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鉴定和定量低频体细胞突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鉴定和定量低频体细胞突变的方法,特别涉及鉴定转座子基因组定位、方向和拷贝数的方法。本发明利用不同转座子家族的特异位点,通过构建文库灵敏、特异地富集转座子插入序列;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准确地鉴定样本中转座子的基因组定位、方向、拷贝数和类型。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经济地、精准地鉴定生殖系和体细胞转座子插入事件。此外,本方法可应用于检测任何序列已知区域内的低频遗传变异。在临床诊断应用方面,本方法在检测由转座子插入导致的遗传疾病上有重大潜力,并在理解体细胞嵌合突变的产生及其潜在致病性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2-01
细胞死亡化学生物学研究综述
 细胞死亡是最重要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之一。目前我们所认知的细胞死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长期以来,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不被调控的,然而近些年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坏死也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受到基因严格调控。细胞坏死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中,并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肿瘤、急性胰腺炎、缺血性心脑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此,深入研究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和与之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然而,由于许多和细胞死亡相关的调控基因都存在“致命性”,而且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非常复杂,目前经典生物学研究方法遇到了很大瓶颈。因此,开发出通过运用小分子探针,且具有高效、可视、可控、和定量化的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死亡的生物作用机制和调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研究
在活体内实现肿瘤选择性的蛋白功能调控,对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药物开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是化学生物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该研究工作一方面展现了基于三氟化硼脱硅反应的“双靶向激活”策略效率高、生物正交性好的优势,揭示了将探针改造为激活剂(Probing-to-Perturbing)这一设想在活体蛋白激活上的巨大潜力。利用这个新颖的生物正交技术,该研究揭示少部分的肿瘤细胞发生焦亡,就足以有效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激活很强的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该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Gasdermin家族蛋白也成为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这类蛋白的激动剂则很有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北京大学 2021-04-11
m6A调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化
发现肿瘤细胞上皮间质化(EMT)过程中mRNA的m6A显著上调,其可通过促进EMT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翻译从而促进肿瘤EMT及侵袭转移。在肿瘤细胞EMT过程中,mRNA的m6A修饰增加。甲基转移酶METTL3的缺失使得m6A水平下调,并抑制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迁移、侵袭和EMT过程。m6A-seq和功能实验表明,EMT的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受m6A调控,且过表达Snail能逆转METTL3缺失导致的细胞EMT抑制。进一步研究表明,Snail mRNA的CDS区而非3’UTR区的m6A修饰,可促进其mRNA的翻译延伸,其可能机制是通过YTHDF1与eEF-2的共结合促进多聚核糖体对其的翻译作用。体内实验表明METTL3敲除细胞株转移能力较野生型显著下调,过表达Snail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此现象。临床分析表明肝癌组织中Mettl3和YTHDF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上调是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S)不良预后因素。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简易植物细胞培养机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植物细胞培养机构,包括培养架,在培养架上设有多个横向固定板,横向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简易植物细胞培养单元,简易植物细胞培养单元包括与横向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以及活动板,固定板和活动板呈“V”型夹角,固定板和活动板的对置内侧面上均设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上设有凹槽,两个固定块的凹槽内卡合有细胞培养桶,横向固定板上设有供气泵,供气泵通过软管与细胞培养桶连接。活动板的一侧通过升降气缸与横向固定板连接,放置细胞培养桶时,升降气缸控制活动板转动打开“V”型口,细胞培养桶放置在固定块的凹槽内后,升降气缸控制活动板的“V”型口夹紧即可固定细胞培养桶,该植物细胞培养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浙江大学 2021-04-13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体系及其应用
已有样品/n在国际同行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在疟疾领域研究的优势,创新性的利用融合蛋白表达技术,高效制备出了具有癌细胞亲和性的X蛋白,并将该蛋白核磁珠偶联,成功制备了X蛋白-磁珠偶联复合物(简称XCMB),目前,该发明已经提交中国国家及PCT专利申请。在该产品后续可被开发为肺癌早期筛查和伴随治疗诊断手段,或者用于其他肿瘤类型,市场拓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可再次应答的记忆B细胞及其用途
1. 痛点问题 体液免疫是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细胞激活与分化路径,最终使得幼稚B细胞发育分化为抗原特异的记忆B细胞与浆细胞:前者可以在抗原再次入侵时迅速激活响应,并重塑生发中心和分化为浆细胞;而后者则是高亲和力抗体的来源。记忆B细胞与浆细胞共同组成免疫记忆,而有关记忆B细胞的形成、分化、功能本质目前仍未有统一定论。本项成果首次描述了可被再次激活的记忆B细胞的群体,证明了这群表达核内因子ZFPX的细胞在二次免疫应答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缺失相关细胞群体会导致抗原再刺激的反应几乎完全消失;而该分子本身也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项成果针对的痛点问题是:在现有疫苗保护中,疫苗有效性与持续性往往难以为继;而免疫治疗手段中,针对自身免疫疾病所采取的细胞方法主要针对全体B细胞,而这样的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或很快在停药后出现反弹。两者的核心因素都是,人们可能并未找到真正起到长效记忆保护,或者导致疾病的B细胞,特别是记忆B细胞的关键靶点从而定点去增强保护或者杀伤致病细胞。 2. 解决方案 本项成果的技术核心点主要是:通过小鼠模型,定义了真正具备二次应答能力的记忆B细胞亚群,并描述了这样的细胞群体在转录组、代谢、抗原刺激等方面的特征。 围绕本项成果,后续延伸出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 1.提供一种通过评估ZFPX阳性记忆B细胞群体比例,从而评价整体免疫反应和长时程免疫记忆保护的方案; 2.寻找到可以改变ZFPX表达水平的药物,从而增强/抑制特定记忆B细胞群体的功能,从而达到对相关疾病的改善效果; 3.寻找到可以定位、杀伤ZFPX表达细胞的膜表面分子抗体或抗体偶联药物,从而定点杀伤特定记忆B细胞群体,从而达到对相关疾病的改善效果。 合作需求 1.人才招聘:疫苗与抗体研发、抗肿瘤领域从业数年至数十年的高端人才; 2.CRO外包服务:抗体生产、药理毒理测试与小批量工艺流程。
