,实现了锚固结构变形场与应力同步测试,提高了锚固机理研究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本发明采用固定筒体上设置凸起圆环的方式,代替上部内置挡板固定锚固结构,使锚固结构顶部为自由面,更符合现场工程,且结构简单易行。 (3)本发明具备半体锚固结构制备及测试两项功能,增加另一半固定筒体即可进行锚固结构常规拉拔试验,在固定筒体前侧增加一个全遮挡透明前置挡板后,可进行土层锚固结构拉拔测试。
山东科技大学 2024-07-2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178 1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