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填芯管材生产线建设项目
填芯管材是东北大学开发的专利技术,其特点是用价格低廉的材料充填到钢管中,用于替代普通结构钢管和实心钢棒、钢筋,实现节能减排。节材效果可达40%以上,5.5mm实心钢棒与6mm填芯管材力学性能对比数据如下表: 从表中可见,填芯管材的节能减排、节材减重、改善性能的优势十分明显。 填芯管材实质上是一种钢与人造石材的新型复合材料,可广泛用于建筑环筋,围栏钢筋,结构钢管,脚手架,立柱等,应用前景广阔,节能节材效果明显。填芯管材也是一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材料。它可使用高炉渣等固体废弃物作为填芯料,既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理问题,也解决了填芯料的来源问题,变废为宝,效果显著。 目前东北大学是世界上唯一制作出填芯管材的单位,其研究水平在国际上领先。东北大学填芯管材课题组,率先提出利用填芯管材来实现节能减排的概念,并且开展了系列实验和理论研究。利用室温辊弯、拉弯、轧制和拉拔,制备出了从4mm-40mm不同规格的系列填芯管材、填芯线材产品,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填芯管材与普通管材在压杆稳定、测压变形、三点弯曲、冷弯成形等条件下的性能参数比较,掌握了大量技术数据,并申报3项发明专利。 所制备出的样件受到同行的关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条能够批量供货的生产线,该项目具有原始创新的性质,同时也具有初次尝试的风险性,技术提供方会努力把技术风险降到最低。
东北大学 2021-04-11
双辊薄带连铸生产项目
双辊铸轧薄带钢技术是将液态钢水直接注入由两个铸轧辊和侧封板构成的熔池内,并随铸轧辊的旋转轧出厚度为1-6mm薄带钢的一种工艺,其工艺的特点是液态金属在结晶凝固的同时承受压力加工和塑性变形,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液态金属到固态薄带的全部过程。薄带钢铸轧工艺流程一直以来被定位于一种具有短流程优势,能获得同传统热轧板尺寸、板形、性能相当的替代产品并能节能降耗、减少生产成本的生产技术。大量研究表明,钢水的凝固速度要比常规板坯铸造中的高几个数量级,凝固组织得到明显细化,过饱和固溶度大大提高,成分偏析得到明显抑制,可以实现组织-织构-析出-性能的一体化控制。 双辊铸轧技术在生产难变形合金钢、耐大气腐蚀钢、高速钢、铁素体不锈钢、硅钢、高强高导铜合金等特殊性能材料上日益表现出某些常规生产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双辊薄带连铸这一优势也决定了薄带铸轧技术产业化应该定位在生产高附加值、小批量、常规生产工艺无法驾驭的材料,高品质硅钢正是其中之一。因此,在产品开发上走出适合薄带连铸技术之路,是薄带铸轧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基点。作为一种短流程、低能耗、投资省、成本低和绿色环保的新一代特殊钢生产工艺流程,投资降低80%,能耗降低7/8,CO2排放减少80%,吨钢成本减少40%。其亚快速凝固优势,可在开发具有高强度、长使用寿命钢材和功能材料(如硅钢、高强钢、高强高导铜合金等)中得到重要的应用。相关技术作为国家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钢铁工业“十三五”重点技术发展方向等政府政策及行业规划文件中明确规定需要大力支持和突破的前沿和关键技术,符合我国钢铁产业科技发展的“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先进钢铁材料的开发生产、突破传统硅钢生产流程弊端和我国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东北大学 2021-04-11
畜禽骨泥生产及质构调整技术
生产畜禽分割肉时,有大量骨头下脚料,其中的肌肉残留率约 5%。利用本生 产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该残留肌肉及骨中的骨胶原和骨骼中的脂质、富铁、钙等 成分,生产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综合利用产品。 直接加工的畜禽骨泥因含有较多的脂质及超细粉碎的骨质成分,不易成团。 在本项技术中,利用酶法对产品的质构进行了改性。经酶法处理的骨泥成团性优 良,可直接用作肉糜制品的原料,如作为饺子馅、肉丸,也可替代部分原料肉用 于香肠制品的生产
江南大学 2021-04-11
红藻琼胶数字化生产技术
利用集成技术生产多效性琼胶,生产节水、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的新的生产工艺和多样化。多功能性产品。 琼胶生产的在线检测控制技术(增量处理技术)。 液态体系胶的生产技术。 琼胶寡糖的生产工艺与构效。 江蓠(功能)食品开发(凉粉、果冻)。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工矿企业生产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
成果介绍企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噪声、粉尘,并可能排放CO,SO2、H2S等有害气体,员工如果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则有可能导致职业病。企业可能的职业病致病因素包括:有害气体、粉尘、噪声、微波,射线、病菌等。资料显示,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劳动力人口7.4亿人,受职业危害人数超过2亿人。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 ,其中2009年新发职业病18128例。我国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等均居世界首位。基于上述现状,本项目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企业生产环境远程监测策略,希冀在未来,疾控部门能够对企业生产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远程监控,一旦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即记录在案,据此作为对企业进行执罚的依据,最终通过有效的执法,强化企业职业病防范意思,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从而进行有效的生产环境整治,确保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不受损害。市场前景该技术目前成熟度较好。应用领域可拓展至工矿企业的物联网监测与控制以及农林渔牧、物流、环境等诸多领域的远程监测控制