清华大学 2021-12-07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系统
目的: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成像和检测数字诊疗新技术研究” ,从目前临床循环肿瘤细胞在实践诊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研发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系统,为乳腺癌检测提供崭新的检测平台体系。方法:本系统创新性地将微流控技术与表面增强拉曼检测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联用,通过 3D 打印微流控芯片分离出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技术采集分离出的细胞信号,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比对分析得出细胞的种类以及分子分型。结果:本项目在综合考虑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用 5mL 血液在 1 小时内获得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结果,同时保障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该项目满足了市场对乳腺癌的非侵入性快速检测方法的需求,提高了乳腺癌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将检测成本降低了 70% 以上,有利于乳腺癌检测的推广及普及,对促进人类健康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本系统创新性地将 3D 打印微流控芯片与拉曼检测联用,实现了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分类一体化,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与准确率,目前处于样机阶段。 我们还考虑到检测成本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将一次性消耗成本控制在百元级别,每次仅需 5mL 血液,实现了廉价安全的肿瘤检测,让人们用得起,用得放心。 从市场上来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正成为一个量大面广的庞大市场,而因为基于循环肿瘤细胞的肿瘤检测具有廉价、高效、灵敏度高、对临床治疗指导性强等特性,这种具有明显优势的检测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尽管该检测目前尚未被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但相信该检测系统可以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相信我们的技术能够为广大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对技术成果,非涉密技术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主要技术指标 (1)拉曼增强材料,拉曼增强因子达到 1.0×105; (2)3D 打印类河湾截面微流控芯片,肿瘤细胞惯性聚焦效果与粒子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度达 98.38 %; (3)肿瘤细胞的回收率达到 90.0 %,肿瘤细胞的富集比达到 1.90 倍; (4)检测范围达到 0-1000 个,检测下限达到 1 个细胞,且多次试验之间偏差较小,不存在系统性变化; (5)微流控动态流体 SERS 检测平台,具有优异的稳定性(RSD 为 1.90%)和重复性(RSD 为 4.98%),可以作为标准化的细胞 SERS 检测方法; (6)开发了基于局部对称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的拉曼基线校正预处理方法、基于KNN 算法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预处理组合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等多种拉曼光谱数据分析方法; (7)建立了肿瘤细胞拉曼光谱标准数据库,并开发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软件,实现细胞拉曼光谱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 (8)构建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分析系统,并完成了临床样品的初步验证及后续方案的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12-19
三维细胞培养材料及服务
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三维的环境中,细胞必须通过细胞-细胞以及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各种生化和机械信号,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体外细胞模型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众所周知,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三维的环境中,细胞必须通过细胞-细胞以及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各种生化和机械信号,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大量研究表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调控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有重要的作用。一般使用的二维单层培养的细胞缺乏这样的信号传递,不能很好地模拟体内细胞的微环境。相反,在三维细胞培养体系中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部分得到重建。因此,三维细胞体系可更好地模拟真实组织中细胞的行为。课题组多年致力于三维细胞培养的研究,开发了多种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可为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单位和课题组提供用于三维细胞培养材料和工具,或进行相关的技术服务。
南开大学 2022-08-11
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的应用开发技术
细胞因子是特异性细胞产生的,一类能够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其中细胞因子介导的自身免疫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机制。白介素-17(IL-17)是目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是由 Thl7 细胞分泌的致炎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与发展。白介 素-17 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而发挥作用。白介素-17 受体融合蛋白能与内源性受体竞争结合白介素 17,是白介素-
兰州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292 29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