东南大学 2021-04-11
发酵法生产乙偶姻的关键技术
作为一种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物质,乙偶姻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 领域。微生物发酵法因具有生产效率高、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较小,产品纯度可视为纯天然等优点,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高通量筛选策略,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MME044,在分析该菌株生理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地 发酵过程优化策略,并通过基于连续培养的适应性进化工程,获得一株耐受高浓度乙偶姻的突变菌株。 
江南大学 2021-04-11
枯草杆菌高效发酵生产双乙酰技术
本项目建立了一套完整、高效的微生物发酵制备双乙酰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乙酰高产枯草杆菌,通过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手段,强化双乙酰合成途径,并通过有效的发酵控制策略,实现了双乙酰的高效稳定生产;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双乙酰产品提取纯化工艺。 创新要点 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乙酰高产菌株,建立了一套完整、高效、稳定、适于规模化生产的微生物发酵制备双乙酰的工艺路线;所生产双乙酰产品具有天然等同度。 
江南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具有强抗氧化作用,有卓越的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目前,国外已将这一产品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医药原料等方面。2003 年,美国《时代》杂志把番茄红素列在“对人类健康贡献最大的食品”之首,番茄红素由于其优越的功能和防癌、抗癌作用,被誉为“植物黄金”,成为“二十一世纪医药保健制品 新宠”。 本项目采用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具备了工业化开发的条件,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番茄红素产量可达 1.5-2.5g/L,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要点 采用三孢布拉酶菌发酵生产番茄红素,其合成水平高于多种生物体,而且具有生产原料易获得,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周期短和适用工业生产等优点。 
江南大学 2021-04-11
高韧性耐低温球墨铸铁生产技术
球墨铸铁是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较高的强度和屈服强度,较高的伸长率和一定的冲击韧性。在常温工作条件下,球墨铸铁可以代替铸钢来铸造复杂零件,生产成本低廉,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我国球墨铸铁的年产量可达600多万吨。但是,一般的球墨铸铁在低温使用时,其韧性急剧下降,使球墨铸铁转变为脆性材料,无法抵抗各种使用环境所产生的冲击,可能造成零件的突然脆断,从而引发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于一般铁素体基体的球墨铸铁QT400-18L,保证了400MPa的抗拉强度和18%的伸长率,但其-40℃下的标准V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功只有3~5J。对于一般铁素体基体的球墨铸铁QT350-22L,-40℃下的标准V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功不小于12J的要求,但其抗拉强度则会低于400MPa。 本技术立足于国内原材料,通过合理选择熔炼工艺,严格控制球化和孕育过程,合理控制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与组织,可获得高韧性耐低温球墨铸铁,抗拉强度不低于400MPa,伸长率不低于18%,而且-40℃下的标准V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功不小于12J。 该高韧性耐低温球墨铸铁可以满足大功率高速内电牵引机车的箱体铸件、磁悬浮列车轨道梁铸件、寒冷地区工作的风力发电、石油机械、矿山机械用齿轮箱及箱体的制造。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酶法拆分生产(S)-萘普生
萘普生是一种传统的非处方消炎、镇痛药物。作为一种手性药物,其(S)-构型化合物的消炎活性是(R)-构型的28倍。对化学法合成的消旋萘普生进行拆分,得到光学纯的(S)-萘普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 我们采用自行开发的重组酯酶催化消旋萘普生甲酯的立体选择性水解,(S)-萘普生甲酯水解生成相应的(S)-萘普生,未反应的(R)-萘普生甲酯在强碱环境下进行消旋,得到消旋萘普生甲酯,回收后与新鲜底物混合,重新用于拆分反应。 由于萘普生甲酯在水中溶解性差,与酶接触面积小,反应时底物浓度通常比较低,本项目中,我们采用简单的机械破碎的方法,对底物进行粉碎,获得细微的底物颗粒,极大地增加了萘普生甲酯颗粒的表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纯水相反应介质中萘普生甲酯的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可达到5%,并且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实现底物与产物的分离,工艺简单。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